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王平 作品数:89 被引量:33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细胞骨架破坏对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基质代谢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3种细胞骨架(CSK)成分破坏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取2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取双膝关节软骨行软骨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微丝破坏组(加入0.01mg/L细胞松弛素一D破坏肌动蛋白)、微管破坏组(加入0.4mg/L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蛋白)、中间纤维破坏组(加入175mg/L丙烯酰胺破坏波形蛋白)。培养3d后,各组取部分细胞消化并爬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值半定量检测,观察细胞微丝蛋白、微管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形态及含量变化。并于培养第3、6、9天取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阿尔新蓝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GAG)的含量。结果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破坏组与对照组比较,荧光度值分别从83.70、82.82、77.93降至60.45、57.86、55.56(P〈0.05,n=30)。微管破坏组和中间纤维破坏组在第3、6、9天上清液中的Ⅱ型胶原和GA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微丝破坏组与对照组在第3、6、9天上清液中的Ⅱ型胶原和GAG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设浓度的CSK破坏剂可以破坏软骨细胞相应的CSK成分,且微管和中间纤维破坏组软骨细胞基质代谢水平显著下降,而微丝破坏组对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曹晓明 杨朝晖 段王平 郭恒 王磊 卫小春关键词:软骨细胞 细胞骨架 腓骨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 :探讨腓骨截骨手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起,收治以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例(15膝);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1.3岁。均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对其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术后早期下地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2个月VAS、KSS、HSS评分,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住院天数(6.0±2.4)d;单侧手术时间(33.3±8.4)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术后1 d下地行走,主诉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患者手术后2 d与术前相比,VAS、HSS及KSS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后2个月与术前相比,VAS、HSS、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间隙增高。结论:腓骨截骨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有效方法。 王天翀 包勤德 段王平 张博 卫小春关键词:腓骨 截骨术 外科手术 负重与非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负重与非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的差别。方法对38例膝骨关节炎(OA)患者(共56膝),利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进行负重和非负重位膝内翻角的测量,并利用非负重位X线片进行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测量和膝OA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结果负重位膝内翻角平均13.45°,非负重位平均8.58°,前者大于后者(t=5.461,P<0.01),两者之差平均4.79°。负重与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呈正相关(r=0.766,P<0.01),两者之差与负重位膝内翻角呈正相关(r=0.902,P<0.01);同时与非负重位呈正相关(r=0.418,P<0.05)。负重位膝内翻角与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呈负相关(r=-0.707,P<0.01),非负重位与其也呈负相关(r=-0.529,P<0.01)。负重位膝内翻角与kl分级呈正相关(rs=0.444,P<0.05),而非负重位与其不具有相关性(rs=0.227,P>0.05)。结论作为术前整体了解膝内翻程度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推荐使用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作为术中参考,还需测量非负重位下肢力线,以了解膝外侧韧带松弛的程度。对于负重位下肢力线测量有困难的医院可依据非负重位膝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和OA分级大致估计负重位膝内翻角和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之差,以作为手术的参考。 许刚 朱江涛 柴旭峰 段王平 卫小春关键词:骨关节炎 非负重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0 2022年 背景:青壮年股骨颈骨内固定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在骨科领域仍是一项挑战,针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仍是充满讨论的话题。目的: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0-2021年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上关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坏死的相关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有限元分析、力学、应力、螺钉、植入物、血供、分子生物学、基因"。检索英文关键词为"Femoral neck fracture,femoral head necrosis,finite element analysis,mechanics,stress,screws,implants,blood supply,molecular biology,genes"。