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辉
- 作品数:75 被引量:3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生物多样性在水稻稻瘟病防治及优质稻米生产中的作用
-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植保专家们提出了IPM的概念,经过大量地研究形成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并进行了实施,品种合理布局、品种轮换、多系育种等等措施在稻瘟病的防治上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区...
- 毛建辉蒋国荣卢代华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优质稻米生物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水稻对稻曲病不同抗性品种遗传多样性SSR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利用35对SSR引物对23份水稻品种(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5对引物在23个水稻品种上共获得342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8条,多态性条带所占比例为84.21%。23个参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病穗率范围为8.20%-75.93%,最高和最低病穗率之间相差67.7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范围为2.19-52.67,最高和最低病情指数相差50.48。成对品种的GS变化为0.614-0.954,平均值为0.740单个品种的平均GS值变化为0.686-0.778之间。共有11份供试品种的平均GS值低于GS总平均值(0.740),其它12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52.2%)供试品种平均GS值高于GS总平均值(0.740)。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时,23个供试品种可分为5类。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可以聚在同一类群中,聚在同一类的品种生育期最多可相差11 d,而同一生育期的品种可以分属不同的类,包括中抗到高感的不同抗性类型。
- 卢代华王剑伏荣桃王平姚琳陈晓娟张鸿黄超陈雪娟龚学书陈宇毛建辉
-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抗性SSR
-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优化模型被引量:2
- 1990年
- 采用田间多因子组合设计与计算机模拟寻优技术,组建了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及东南部丘陵稻区的病虫防治优化模型,提出了成组的病虫动态复合防治指标,评价出一批多抗品种及选择性药剂,将病虫防治措施与模式栽培融为一体,基本上协调了化学防治与保护天敌、丰产栽培与防治病虫两大矛盾。此项技术经生产性检验,平均每亩挽回稻谷损失34公斤以上,施药次数由原来的4~5次减少到2次,省工1~2个,平均每亩增收8元以上。有机氯农药在稻谷、稻草中的残留量未检出,土壤为痕量;有机磷杀螟松施用后当年测定糙米、米糠中的残留量均在国际允许标准(0.2ppM)以下。稻田蜘蛛增长40%以上,绒茧蜂增长1倍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 何明高君川何忠全何树林毛建辉陈孝恩
- 关键词:水稻病虫病
- 物理防治在控制豇豆虫害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豇豆生产期与结荚期主要虫害 (斑潜蝇、豆荚螟、豆蚜、蝽象 )的发生情况 ,发现不同的物理措施在控制病虫害方面的作用存在差异 ;同时 ,结合对天敌的影响、产量、质量、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物理防治在控制豇豆病虫害的作用。结果表明 ,防虫网对斑潜蝇控制效果达 5 9.19% ,对豆荚螟、豆蚜、蝽象高达 10 0 % ;黄板区与灯防区在降低成虫虫口基数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平均每天黄板诱虫 5 8.2头 块 ,杀虫灯在虫害发生期间诱虫重量达15 .4g d ,以每克含虫 5~ 2 0头计 ,达 76~ 30 8头 d ,最高峰 5月中旬时能达 6 2 5~ 2 5 0 0头 d ,有效减少田间害虫虫口基数。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相比 ,防虫网处理区 (4 177.2元 ) >黄板区 (35 392 .5元 ) >灯防区 (32 832 .0元 ) >常规施药区 (2 5 75 8.0元 )。
- 毛建辉何忠全蒋国荣卢代华彭化贤何树林刘波薇陈晓娟
- 关键词:物理防治
- 抗感品种混植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效应被引量:29
- 1991年
- 1986—1988年利用抗感品种混植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稻瘟病抑制作用显著,尤以对叶瘟效果最好(F=46.55,P<0.01)。与应发病值相比,其相对抑制效果:病叶率减少74.23%,病情指数降低85.30%。单植的病害日侵染速率(r)比混植高一倍以上。病情严重度与组合内抗感比例密切相关(r=0.951)且呈幂函数关系:(?)=3.3918×7.4446x。(2)对稻纹枯病和稻白叶枯病均有一定效应,但不如稻瘟病显著。文中还对混植机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 毛建辉何明何忠全
- 关键词:水稻混作病害防治
- 水稻纹枯病与二化螟复合危害及产量损失测定被引量:2
- 1990年
- 采用病、虫2因素3水平完全区组试验,结合病虫分类抽样测产,研究纹枯病(ShB)和二化螟(SB)二代复合危害关系及进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与二化螟二代存在复合危害关系,百穗重损失率大小依次为ShB+SB>ShB×SB>SB>ShB;ShB+SB≈1.41。田间损失率大小依次为ShB>ShB×SB>SB。
- 何树林何忠全何明高君川毛建辉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二化螟
- 一种七星瓢虫成虫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七星瓢虫成虫的饲料,原材料包括奶粉、玉米油、蛋白粉、鸡蛋、水。还公开了制备所述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生猪肝用刀切成条,然后捣碎成泥状;(2)将水果榨汁;(3)搅拌均匀;(4)另称取琼脂和水加...
- 蒲德强刘虹伶邓吉利王小强伍兴隆郑珍蕾陈雨罗曦陈宇毛建辉
- 文献传递
-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等昆虫的诱集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本研究利用黄板、蓝板和混色色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等常见昆虫进行诱集并比较结果,旨为茶园科学合理使用粘虫色板防治虫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色板对靶标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5.31头/面;对其他害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混色板>蓝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3.27头/面;对寄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2.73头/面;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0.73头/面;对中性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蓝板>混色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20.78头/面;对传粉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黄板>混色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1.27头/面。三种色板诱集茶园昆虫中益害比比值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分别为:0.48、0.40和0.31。粘虫色板虽然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但其对有益昆虫的不利影响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 张潇引王彬力刘超张文娟毛建辉陈宇肖科军伍兴隆蒲德强
- 关键词:粘虫板害虫诱集效果
- 稻瘟病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 何明涂建华毛建辉何忠全廖华明等
- ①首次从整体上将四川稻瘟病区科学地划分为:盆周丘陵山区重发区、盆地丘陵中发区和平原浅丘轻发区,总符合区达90%以上;在研制开发一批应急防治新药剂及配套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包、一浸、一治”, “保苗、保叶、保穗”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稻瘟病系统控制水稻
- 脱落酸·吲哚丁酸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水稻移栽前10 d秧田期药剂处理,研究了脱落酸.吲哚丁酸和脱落酸对水稻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15 d,脱落酸.吲哚丁酸33.3、50.0和100.0 mg/kg处理,秧苗分蘖数平均比清水对照增加15.63%、17.52%和15.78%;脱落酸1.0 mg/kg处理分蘖数增加5.38%。水稻移栽后30 d,脱落酸.吲哚丁酸上述3种浓度处理秧苗分蘖数依次增加8.88%、10.63%和9.16%;脱落酸处理增加0.87%。水稻成熟期调查,脱落酸.吲哚丁酸3种浓度和脱落酸处理,有效穗、结实数均比清水对照有所提高。脱落酸.吲哚丁酸33.3、50.0和100.0 mg/kg处理和脱落酸1.0mg/kg处理,水稻实收产量顺次比清水对照增产4.95%、6.03%、9.35%和5.89%。品质测定结果显示:脱落酸.吲哚丁酸3种浓度处理和脱落酸处理,稻米垩百度、蛋白质等质量指标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
- 何忠全肖亮毛建辉卢代华曾华兰何炼汪世元姚琳
- 关键词:水稻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