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GCMs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评估
-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气候模式应运而生,被作为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效应的重要手段。大气环流模式虽可较好地模拟大尺度下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但不同模式对气候系统...
- 沈红
-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气象要素黄土高原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气象要素栅格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温度和降水量2种气象要素的栅格化方法进行研究,为非气象站点所在地区或宏观大尺度区域气象要素数据的获取提供参考。【方法】以直接插值法为对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趋势面分析法,对分布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27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与3种宏观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之间分别建立回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反距离权重法(IDW),对研究区2种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栅格化,并选用8个气象站点对栅格化结果进行检测。【结果】在对检验站点月平均温度的模拟中,直接插值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大于1.0℃,而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趋势面分析法的MAE值分别为0.485t0.776和0.242~0.509℃,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趋势面分析法明显优于直接插值法,而趋势面分析法较多元线性回归法更优;但在检验站点月平均降水量的模拟中,3种栅格化方法在模拟精度上并无明显差别。3种宏观地理因子中,海拔高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温度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而纬度则对研究区范围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结论】将宏观地理因子作为参数纳人到温度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尺度范围内温度的模拟精度,并且趋势面分析法比多元线性回归法更具有优势;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模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在方法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沈红刘文兆张勋昌
- 关键词:黄土高原温度降水量栅格化
- 基于宏观地理因子估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分布被引量:4
- 2011年
- 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3种宏观地理要素信息,采用"逐步回归的趋势面模拟+残差内插"法,建立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估算结果分析该区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及站点检验表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3种宏观地理因子对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决定作用;基于3种宏观地理因子建立的降水模型可用于模拟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根据模型的估算结果,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类型占全区总面积的85%以上,降水量集中在250-800 mm之间。
- 沈红刘文兆
- 关键词:降水黄土高原空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