结果与结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内固定取出与否均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内固定取出时易造成微骨折,甚至再骨折;内固定不取出时,伴随着内固定的长期置留,内固定物周围形成大量的硬化骨,其可能是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并快速塌陷的重要力学机制之一。通过文献分析不同骨折模型及不同类型内固定物,可知倒三角结构虽然是最优治疗方式,但其仍不可避免应力的集中,导致硬化骨的形成,最终导致股骨头的坏死塌陷。因此提出在内固定周围形成硬化骨之前,适时的取钉并置入一种新型高强度、可降解、多微孔结构及又可促进成骨血管化的内置物,避免应力集中在内固定周围,用以抑制硬化骨的形成,从而可终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梁浩然 周新 杨彦飞 牛文杰 宋文杰 任智远 王薛丁 刘洋 段王平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青壮年 内固定 发病机制 软骨单位对间接共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体外间接共培养的方式,分析兔膝关节软骨单位对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2个月龄新西兰兔6只,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双侧股骨全层软骨组织依次酶解消化获取软骨细胞,联合酶解搅拌消化获取软骨单位。按2×105个/孔浓度接种于Transwell双层细胞培养板。实验组:软骨单位接种于上室,软骨细胞接种于下室;对照组:下室接种软骨细胞,上室未接种。分别在第2、4、6、8天提取各组Transwell下室软骨细胞,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增殖率检测。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3.60±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4.76±2.69)%,t=8.271,P<0.01];第8天实验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5±4.26)%比(42.48±6.06)%,t=7.419,P<0.01]。EdU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46.23±6.17)%明显高于对照组[(32.23±5.40)%,t=3.254,P<0.05]。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76.60±5.85)%明显高于对照组[(62.73±6.69)%,t=5.573,P<0.01];第8天实验组增殖率为(64.65±8.44)%明显高于对照组[(44.35±7.97)%,t=7.722,P<0.01]。结论软骨单位延缓了间接共培养后期软骨细的早期凋亡,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 段王平 赵瑞鹏 宋文杰 任晓春 赵昱 李琦 孙振伟 李鹏翠 卫小春关键词:软骨细胞 增殖 凋亡 透明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的短期疗效。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行关节腔注射的患者188例,根据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分为轻度60例、中度72例、重度56例,根据膝关节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分为Ⅰ级48例、Ⅱ级49例、Ⅲ级45例、Ⅳ级46例。统一治疗方案为:首次以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A)注射液2.5 ml关节腔注射,第2周SHA 2.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compound betamethason injection,CBI)1 ml关节腔注射,第3周SHA 2.5 ml关节腔注射。在首次注射前、SHA及SHA+CBI注射后采用WOMAC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估膝关节功能,Lequesne指数改善率≥30%为有效、WOMAC评分改善率≥25%为有效。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在连续3周注射后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均逐渐降低。其中轻度组SHA注射后及SHA+CBI注射后Lequesne指数改善率分别为36.44%±8.46%和49.26%±13.75%,中度组为23.09%±12.61%和30.66%±14.95%,重度组为10.50%±8.78%和11.07%±6.52%。轻度组SHA注射后及SHA+CBI注射后的WOMAC评分改善率均大于25%;中度组SHA注射后为13.06%±10.21%,SHA+CBI注射后为27.49%±13.61%;重度组均小于2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OMAC功能评分与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744,P<0.001)。不同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组在连续3周注射后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均逐渐降低。其中Ⅰ级组注射SHA及SHA+CBI后Lequesne指数改善率分别为36.64%±10.05%和52.00%±8.19%,Ⅱ级组为32.05%±8.09%和41.95%±10.53%,Ⅲ级组为16.93%±10.34%和27.77%±10.25%,Ⅳ级组为7.52%±5.53%和7.60%±6.66%。Ⅰ级组SHA注射后及SHA+CBI注射后WOMAC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9.48%±11.77%和42.59%±13.55%,Ⅱ级组为26.72%±10.21%和30.49%±16.90%,Ⅲ级组为13.78%±5.96%和23.05%±9.52%,Ⅳ级组为4.77%±3.80%和4.27%±4.23%。结论对轻度或X线退变Ⅰ级、Ⅱ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 杨彦飞 周新 周静 褚虹 梁浩然 牛文杰 宋文杰 梁瑞峰 李鹏翠 卫小春 段王平关键词:透明质酸 糖皮质激素类 咖啡酸苯乙酯对雌性骨质疏松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骨生物力学、骨密度测定方法综合评价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去势小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取96只12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16组,(每组6只)。分别研究CAPE预防骨质疏松部分:1周假手术组(sham PBS组)、去势组(ovx PBS组);4周、7周的sham PBS组、ovx PBS组、ovx CAPE(0.5 mg/kg)组、ovx CAPE(1 mg/kg)组。CAPE治疗骨质疏松部分:7周sham空白组和ovx空白组;造模7周后腹腔注射药物4周,包括11周sham PBS组、ovx PBS组、ovx CAPE(0.5 mg/kg)组、ovx CAPE(1 mg/kg)组。96只小鼠均用0.5%的戊巴比妥0.3 ml腹腔注射麻醉,5分钟后心脏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并对小鼠的双侧肱骨、脊柱进行取材,取双侧肱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采用美国HOLOGIC骨密度仪分析小鼠脊柱骨密度变化。