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
- 作品数:80 被引量:25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从大国政治到国际法治:以国际软法为视角被引量:31
- 2020年
-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地方化构成国际软法与全球治理的三重社会基础。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两极互动中,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力及其意识形态不断地社会化。国际市场的四大自由流动和"黄金紧身衣"使国际关系日益法治化。在世界无政府状态中,大国政治在国际安全和经济交易制度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国际软实力和国际软法具有潜在的同质性,两者促进了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的正向或反向互动,而追求人类共同利益与实质正义的国际软法必然使大国政治迈向国际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中国的外交软实力和国际软法的创设能力,"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则通过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制度性的公共产品,两者促进了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体现了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
- 江河
- 关键词:全球治理大国政治国际软法国际法治
- 以法益侵害说为视角论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被引量:4
- 2006年
- 盗窃罪的诸多问题已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既遂与未遂的区分也是研讨的重点之一。在划分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上,中外刑法理论界共形成了七种观点。每种观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按照法益侵害说的观点,在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时,可以这样认为:对财产法益造成实害结果为既遂,对财产法益造成危险结果为未遂。具体来说,盗窃有体动产的基本盗窃行为应适用失控说,盗窃无体财产的特殊盗窃行为应适用损失说。
- 江河邓小俊
- 关键词:盗窃未遂法益侵害说失控说
- 论商法原则的确立标准及其内容
- 2006年
- 任何原则的确立,都应当按依照一定的标准,商法也不例外。本文围绕着商法原则这一中心,探讨了其重要的意义以及确立标准。
- 江河干文婷
- 联合国专门机构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
- 2023年
-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组织化和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专业功能使此类机构的争端解决司法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际组织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通过法律和政治机制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国际组织的分类和组织基本宗旨的政治关联度共同决定了其争端解决实践中的政治化和司法化倾向。
- 江河
- 关键词: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司法化争端解决
- 法学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培养既懂法律又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便为法学双语教学创造了必要性和社会基础。然而,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法学双语教学面临着重重困境。理论上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和实践中双语教学班的设置都将促进法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江河
-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
- 和平解决东海争端法律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和平解决东海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这一国际法之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中日东海争端根源于大陆架划界,并因能源开发而激化。中日划界主张的法律分析显示了双方分歧的严重性,共同开发成为现实的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临时措施。共同开发必须以原划界争端为体制基础,同时,共同开发又为最终划界协议的缔结奠定了基础。
- 江河
- 关键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东海争端大陆架划界
- 中国海洋划界争端的国际法解读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沿海国的工业化使全球能源需求急剧扩大,新的蓝色圈地运动使国际海洋划界争端日益增多并复杂化。在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都使中国有效地解决海洋划界争端变得更为艰难。海洋划界的国际法基础与司法实践以及东海与南海划界争端的国际法解读,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合法性与历史经验。为了持久地解决海洋争端,中国必须提高其综合国力、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确立海洋开发政策以及加强海洋法的教学与研究。
- 江河
- 关键词:海洋划界国际法
- 海洋法的特性演变与中国的海洋权益——以海洋基本属性为框架的研究与建议被引量:5
- 2016年
- 从海洋霸权到大国政治,海权的权利转向推动了海洋法的发展。早期的霸权政治决定了传统海洋法的国内法特性和传统海权的权力属性。在大国政治和现代国际法的互动中,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制度对国家海洋活动的规范使大国海权具有权利属性。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海洋权利的设置和构建更加依赖于国际软实力;在广义的海洋维权实践中,海洋属性的基本构成为增强这种软实力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也有利于中国制定有效的外交路线图。
- 江河
- 关键词:海权大国政治国际法软实力
- 国家主权豁免的法理基础和外交实践:以“密苏里州诉中国案”为视域被引量:2
- 2023年
- 在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多次被列为被告,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适用成为国际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国际法的碎片化、民族文化多元以及各国国际法外交实践的差异,使国家豁免理论的现有学术研究缺乏理论解释力和实践应用性。在这种情形下,法学的横向基本范畴有利于为不确定的和开放的国际法建构最低限度的教义学。以“密苏里州诉中国案”为视域,法学的主体论、本体论和运行论可以有效地阐释被告法律地位、国家豁免规范体系及其适用的基本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国际法的双重法理揭示了国家主权豁免例外规则政治化和国际政治问题法律化的实践逻辑。以国家主权的双重属性为框架,建构有关国家主权豁免问题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利于中国制定应对美国滥诉的外交路线图,从而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并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 江河谢宝仪
- 关键词:国家主权豁免司法管辖权法律适用
- 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被引量:19
- 2014年
- 周边海洋争端的激化使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被侵犯,大国的兴衰史也表明强大的海权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基本前提。国际法的双重法理和国家主权的双重属性为现代海权的界定提供了理论框架。海权的权力属性要求中国通过海洋强国战略来强化其海权,从而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互动中加强在国际海洋立法和实施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有效地确立中国在海洋法律秩序中的基本权利。同时,现代海权的权利属性要求中国逐步适应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南海仲裁案的启示下制定出其海洋维权能力建设的路线图。而现代海权双重属性的互动揭示了外交战略和法律战术的结合是中国海洋维权的最有效途径。
- 江河
- 关键词:海权大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