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龙
- 作品数:290 被引量:1,92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暴马丁香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被引量:13
- 2003年
- 刘华英沈海龙
- 关键词:IBA暴马丁香下胚轴植株再生离体培养培养温度
- 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被引量:15
- 2012年
- 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嫩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水曲柳体胚发生,对该过程中外植体的不同状态类型分别取样,检测这些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多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生理生化与体胚发生、愈伤组织发生、外植体褐化、外植体生长等方面的关系,以便为分析水曲柳体胚发生机理和改善其体胚发生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与体胚发生、愈伤组织发生、外植体褐化和生长发育存在非常有趣的相关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解析.
- 丛建民沈海龙李玉花张鹏杨玲黄剑
- 关键词:水曲柳体胚发生外植体生理生化指标
-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分装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基分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分装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培养基分装装置在对培养基进行分装时,不能进行定量分装,且分装效率较低,费时费力,增加了成本,使用性和实用性较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
- 颜咏聂帅张馨月程雪沈海龙杨玲张鹏
- 东北刺人参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6
- 2012年
- 综述了目前东北刺人参的研究进展,包括种子休眠和萌发、分子生物学、栽培、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东北刺人参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 刘迪刘继生沈海龙张鹏
- 关键词:东北刺人参栽培研究
- 长白楤木腋芽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长白楤木苗木,以腋芽为材料进行了其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长白楤木腋芽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BA 1.5 mg/L+2,4-D 1.0 mg/L,诱导率达100%;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 2.0 mg/L+NAA 0.2mg/L+IAA 0.2 mg/L,分化率可达90%;最佳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2 mg/L和1/2MS+IBA 0.5 mg/L,生根率达100%。经3~5d炼苗的植株移栽效果较为理想。生根幼株在落叶松腐殖土加河沙和落叶松腐殖土加蛭石配比的2种基质上移栽效果较好。
- 杨立学沈海龙
- 关键词:腋芽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
- 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影响因素
- 2024年
- 林木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是指林木从衰老的叶片中回收部分养分并转运到发育的成熟叶片或其他器官组织中的过程。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对植物的养分循环至关重要,能够反映出林木的养分利用效率,并能使林木适应季节与环境的变化,是林木重要的养分保存策略。林木对养分的利用和保存策略,是进行森林经营的关键要素。森林经营与森林培育有着重要的交叉性和关联性。研究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林木对季节和环境适应策略,解决针对不同林木种类、生长阶段、生境及气候,以何种培育方式和手段为重点的问题,并能为针对化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规划依据。因此,本文从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环境、养分添加、叶片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林木养分重吸收的影响这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概述,并对未来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影响因素体系建立进行展望,以期为林木的精细化培育与林业精准化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 赵睿刘玉臣沈海龙张鹏张耀明高明郭文慧闫平
- 关键词:生长环境
- 红松人工林和相邻次生林林下红松天然更新种群格局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为了探讨球果采摘后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生存现状,了解红松天然更新种群的动态,以红松人工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两种林分为对象,对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状态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红松人工林与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红松天然更新种群年龄结构都不完整,蒙古栎次生林内红松天然更新种群年龄对应于球果采摘强度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两个峰值,而红松人工林内只有前4年生幼苗;(2)两种林分中1~3a红松天然更新幼苗的株/簇与簇数均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即红松幼苗幼树多以单株存在,簇生幼苗的数量占比很少;(3)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的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在苗高和地径生长都比红松人工林内的具有优势,两种林分中1a和2a更新幼苗的苗高差异不明显,但3a更新幼苗的苗高差异显著;次生林内1~3a红松天然更新幼苗的地径均极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内的红松幼苗。结论:在当前的这种球果采摘条件下,红松人工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红松更新幼苗幼树分布受到了很大影响,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幼苗幼树以单株存在。
- 王琴香沈海龙和春庭Nguyen Thanh Tuan
- cpDNA测序揭示色木槭在东亚地区的迁移、扩散及物种形成过程
- 刘春苹沈海龙
- 关键词:系统地理学大陆架气候波动
- 开敞度调控对阔叶红松人工天然混交林上层阔叶树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阔叶红松人工天然混交林为对象,以林下红松个体开敞度(K)为主要数量控制指标进行群落结构量化调整,研究调整后6年间上层阔叶树直径和树高生长及树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量化调整明显促进了保留阔叶树的直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各处理累计的定期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且随调整时期延长差异不断加大;K=1.5和K=2.0水平的年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的差异基本都达到显著水平;量化调整改善了上层阔叶树树种组成,水曲柳、黄檗和胡桃楸等珍贵阔叶树种比例上升,白桦和山杨等先锋树种比例下降;量化调整使阔叶树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或差别不大,生态优势度降低或差别不大。
- 沈海龙王龙林存学丛健杨文化张鹏张群范少辉
- 关键词:次生林物种多样性
- 东亚地区森林树种天然种群遗传结构及迁移扩散模式:现状与展望
- 是温带植物种丰度的热点地区,它与北美东部具有相似的气候和植物组成,但是物种丰度却是北美东部的两倍.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反复的气候变动形成了当今北半球温带物种的分布格局与遗传结构,反复的气候波动导致海平面的反复升降,为东亚地...
- 刘春苹沈海龙
- 关键词:森林树种天然种群气候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