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玉洁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输注
  • 4篇血小板输注无...
  • 4篇输注
  • 4篇输注无效
  • 4篇测序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交叉配...
  • 3篇准种
  • 3篇细胞
  • 3篇免疫性
  • 3篇交叉配型
  • 2篇性传播
  • 2篇细胞抗原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基因
  • 2篇疾病传播
  • 2篇分子流

机构

  • 9篇北京市红十字...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云南省德宏州...
  • 1篇德必碁生物科...

作者

  • 12篇温玉洁
  • 6篇贾延军
  • 5篇刘娜
  • 4篇王东梅
  • 4篇邱茂锋
  • 4篇赵琦
  • 3篇李伟
  • 3篇李冬妹
  • 3篇王洁
  • 2篇蒋岩
  • 2篇时丽丽
  • 2篇潘品良
  • 2篇王丽君
  • 2篇敬媛媛
  • 1篇王中梅
  • 1篇张桂云
  • 1篇单小燕
  • 1篇龚渝蓉
  • 1篇高志云
  • 1篇段松

传媒

  • 4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范成艳温玉洁张丹廉雪刘娜孙铁成王东梅贾延军李冬妹
关键词:HLA抗体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在HLA-DPB1模棱两可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初探
2024年
目的 通过对比PCR-SBT、NGS、TGS三种测序试剂在HLA-DPB1基因分型的结果,分析基于ONT平台的TGS测序技术在处理HLA-DPB1基因分型模棱两可情况时的效率、优势及原因。方法 采用PCR-SBT、NGS(Illumina平台)、TGS(ONT平台)三种测序试剂分别对48例样本进行HLA-DPB1检测分型。NGS测序和TGS测序以HLA-DPB1命名*后三个区域数字作为高分辨结果进行统计,SBT测序以HLA-DPB1命名*后二个区域数字作为高分辨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48例样本中,TGS没有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全部为唯一结果,而PCR-SBT测序共有45个样本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占比93%(45/48),NGS共有5个样本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占比10%(5/48)。结论 与NGS测序和PCR-SBT测序技术相比,TGS测序可以解决HLA-DPB1基因分型的绝大部分模棱两可情况,提高了测序效率和准确性。
廉雪张丹温玉洁范成艳王东梅刘娜张荣芳贾延军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交叉配型相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患者交叉配型相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PTR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血型、所患疾病、输血次数等及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抗体分布特征和强度及其交叉配型的数据,计算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和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以确定其找到相合供者的难易程度。结果PTR患者通过交叉配型找到相合供者的可能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找到相合供者的难度较大,HLA抗体的存在是影响交叉配型相合率的主要因素,单一HLA抗体阳性患者、HLA+HPA抗体阳性患者的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和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明显高于单一HPA抗体阳性的患者。HLA抗体的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率呈负相关,抗体水平越高,找到相合供者的难度越大。结论PTR患者的疾病特征、HLA抗体本身及其强度是PTR患者配型相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提高血小板交叉配型的效率,并且能为临床医生在遇到免疫性PTR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王洁敬媛媛温玉洁范成艳张丹贾延军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交叉配型HLA抗体
HIV暴露后感染分子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的感染溯源调查,依赖于传统流行病学资料与分子流行病学证据的结合使用。目前HIV分子溯源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职业暴露后感染的鉴定、医源性感染调查、司法调查等方面。文章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HIV分子溯源研究中可采用不同实验室的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但这并不是一种常规做法。要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更为重要。
时丽丽赵琦温玉洁邱茂锋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准种
婚内性传播的HIV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婚内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HIV)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并探讨样本类型(全血、血浆)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传播关系和传播时间明确的4对婚内新近传播HIV夫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提取全血、血浆中的总核酸、核糖核酸(RNA),进行HIV基因亚型分析。以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区为目的片段,分别将总核酸或RNA反转录产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构建脱氧核糖核酸(DNA)文库,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HIV准种分布,计算样本内、夫妻样本间的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4对夫妻的HIV基因亚型分别相同。除1对夫妻的血浆样本PCR扩增失败外,其余14份全血、血浆样本成功进行Miseq测序,获得134 135(67 831~178 392)条有效序列,代表101(12~455)个独特准种。多数样本中前20个准种序列的频数占总序列数的比例〉80%;6/8的受检者全血样本中,第1个优势序列的频数占了90%以上;同一受检者全血样本中高频准种的分布比血浆中更集中。基因离散率、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对夫妻的婚内HIV传播关系都与预期相符,传播方向除1份血浆样本外同样与预期相符。结论 HIV准种的多样性和频数分布有助于了解HIV的传播和进化规律,全血样本所得的HIV感染溯源分析结果比血浆样本更可靠、更实用。
