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一凡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语言
  • 2篇英语
  • 2篇语言特征
  • 2篇身份
  • 2篇美国女性
  • 1篇英语变体
  • 1篇语言学
  • 1篇中国英语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历史
  • 1篇社会历史原因
  • 1篇社会语言
  • 1篇社会语言学
  • 1篇女性
  • 1篇美国英语
  • 1篇非裔美国人
  • 1篇分野
  • 1篇变体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沈一凡
  • 1篇刘媛媛

传媒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语言与认同建构研究的分野与融合被引量:1
2014年
认同建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的热门话题,同一话题在不同领域并没有互通,而是长期呈现泾渭分明的态势。针对此,首先阐述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二语习得领域在认同建构研究上的分野,分别关注个人和群体认同、动态交际中的语用认同以及语言学习者自我认同发展;进而探讨三个领域存在的融合之处,探索跨领域研究的可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概念的借鉴和共享——在社会语言学认同研究中引入语用身份概念,源于社会语言学的言语社区和实践共同体概念运用于二语习得认同研究;研究视角的引入——在二语习得认同建构研究中关注语言教育者语用身份对学习者认同的影响;研究方法的转借——在考察语用身份时引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研究方法,在社会语言学认同建构研究中结合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及在叙事研究中引入话语分析方法。
沈一凡刘媛媛
关键词:语言分野
“中国英语”语言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成因探究被引量:3
2008年
当今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语言,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专有,而是一个中性信息媒介。"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组成部分在争议中诞生。"中国英语"是以一般英语规范为核心的中国人使用的一个英语变体,其特征深受中文和中文思维方式的影响,并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上都有体现。共时角度下"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包含了其产生的文化心理原因;"中国英语"产生所经历的三个时期——从洋泾滨英语到通用语最后到"中国英语"——都有其社会历史成因。这就证明了"中国英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时代性。
沈一凡
关键词:英语变体语言特征社会历史原因
非裔美国英语的语言系统性初探
非裔美国英语是美国英语的一个民族变体。本文选取了最新的语料和有代表性的语言点从词汇、句法和语音方面对非裔美国英语进行了如语法书一般的细致分析,初步探究了其作为一门语言变体,和其他主流英语变体一样,具有复杂严密的系统性。
沈一凡
文献传递
从非裔美国女性讥智语的使用
非裔美国女性兼有非裔美国人与女性的双重身份。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份塑造与其语言表达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裔中产阶级美国女性。对于非裔美国人的语言研究,又主要关注非裔美国男性。而非裔美国女性如何通过语...
沈一凡
关键词:身份
文献传递
从非裔美国女性讥智语的使用——看语言对身份的塑造
非裔美国女性兼有非裔美国人与女性的双重身份。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份塑造与其语言表达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裔中产阶级美国女性。对于非裔美国人的语言研究,又主要关注非裔美国男性。而非裔美国女性如何通过语...
沈一凡
关键词:非裔美国人社会语言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