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瑞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小鼠
  • 5篇动物
  • 4篇流行性
  • 4篇流行性腹泻
  • 4篇腹泻
  • 4篇病毒
  • 3篇乳鼠
  • 3篇实验动物
  • 3篇杆菌
  • 2篇实验小鼠
  • 2篇嗜肺巴氏杆菌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抗体
  • 2篇发病
  • 2篇巴氏杆菌
  • 1篇带菌
  • 1篇带菌率
  • 1篇带菌状况
  • 1篇动物繁殖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熊本大学

作者

  • 14篇洪瑞珍
  • 5篇施慧君
  • 5篇魏强
  • 5篇吴小闲
  • 4篇贾瑞胜
  • 3篇贾锐胜
  • 3篇王珑
  • 3篇宋怀燕
  • 3篇李红
  • 3篇许虎峰
  • 3篇陈卫兰
  • 3篇涂新明
  • 2篇时建东
  • 2篇蒋虹
  • 2篇蒋观成
  • 2篇张瑾
  • 1篇佟巍
  • 1篇陈志伟
  • 1篇苏卫
  • 1篇王长安

传媒

  • 6篇中国比较医学...
  • 5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3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嗜肺巴氏杆菌病诊断及带菌状况调查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对一起罕见的清洁级昆明小鼠群中散发的嗜肺巴氏杆菌病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和病原学诊断,并对该动物群进行了带菌状况调查。该鼠群中嗜肺巴氏杆菌病发病率为3.8%,发病小鼠全部为三周龄左右,全身状况良好,仅表现出结膜炎,剖检除眼眶有米粒大脓肿外全身各脏器均未见异常;从脓肿中仅分离到嗜肺巴氏杆菌,本次流行株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显示部分菌株可有溶血性,吲哚试验阴性;其带菌率为:种鼠80%、5~6周龄90%,3~4周龄100%。
李红张瑾陈卫兰许虎峰洪瑞珍
关键词:嗜肺巴氏杆菌带菌状况小鼠幼龄周龄
全文增补中
实验小鼠和大鼠的病毒学监测(1984~1989)被引量:3
1993年
1984~1989年连续地观察了本所饲养场的一、三级实验大、小鼠共1685只,其监测13种病毒的血清学流行情况,发现一级大、小鼠流行最广者为仙台病毒、冠状病毒(MHV和RCV/SDAV)和细小病毒(RV,H-1刊MVM);小鼠病毒的感染其次为PVM,GD_7,Polyoma,EDIM,Reo-3;LCM,Ect,MAd,KV偶有低检出率。大鼠病毒的感染,86年Reo-3检出阳性,LCM,EHF和MAd未检出阳性;三级小鼠只曾检出仙台病毒和鼠肝炎病毒阳性,其他均阴性,三级人鼠未检出有阳性例。
吴小闲洪瑞珍涂新明蒋虹宋怀燕施慧君时建东
关键词:病毒监测
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1992年
卡氏肺孢子虫研究材料的主要宿主来源是免疫抑制大鼠。Wistar大鼠10只,腹腔注射醋酸可的松25mg/只,2次/周,低蛋白饮食。8周后检查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结果表明,全部大鼠肺印片和肺悬液涂片中均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
贾锐胜阎铭杰洪瑞珍
关键词: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卡氏肺孢子虫
小鼠群隐性感染嗜肺巴氏杆菌后抗体反应、带菌率及鼠龄间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用分离培养法和ELISA法对受嗜肺巴氏杆菌隐性感染的昆明小鼠群中不同鼠龄段小鼠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带菌率随着鼠龄的增加而降低,而抗阳体阳性率则随鼠龄增加而升高。在方法学上,低鼠龄段小鼠,分离培养法明显优于ELISA法,而在老龄鼠则反之;用ELISA法进行该菌的常规监测时。
李红张瑾洪瑞珍陈卫兰许虎峰
关键词:带菌率昆明小鼠嗜肺巴氏杆菌分离培养法抗体反应
全文增补中
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进行实验动物饲料配方设计的实验研究
1998年
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实验大鼠的饲料配方进行了多目标设计及优化组合,通过对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目标规划法设计的饲料配方料较原手算拟定的配方原料配比更趋合理,主要营养成分趋于均衡,动物饲喂多目标设计配方的饲料后,生长加快。
刘素梅刘德惠洪瑞珍苏卫蔡炯王珑
关键词:饲料配方设计离乳怀孕率实验动物实验大鼠
全文增补中
大鼠乳鼠流行性腹泻病原学临床病学及病理学初步研究
1991年
本所实验动物繁殖场从1985年到1990年曾发生数次大鼠的乳鼠流行性腹泻,临床发病与小鼠EDIM相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临床病学:临床以7~15日龄乳鼠发病,腹泻以第3、4d为重,持续1周左右,后期可出现粪便干燥,阻塞肛门,影响动物发育。对840只大鼠繁殖群在急性腹泻期间1~4胎乳鼠发病率。死亡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第一胎乳鼠的窝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第一胎和第四胎乳鼠的病死率略高于其它胎次。本病的发生来势较凶猛,传染性强.
魏强吴小闲贾瑞胜施慧君宋怀燕洪瑞珍王珑张呈生
关键词:临床发病繁殖群发生数动物繁殖
大鼠乳鼠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
1991年
1990年8月本所繁育场发生了Wistar大鼠乳鼠流行性腹泻。对840只大鼠繁殖群1~4胎仔鼠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观察结果表明,发病与鼠龄关系密切,主要集中在10~14日龄乳鼠;第一胎仔鼠的窝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并且随着胎次的增高窝发病率明显下降;患病仔鼠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镜检查证实大鼠轮状病毒为其病原;患病乳鼠死亡集中于两个阶段。
贾锐胜魏强洪瑞珍王珑
关键词:轮状病毒
小鼠乳鼠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
1991年
1987年12月至1988年1月BALB/c和NIH乳鼠发生流行性腹泻,证实其病原是小鼠轮状病毒。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肛门阻塞。解剖可见肠内稀便,肠胀气,胃内充满未化乳块。乳鼠发病率高,但少有死亡。发病与鼠龄有关。BALB/c与NIH品系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不同。
宋怀燕洪瑞珍施慧君魏强
关键词:流行性腹泻乳鼠
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抗体的检查被引量:2
1994年
从死亡率较高的病犬群中,处死一只发病早期的幼犬,从白细胞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用已知的犬瘟热病毒(CDV)阳性血清作IEA和IFA检查均为阳性结果,3种抗原片用IEA检查了7只病犬的血浆,结果鉴定为CDV。其中5只阳性,均为流行后期的标本,2只阴性,1只为发病早期标本,1只为后期标本。由此表明此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为CDV病毒。
涂新明贾锐胜洪瑞珍吴小闲
关键词:犬瘟热病毒抗体白细胞幼犬
B组轮状病毒引起Wistar乳鼠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研究了1985年至1986年本所繁育场发生的3次较大规模Wistar乳鼠流行性腹泻,经过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实验感染动物、血清学及荧光组化抗原定位,证实病原为B组轮状病毒(GBRV),且与我国发现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有交叉反应,其RNA电泳型与国外近来发现的唯-一株大鼠B组轮状病毒有差异,同时观察了病理学变化。
魏强施慧君陈中吴小闲苏树芸贾瑞胜洪瑞珍卢耀增王长安方肇寅洪涛
关键词:流行性腹泻实验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