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
-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疗效及心脏同步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效果及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因CAVB和CLBBB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儿26例。年龄(2.3±2.1)岁(1个月~9岁);体质量(11.2±5.8) kg(5~32 kg);其中男15例,女11例;CAVB 24例,CLBBB所致扩张型心肌病2例。纳入15例年龄相仿的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于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6例患儿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的效果,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
结果26例患儿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均获成功,其中21例植入左心房、左心室心外膜双腔起搏器,5例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单腔起搏器,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28.2±15.1)个月(1~51个月),全部心房电极及心室电极有效率为100%。心房电极感知、心室电极阈值和心室电极阻抗较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植入前存在心功能不全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由术前(48.50±11.10) mm缩小至(40.67±6.4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30);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0.27±0.08提高至0.5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4)。2例右心室永久起搏患儿,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经更换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后分别于术后1.5年、2.0年心功能恢复正常。术后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同步性者15例,与对照组比较,LVEF、室间隔-侧壁运动延迟时间、室间隔至左心室后壁运动延迟时间及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指数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需要接受心外膜起搏器治疗的儿童中,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安全有效,可保护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避免或逆转起搏�
- 刘海菊李小梅崔建徐忠华马雪静江河
- 关键词:起搏器综合征
- 基于稀疏卷积神经网络的3D物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稀疏卷积神经网络的3D物体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稀疏卷积神经网络包括预处理子网络、稀疏卷积子网络及检测子网络,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预处理子网络,对待检测的3D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特征图,待检测的3D图像...
- 季向阳江河
- 文献传递
- 不适当的心室起搏频率致儿童起搏器术后心功能受损二例
- 2022年
-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3岁6个月,均因运动耐力下降就诊,患儿分别于2.5年和1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外膜电极(1例植入单腔起搏器,电极放置于右室心尖部;另1例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位点为右房+右室心尖部),术后分别设置起搏频率为100~140次/分和110~180次/分。入院后心脏B超示左室舒张未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5~0.50和0.35~0.40。考虑为心室起搏频率过快所致的心功能受损,均予其下调起搏频率为70~140次/分。经上述处理后1个月随访时2例患儿心功能恢复正常。
- 李璟昊李小梅李小梅张仪江河戈海延张仪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功能起搏频率
- 儿童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逆转右心室起搏器综合征病例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对右心室起搏所致起搏器综合征的逆转作用。方法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儿,于(0.97±0.68)岁,年龄范围0.5~1.75岁时在外院植入右心室永久起搏器,2例为心外膜游离壁起搏,1例为心内膜心尖部起搏。3例患儿术后均发生起搏器综合征,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更换为左心室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分析其更换起搏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情况。结果3例患儿于右心室起搏后1.75~7.00(4.25±2.63)年发现起搏器综合征,更换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器,左心室起搏时平均年龄(5.92±2.67)岁,年龄范围4.25~9.00岁,3例患儿更换左心室起搏器后心功能逐渐改善,更换左心室起搏前LVEDD 52~71 mm,LVEF 16%~25%;左心室起搏后5 d^3个月心功能开始改善,LVEDD 52~61 mm,LVEF 30%~33%;左心室起搏后1.0~4.5年心功能恢复正常。术前LVEDD对比术后LVEDD,P=0.975;术前LVEF对比术后LVEF,P=0.035。结论右心室游离壁或心尖部起搏可导致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可逆转右心室起搏所致的起搏器综合征。
- 刘海菊李小梅靳永强江河戈海延张仪
- 关键词:起搏器综合征
- 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对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的定位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对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起源位置的解剖定位.方法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40例局灶性房速患儿,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8±3)岁.回顾性分析40例患儿12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极向特点,以T-P间等电位线为基准,P波极向分为正向、负向、等电位及双向;分析对应的心房起源位置,对P波极向与起源位置进行x2检验.结果 儿童局灶性房速心电图P波区分左、右心房起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联为V1、Ⅰ(x2=23.509、14.315,P=0.000、0.001);源于左心房的房速P波于V1导联均为正向或等电位;源于右心房的房速P波于Ⅰ导联均为正向或等电位.心电图P波极向区分心房上、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导联为Ⅱ、Ⅲ、aVR、aVF(x2=26.447、23.974、19.613、17.415,P均=0.000);源于心房上部的房速P波于Ⅱ、Ⅲ、aVF导联多为正向,分别为95%(21/22)、86%(19/22)、95% (21/22),于aVR导联多为负向,为73% (16/22);18例源于心房下部的房速,12例P波于Ⅱ、Ⅲ、aVF导联为负向,11例于aVR导联为正向.儿童局灶性房速病灶主要分布于右心耳(23%,9/40),冠状静脉窦口(18%,7/40),左心耳(15%,6/40),右上肺静脉(10%,4/40).结论 儿童局灶性房速多起源于左、右心耳,冠状静脉窦口、肺静脉等位置.心电图的P波极向区分左、右心房起源有显著预测价值的导联为V1及Ⅰ导联;区分心房上、下部起源有显著意义的导联为Ⅱ、Ⅲ、aVR、aVF导联.
