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
- 作品数:61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ERAP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7434、rs27044、rs30187)与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AS患者195例,2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AS、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针对ERAP1基因rs27434、rs27044、rs30187位点的PCR引物、Taq Man探针,利用Taq Man探针技术对rs27434、rs27044、rs30187位点进行PCR荧光分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与AS患病风险分析。结果:所有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s27434位点,P=0.439;rs27044位点,P=0.76;rs30187位点,P=0.48);此外,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s27434位点,G:病例组为50.8%,对照组为48.3%;A:病例组为49.2%,对照组为51.7%。rs27044位点,C:病例组为52.8%,对照组为55.0%;G:病例组为47.2%,对照组为45.0%。rs30187位点,C:病例组为57.4%,对照组为52.0%;T:病例组为42.6%,对照组为48.0%)(P〉0.05)。结论: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27434、rs27044、rs30187与中国汉族人群AS的易感性无关。
- 曲哲钱邦平邱勇季明亮江华王斌俞杨朱泽章蒋军毛赛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
- 壮族人群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的影像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确定壮族人群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的安全操作范围。方法测量壮族人群腰椎MRI腰大肌和椎体的前后径,腰丛、椎体、腰大肌、腹部大血管的相对距离,血管外侧缘相对椎体中线的角度。结果壮族人群XLIF的安全操作范围从L1-2至L3-4相邻节段无明显差异,在L4-5比L3-4小;左侧安全操作范围比右侧大,女性比男性小。结论 (1)壮族人群可从两侧行XLIF;(2)壮族人群XLIF的腰大肌穿刺点,L1-2、L4-5节段位于椎体的Ⅱ、Ⅲ区,L2-3、L3-4节段位于椎体的Ⅲ区。
- 宁能杰江华陈前芬周举仕
- 关键词:壮族人群
- Lenke 1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顶椎区残留旋转的危险因素分析
- 面的椎体旋转是AIS的基本畸形之一,与冠状面、矢状面的畸形是交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既往研究证实椎体的旋转畸形在A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侧凸Cobb角度及剃刀背的畸形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椎体旋转常导致剃刀背...
- 江华肖增明詹新立陈前芬贺茂林宗少晖
- 关键词:椎体旋转
- 广西壮族人群8q24.21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800例资料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背景:基于北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8q24.21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性,但由于存在种族差异性,其研究结果在其他人群尚未验证。目的:探讨在广西壮族人群中8q24.21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病例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壮族患者400例,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正常壮族成年人400名。试验获得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MRI影像学特征,将病例组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3个亚组。提取受试者基因组DNA,运用TaqMan探针技术对8q24.21区域rs7816342、rs4130415位点进行PCR荧光分型;并比较各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与结论:①rs7816342、rs413041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基因型:rs7816342;P=0.370,rs4130415,P=0.668),但上述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腰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基因型:rs7816342,P=0.008;rs4130415,P=0.006);②结果提示8q24.21区域rs7816342、rs413041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腰椎管狭窄存在显著相关性。
- 刘洋杨庆华关业文王嘉琦江华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壮族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脊柱小关节的关节软骨发生损伤及退变的骨性关节炎。近来研究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适的胞内Wnt/β-catenin表达水平是影响临床表型的重要因素。针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条件性激活/敲除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将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在骨性关节炎、特别是脊柱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最新研究结果和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 王嘉琦江华
-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骨性关节炎抑制剂
- 枕颈部髓外肿瘤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枕颈部髓外肿瘤的手术疗效分析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枕颈部髓外肿瘤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21-72岁,平均44.6岁;均为硬膜下髓外肿瘤,其中7例位于脊髓背外侧,5例位于侧面,3例位于腹外侧。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8例,E级3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为(10.5±3.6)分。按枕颈部解剖特点,分为位于延髓至C1水平的肿瘤5例,位于C1.2水平的肿瘤10例。切除肿瘤后,位于延髓至c,水平的肿瘤行枕颈固定,位于C1.2水平的肿瘤行寰枢椎固定。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Frankel分级、JOA评分、C0-2角及C2~7角度数,分析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及术式选择的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8年。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肿瘤切除完整,植骨融合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末次随访时,2例由Frankel分级C级恢复到D级,2例由C级恢复到E级,6例由D级恢复到E级,2例术前D级的患者术后无改变;JOA评分为(15.6±1.6)分,改善率为80.7%±17.4%。术前C0=2角27.0°±4.1°,C2-7角16.8°±12.7°;末次随访时C0-2角27.6°±8.8°,C2~7角10.2°±6.8°,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切除枕颈部髓外肿瘤能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脊髓压迫症状;脊柱稳定性重建能保持枕颈部稳定性,防止颈椎后凸畸形。
- 江华肖增明詹新立李世德陈前芬贺茂林
- 关键词:颈椎骨肿瘤外科手术
- PBL教学模式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PBL教学模式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的脊柱肿瘤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掌握基础知识向培养临床思辨能力的提升。结果 PBL教学模式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增强同学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其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中是可行的,并受到医学生欢迎。
- 江华詹新立肖增明
- 关键词:PBL教学脊柱肿瘤本科生
- 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69例Lenke 1型AIS患者,年龄12~20岁,平均15.0岁,主弯Cobb角50°~70°,平均53.7°。根据顶椎置钉与否分为:顶椎凸凹侧均未置入螺钉组(A组,35例)和至少一侧置入螺钉固定组(B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柔韧度、顶椎旋转度和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率等指标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B组病例在CT图像上统计顶椎不良置钉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主弯Cobb角、柔韧度和顶椎旋转度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矫形术后均未发生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失代偿。随访24~30个月,平均27.7个月,两组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A、B两组置入物密度分别为63.4%、65.3%,平均固定节段数分别为11.3和11.6,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73.9%和72.6%。两组在置入物密度、内固定节段数和主弯Cobb角矫正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顶椎去旋转率A组为18.4%,显著低于B组的34.8%(P<0.05)。B组顶椎置入的41枚螺钉中,有5枚为不良置钉(12.2%)。结论:对于Cobb角在50°~70°非严重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置钉尽管并不能显著提高侧凸矫正率,但可以明显矫正顶椎旋转,因此,在注意置钉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在顶椎置入椎弓根螺钉。
- 郑欣王渭君钱邦平江华王斌朱泽章俞扬邱勇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椎弓根螺钉
- 线粒体稳态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腰痛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在退变的髓核细胞中能够观察到线粒体稳态系统的失调。线粒体稳态系统可调控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进而影响ID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从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线粒体蛋白质稳态、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等方面,综述线粒体稳态系统在ID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探索IDD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潘成江华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
- Schmorl结节与椎间盘退变和腰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1927年,德国医生Schmorl第一次描述了Schmorl结节及其形成理论:由椎间盘的髓核组织经软骨终板的薄弱区疝人椎体内所形成的椎间盘改变。长期以来,经典的Schmorl结节定义至少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椎体软骨终板的破裂:二是髓核通过破裂的软骨终板突向软骨下松质骨内。但至今为止,Schmorl结节的发生因素、分布规律以及与椎间盘退变、腰痛的关系尚不明确。现将当前国内外关于Schmorl结节与椎间盘退变及腰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江华邱勇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腰痛软骨终板髓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