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河

作品数:59 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吸虫
  • 14篇虫病
  • 11篇吸虫病
  • 10篇华支睾吸虫
  • 10篇艾滋病
  • 9篇病毒
  • 6篇血吸虫
  • 6篇血吸虫病
  • 6篇艾滋病病毒
  • 5篇钉螺
  • 5篇支睾吸虫病
  • 5篇华支睾吸虫病
  • 5篇感染者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抗病毒
  • 4篇抗病毒治疗
  • 4篇病毒治疗
  • 3篇感染率
  • 2篇性行为
  • 2篇血清

机构

  • 44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贵港市疾病预...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柳州市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武鸣县疾病预...
  • 1篇益思美诠生物...

作者

  • 44篇江河
  • 28篇张鸿满
  • 24篇谭裕光
  • 22篇黄福明
  • 19篇阮廷清
  • 17篇林睿
  • 15篇张陆娟
  • 13篇黎学铭
  • 13篇朱秋映
  • 12篇欧阳颐
  • 8篇蓝光华
  • 5篇刘玄华
  • 5篇黄精华
  • 5篇孟琴
  • 4篇吴秀玲
  • 4篇李剑军
  • 4篇陈欢欢
  • 3篇唐振柱
  • 3篇沈智勇
  • 3篇周月姣