温玉洁龚渝蓉蒋岩王继宝赵琦段松张静娜潘品良高志云邱茂锋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疾病传播高通量测序准种
血小板自身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同种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本实验室完成血小板抗体鉴定的10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根据血小板抗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0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为观察组,86例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值及输注有效率的差异,并对观察组自身抗体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结果观察组的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及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与随机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均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01),对照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比观察组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输注随机血小板后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数患者的自身抗体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比同种抗体小。血小板自身抗体强度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下降乃至消失的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自身抗体患者的治疗,应当首先查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需要输注血小板,可以选择输注随机血小板。
温玉洁范成艳张丹李冬妹孙铁成贾延军刘娜
关键词: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交叉配型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用于一起疑似经性传播HIV的溯源调查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建立分析HIV准种的Miseq高通量测序(简称Miseq测序)技术,并尝试用于一起疑似经性传播HIV的溯源调查.方法 采集疑似有传播关系的2例HIV感染者(编号P1、P2)血液样本,并以同一城市与他们无直接传播关系的2例HIV感染者(编号P3、P4)为对照.提取血浆中RNA,逆转录后进行HIV基因亚型分析和Miseq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样本中HIV的准种分布,比较使用优势准种数目由少到多(5、20、100、500、全部)时所得的基因离散率及系统进化树.结果 4份样本中HIV的基因亚型相同,均为HIV-1重组亚型(CRF) 01 _AE.采用Miseq测序,每份样本获得23 788~37 397条有效核酸序列,代表1 229~1 412个独特准种.P2与P1间的平均基因离散率(3.5%~4.5%)远小于与对照样本间(10.3% ~ 19.6%,P<0.01).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1和P2的准种聚集在一起,而P3和P4的各自单独聚为一簇;当所用的优势准种数目为20或更多时,P1对P2存在并系关系,提示HIV的传播方向是从P1到P2.结论 Miseq测序在HIV感染溯源调查中可以推断传播关系和传播方向,其操作较简便、检测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赵琦时丽丽蒋岩温玉洁潘品良张桂云邱茂锋
关键词:HIV分子流行病学疾病传播准种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与补偿
2016年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和人民警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HIV职业暴露感染情况,以及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及补偿现状,以便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温玉洁赵琦邱茂锋
关键词:HIV医务人员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确认为IPTR的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别于0、1、3、6个月时检测其血清中的HLA抗体和HPA抗体。ELISA方法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通过计算获得抗体相对强度。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随访的3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的抗体转阴,平均转阴时间为(4.08±1.78)M,7例患者呈现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另有10例患者呈现稳定存在状态。HLA抗体相对强度的变化同时伴有HLA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变化,二者呈正相关趋势。患者HLA抗体相对强度的降低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是对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和输注有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大多数IPTR患者血清中的HLA抗体在6个月内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的HLA抗体持续稳定存在。抗体减弱或消失同时伴随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减少,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对其输注效果无显著影响。
范成艳温玉洁廉雪张丹王洁敬媛媛王丽君李伟贾延军李冬妹
关键词:血小板交叉配型
北方汉族MICA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HLA-B连锁不平衡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了解MICA等位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的分布及与HLA-B基因型的连锁关系。方法 用直接测序法对北方汉族224个标本的HLA-B和MICA基因的2—6外显子进行测序。用Arlequin软件统计分析2个位点间的连锁关系。结果 发现18个MICA的等位基因,其中MICA~*002(16.07%),MICA~*008(23.21%)和MICA~*010(21.65%)最为常见。MICA~*010-HLA-B~*46∶01,MICA~*045-HLA-B~*13∶01,MICA~*049-HLA-B~*51∶01有明显的连锁关系。结论 北方汉族人群呈现特异MICA等位基因库,MICA与HLA-B具有连锁关系。
王东梅刘娜王丽君李伟张丹温玉洁单小燕
关键词:白细胞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