- 戈海延李小梅江河李延辉刘海菊张仪
- 关键词:儿童心电描记术
-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诊治低龄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例被引量:5
- 2018年
- 5岁男童18kg,主因"近1年内反复晕厥3次"入院,心电图可见QTc延长,具有猝死高危家族史,基因检查提示KCNQ1杂合突变。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1型。予普萘洛尔足量口服并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记录到晕厥时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继之窦性停搏,经左侧腋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并依据记录到的数据设定ICD参数。
- 李小梅江河张仪李梅婷郑小春戈海延刘海菊
- 关键词:先天性长QT综合征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 左心房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成功治疗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患儿女,4岁,主因“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3年余”就诊入院。患儿为足月剖腹产娩出,生后一般情况好,于2011年(生后7个月大时)因“感冒”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降低(具体不详),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CLBBB ),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予地高辛、卡托普利、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环磷酰胺等治疗,效果欠佳。
- 刘海菊李小梅徐忠华江河崔建马雪静
-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左心房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基于场景图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及装置
-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场景图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待处理图像输入场景图生成网络,获得待处理图像中各目标对象的视觉特征向量以及各目标对象之间的关系类别概率分布向量;对关系类别概率分布向量进行权值预测处理,获...
- 季向阳江河
- 儿童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疗效探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特点以及射频消融疗效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因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3例患儿射频消融手术资料,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8±3)岁,体重(33±13)kg。患儿均符合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而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手术资料分析该类室性心律失常发病年龄、表现形式、好发部位以及消融疗效及策略。结果53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儿平均发病年龄(8±4)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为主要表现形式,占68%(36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占66%(35例),以肺动脉瓣下1cm区域(89%,31/35)及间隔(77%,27/35)多见。射频消融即时成功率为98%(52/53),远期复发率10%(5/52),手术并发症发牛率2%(1/53)。x线曝光量(743±323)mGay·cm^2。6例患儿术中需要实施双侧标测消融。结论儿章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以右室流出道起源最多见,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部分病例术中需要实施双侧标测消融。
- 江河李小梅李延辉刘海菊张仪戈海延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律失常心性儿童
- 心房扑动患儿射频消融治疗及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儿童心房扑动的临床特征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特点.方法 病例观察性研究,选自2009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50例心房扑动患儿(男37例,女13例)资料,年龄(6.2±3.5)岁,体重(23.7±13.5) kg;心脏结构正常患儿26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24例,其中22例为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个月到7年,分析患儿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以及临床资料.分级资料应用t检验,分类资料应用x2检验.结果 50例心房扑动患儿发病年龄(4.2±3.3)岁.表现为持续性心房扑动42例(84%),阵发性心房扑动8例(16%).心房扑动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3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病率在心脏结构正常组与合并先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 (7/18)比61.1%(11/18),P=0.239 5].接受心房扑动射频消融49例患儿中,即时成功率为96%,随访复发率8%,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心脏结构正常的26例均为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房扑动;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的10例(45%)为单纯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房扑动,4例(8%)为手术切口折返性心房扑动,8例(16%)为二者均参与形成折返的心房扑动.结论 射频消融是根治儿童心房扑动安全有效的方法.心脏结构正常心房扑动与先心病术后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无差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无差异.先心病术后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可为经三尖瓣峡部的心房内大折返、手术切口折返或二者均参与形成折返.
- 江河李小梅张仪刘海菊李梅婷戈海延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房扑动病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