传媒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广西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壮族自治区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ART对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结果 共纳入7 694个HIV单阳家庭,其中394个家庭的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总HIV抗体阳转率为2.5/100人年(95%CI:2.2/100人年~2.7/100人年),其中未治疗队列阳转率为4.3/100人年(95%CI:3.7/100人年~ 4.8/100人年),治疗队列阳转率为1.6/100人年(95%CI:1.4/100人年~1.9/100人年).ART对HIV单阳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为51%(HR=0.49,95%CI:0.40 ~ 0.60),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后预防效果为45%(AHR=0.55,95%CI:0.43~0.69).ART对年龄≥2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农民、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 cells/mm^3、通过异性途径感染的先证者阴性配偶血清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作为广西HIV单阳家庭的一项干预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扩大HIV单阳家庭ART的覆盖面有利于降低HIV夫妻间的传播.
朱秋映杨小艺江河谭广杰熊润松廖玲洁邢辉阮玉华沈智勇唐振柱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
HIV传播网络分析方法及测量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HIV传播网络分析在艾滋病精准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基于社会网络和分子网络方法推断HIV传播网络,采用个体水平和网络水平的测量指标解释其结构特征。本文对HIV传播网络分析方法和测量指标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江河冯毅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传播网络社会网络
HIV单阳家庭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原因调查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选择河南、广西、云南和新疆部分县区作为调查现场,在2012年2-8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011年1-12月期间有过随访记录的单阳家庭阳性方未治疗的原因。结果 4个省12个地区共调查单阳家庭阳性方3192例,其中11例为重复报告病例,实际调查3181例,平均年龄为(39.9±12.5)岁。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因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高,认为无需治疗"的占17.6%(560/3181),"调查对象不在本地"的占12.8%(407/3181),"担心信息泄露后遭遇歧视"的占9.6%(305/3181),以及其他,如配偶未告知也是未能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结论积极转变治疗观念,加强对医务人员治疗咨询能力的培训,强化配偶告知和配偶检测工作,提高HIV单阳家庭的治疗覆盖率,减少家庭内的传播。
金霞熊燃朱秋映江河张勇韩瑜倪明健马媛媛孙定勇王奇毛宇嵘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
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后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患者,对基线、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和分析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4 082例患者基线、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195.3±155.7) cells/mm3、(331.9±202.6) cells/mm3和(380.9±221.3) cells/mm3,仅有时间效应时,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61.124,P=0.000).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而提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方案、漏服药物和停药.受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漏服药物、停药等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而呈线性提升趋势.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停药等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结论 广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良好预后结果.
江河朱秋映蓝光华刘伟周崇兴沈智勇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影响因素
基于分子网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基于分子网络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方法整合1997-2020年采集的5996条广西HIVpol区序列和165534条公开发表的非广西HIV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工具以0.5%成对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络。结果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的序列比例为31.5%(1886/5996)。在HIV跨地区传播分子网络中,省内连接占51.6%(2613/5062),国内连接占48.0%(2430/5062),国际连接占0.4%(19/5062)。与广西跨地区连接的主要地区为广东省(49.5%,1212/2449)、北京市(17.5%,430/2449)、上海市(6.9%,168/2449)、四川省(5.7%,140/2449)、云南省(4.2%,102/2449)、陕西省(3.8%,93/2449)、浙江省(2.8%,69/2449)、海南省(2.0%,49/2449)、安徽省(1.5%,37/2449)和江苏省(1.3%,33/2449),其余地区与广西跨地区连接比例均<1.0%。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50岁(相比于25~49岁,aOR=1.68,95%CI:1.46~1.95)、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21,95%CI:1.05~1.40)、未婚(相比于已婚,aOR=1.18,95%CI:1.00~1.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21,95%CI:1.04~1.42)和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1.77,95%CI:1.48~2.12)。跨地区连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74,95%CI:1.13~2.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96,95%CI:1.43~2.69)、自由职业/待业/退休(相比于农民,aOR=1.50,95%CI:1.07~2.11)、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3.28,95%CI:2.30~4.72)。结论广西存在HIV传播热点,广西与国内地区组成复杂的跨地区传播网络。后续研究应针对分子网络分析推断的高风险人群开展社会网络调查,及时识别隐匿传播链,减少HIV二代传播。
江河唐凯玲黄精华李剑军梁淑家刘玄华庞贤武朱秋映陈欢欢周月姣蓝光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广西东方次睾吸虫疫源地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广西东方次睾吸虫疫源地情况。[方法]检查广西南宁市、宜州市、靖西县和横县4地的淡水鱼和家鸭,在宾阳县剖检猫、狗的肝胆,了解感染情况。[结果]家鸭、家猫和狗的感染率分别为1.7%(2/119),2.4%(1/42)和0。鱼类的感染率为25.6%(50/195),每条鱼平均感染47个囊蚴。[结论]广西存在东方次睾吸虫疫源地,具备人体感染条件,值得重视。
张鸿满江河吴惠芳谭春萍徐冰谭裕光黄福明张陆娟
关键词:东方次睾吸虫疫源地
改良型五氯酚钠杀灭广西山区钉螺效果的实验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改良型五氯酚钠在实验室和现场杀灭山区钉螺的效果. 方法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在室内和现场进行灭螺试验. 结果改良型五氯酚钠在室内25℃条件下浸杀山区钉螺24h LC50为0.371mg/L,其95%可信区间为0.34~0.405mg/L;在室内和现场条件下,钉螺经8~20g/m^3药液浸泡24h后死亡率达100%,改良型五氯酚钠8g/m^3现场浸泡灭螺效果与氯硝柳胺2g/m^3相似;5~15g/m^2室内或现场喷洒1~15d后钉螺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五氯酚钠5g/m^2现场喷洒灭螺效果与氯硝柳胺2g/m^2相似. 结论改良型五氯酚钠对广西山区钉螺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现场浸泡和喷洒法施药均有较好的灭螺效果.
张鸿满谭裕光黎学铭江河阮廷清林睿黄福明韦宗文
关键词:五氯酚钠钉螺
2021年广西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知识知晓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消除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公共卫生危害,本研究对广西吸毒人群的丙肝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吸毒人群主动筛查、主动诊疗,达到吸毒人群内丙肝的“微消除”目标。
刘玄华孟琴李博唐帅吴秀玲江河黄精华朱秋映
关键词: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知晓率影响因素
广西南部某市周边农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调查广西南部某市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粪样经水醚沉淀法和蔗糖离心浮聚法处理,涂片后用改良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在7个奶牛场中检查了429头奶牛,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8.16%,14月龄犊牛和1岁龄以上奶牛感染率分别为7.69%(5/65)和8.24%(30/364)。结论广西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常见,居民可因摄入受病牛粪便污染的食品或水而受感染。控制该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江河张鸿满罗丹王俊宁谭裕光阮廷清黄福明
关键词: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奶牛
1996-2021年广西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的死亡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广西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的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筛选1996-2021年广西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病死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风险。结果在12004例研究对象中,死亡7693例,病死率为8.12/100人年。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死率在1996-2004年(APC=44.57,P<0.05)、2005-2008年(APC=3.49,P>0.05)、2009-2021年分别呈快速上升、稳定上升和缓慢下降的趋势(APC=-7.23,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农民(工)(aHR=1.18,95%CI:1.12~1.25)、已婚有配偶(aHR=1.08,95%CI:1.03~1.14)、确证时年龄为25~34、35~44、≥45岁者(aHR=1.32、1.75、2.13,95%CI:1.23~1.42、1.62~1.90、1.90~2.39)、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200~349个/μL、0~199个/μL、未检测者(aHR=4.04、2.66、1.63、1.33,95%CI:3.71~4.40、2.44~2.90、1.48~1.79、1.20~1.47)死亡风险较高,女性(aHR=0.82,95%CI:0.75~0.89)、接受过ART者(aHR=0.25,95%CI:0.24~0.27)死亡风险较低。结论现阶段广西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群病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对该人群的干预应重点关注男性、农民(工)、已婚有配偶、确证时年龄≥25岁和首次CD4细胞计数<500个/μL者,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持续降低该人群病死率。
周文瑜陈欢欢朱秋映梁淑家周月姣李荣健朱金辉江河刘帅凤梁能秀林玫蓝光华
关键词:注射吸毒艾滋病病毒病死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