结果 (1)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检测发现,所有ovx组雌激素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2)骨密度:预防部分4周ovx组的脊柱骨密度值较sham组、ovx0.5mg组及ovx1mg组明显降低(P<0.05)。(3)生物力学:预防部分1周、4周与治疗部分7周、11周ovx组较sham组、ovx0.5mg组、ovx1mg组的最大破坏应力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咖啡酸苯乙酯能明显改善去势骨质疏松小鼠骨的力学性能,增加去势骨质疏松小鼠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秦迎泽 向川 段王平 李琦 卫小春关键词:骨质疏松 咖啡酸苯乙酯 生物力学 骨密度 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或不联合囊壁切除治疗腘窝囊肿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比较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或不联合囊壁切除两种术式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16年08月到2021年08月,检索内容为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或不联合囊壁切除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对照研究。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检索文献,然后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及Cochrane手册中偏倚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iewManager5.4软件对汇编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或不联合囊壁切除两种术式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494例患者,其中关节镜下内引流组256例,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囊壁切除组2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组术后Lysholm评分[MD=-0.49,(95%CI:-2.09,1.11),P=0.55]、术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OR=0.54,(95%CI:0.28,1.04),P=0.06]及住院时间[MD=-0.29,(95%CI:-0.73,0.14),P=0.19]均与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囊壁切除组无差异;内引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囊壁切除组[OR=0.26,(95%CI:0.10,0.65),P=0.004],内引流组手术时间[MD=-11.72,(95%CI:-13.69,-9.76),P<0.01]及手术切口长度[MD=-5.94,(95%CI:-11.05,-0.83),P=0.02]均短于囊壁切除组,而囊壁切除组术后复发率则低于内引流组[OR=3.32,(95%CI:1.82,6.06),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或不联合囊壁切除治疗腘窝囊肿临床结果都较满意,与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相比,联合囊壁切除术后复发率更低,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较长。 王薛丁 宋文杰 牛文杰 梁浩然 任智远 刘洋 马永胜 段王平关键词:关节镜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咖啡酸苯乙酯预防去势小鼠骨质疏松的研究 2015年 目的 观察梯度浓度咖啡酸苯乙酯(CAPE)腹腔注射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12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2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对照组仅将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切除.实验组又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18只)、CAPE 0.5 mg组(12只)、CAPE 1.0 mg组(12只).分别在切除卵巢术后给予腹腔注射PBS溶液、CAPE 0.5 mg/kg及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PBS腹腔注射,每周2次.每周称小鼠体质量1次.术后1、4、7周处死小鼠,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小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碱性磷酸酶(AL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水平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分析小鼠股骨组织RANKL、骨保护素(OPG)和碱性磷酸酶(ALP)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小鼠切除卵巢后,体质量均明显增加,且实验组小鼠血清中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1周时,与对照组(711.08 ±292.86) ng/L比较,PBS组小鼠血清RANKL水平(1 031.90±188.51) ng/L明显增高(P<0.05),ALP(23.61±14.44) U/L较对照组(86.61±35.29) U/L明显降低(P<0.05).4周时,与PBS组比较,CAPE 0.5 mg组和1.0mg组小鼠血清ALP、RANK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以1.0 mg组升高更为明显.FQ-PCR结果显示切除卵巢1周时,PBS组小鼠RANKL mRNA表达(5.50±2.81)较对照组(0.97±0.28)明显升高(P<0.05).4周时,与PBS组比较,CAPE 0.5 mg组和1.0 mg组RANKL、ALP和OPG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去势小鼠术后早期骨重建异常活跃,后期趋于平缓.低浓度CAPE可促进血清和骨组织OPG、ALP的表达,达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目的. 段王平 向川 秦迎泽 李琦 徐家科 卫小春关键词:咖啡酸苯乙酯 核因子-ΚB 骨质疏松症 压缩刺激影响关节软骨细胞代谢和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在日常生活中,膝关节在站立、行走、跑步和其他日常活动时受到不断的机械刺激。在膝关节中,基质结构的高含水量(70%~80%)使关节软骨可以经受住复杂的压缩、拉伸和剪切应力。力学的刺激不仅在四肢软骨下骨的形成中调节软骨的稳定,而且在成人软骨的修复和骨骼重塑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软骨体外培养的临床观察表明:力学刺激可以调节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合成和降解、影响改变组织的结构,在组织形态和细胞外基质新陈代谢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信息意味着在生理的力学加载条件下也许是对膝关节功能的适当维护所必需的。 苑伟 段王平 卫小春关键词:膝关节功能 力学特性 细胞外基质 机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