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
- 作品数:165 被引量:1,392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的生烃条件被引量:19
- 2011年
-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分布广泛,全区TOC含量>2.0%的页岩厚度总体较大,最厚可达200 m,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过高的特征。区内的牛蹄塘组烃源岩在早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早—中志留世时进入生油窗并大量生油,中—晚二叠世时二次生烃,中白垩世时进入过成熟阶段。牛蹄塘组页岩中高含量的γ-蜡烷反映了沉积时期水体的分层,利于有机质保存,是研究区内牛蹄塘组烃源岩发育广泛的主控因素。区内的钻井或钻孔中有着良好的油气显示,牛蹄塘组与灯影组之间存在的热水流体也对油气成藏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生烃条件好,资源量巨大,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探的突破区。
-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
- 关键词: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生烃条件
-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成藏条件与机制
- <正> 油藏的形成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这种研究已从单一的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的研究向各种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有机匹配综合研究方向发展。油藏形成机理的认识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对于油藏理论的发展和提高油气勘探目标选择的有效...
- 段毅彭德华张辉
- 文献传递
- 沉积物的单体异构和环烷烃碳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对抚顺油页岩中异构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研究了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使用5A分子筛长时间冷络合的方法,使其饱和烃中异构和环烷烃与正构烷烃完全分离,满足了GC-IRMS的分析要求.异构和环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指示了它们主要来自养光合藻类、化学自养细菌(δ13C值为-33.4‰-39.0‰)和甲烷自养细菌(δC值为-38.4‰-46.3‰),只有高碳数2-甲基-异构烷烃δ13C值反映了高等植物的成因.C30 4-甲基甾烷碳同位素组成最重(δ13C值为-22.4‰),表明其先质甲藻所利用的碳源或生长条件有所不同.藿烷异构体之间δ13C值的变化规律说明它们异构化过程中富集13C的先质优先被异构化.对甲烷自养细菌成因藿烷的认识揭示了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强烈改造作用和有机碳的循环过程.
- 段毅吴保祥郑国东张辉郑朝阳
- 关键词:沉积物环烷烃碳同位素生物源
- 南沙海域中大陆坡沉积物中甾醇的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9
- 1998年
- 对南沙海域中大陆坡柱状沉积物中甾醇进行了分析,从中检出了碳数为C_(27)-C_(30)的11种甾醇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的组成特征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浮游生物,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很少;不同沉积层段中甾醇的组成差异可能与生态环境有关;甾烷醇与甾烯醇比值随沉积深度而增加的趋势,指示了甾烯醇向甾烷醇的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氢化作用实现的。
- 段毅崔明中马兰华
- 关键词:甾醇南沙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
- 兰州市大气沉降物和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通量及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兰州市大气自然沉降物的有机质通量、自然沉降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以及自然沉降物和飘尘中脂肪酸分布特征,这些研究在兰州地区尚属首次。结果表明自然沉降物中有机质通量较高;自然沉降物和大气飘尘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产物,部分来自现代高等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兰州市大气污染源的了解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段毅彭林曹曼琳张存洁
- 关键词:沉降物飘尘有机地球化学可溶有机质
- 南沙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研究
- 1997年
- 本文对南沙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饱和烃组分GS-MS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甾、萜烷。甾烷和五环三萜烷的相对丰度和构型特征表明,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经历了一定的演化,具有丰富的"地质型"甾萜烷,一些样品的成熟度参数反映出有机质演化已进入生油门槛。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原生有机质在特定的物化条件下(温度、压力和粘土矿物催化)演化形成,与石油烃污染和再造有机质并无明显关系。
- 周世新曾凡刚李原罗斌杰段毅宋之光
-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南沙海区有机地球化学
-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中气体包裹体组成及其碳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0
- 2003年
- 通过分步加热法和真空电磁破碎法,对塔参1井深层(>5700 m)碳酸盐岩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组分进行了质谱计在线检测,并对真空电磁破碎法释放的气体进行了碳同位素测定。组分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获得的气体成分有差别,但总的情况是深层碳酸盐岩中包裹气体成分以CO_2为主,其次为烃类气体CH_4,C_2H_6和C_3H_8。非烃气体CO在分步加热法中丰度较高,而在真空电磁破碎法测定中含量较低,包裹体中N_2,H_2和O_2含量较低。在5713.7~6422m的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中,气体包裹体δC_1表现出富^(12)C,类似于生物气的特点(-52.‰ ~-63.1‰),但其组分却没有生物气“干”的特征。深层包裹体中这一特征可能主要与烃类气体的运移分馏因素有关。塔中个别深层天然气中较轻的CH_4碳同位素特征可能也有类似成因。而在下寒武统7117~7124m处的气体包裹体则δC_1较重,为高成熟度CH_4的特点。深层碳酸盐岩包裹体中δ^(13)C_(co_2)主要表现出无机成因的特点,与塔中天然气的CO_2碳同位素值所表现的成因一致。
- 周世新王先彬孟自芳李原P.Farrimond李立武段毅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碳同位素二氧化碳烃类气体
- 沉积脂类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与生物先质成因关系研究
- 段毅杜丽丁万仁周世新
- 采用南沙海洋现代浮游生物、珊瑚和大型藻样品及若尔盖(甘南)沼泽现代草本和木本高等植物样品,以及这两个研究地区柱状现代沉积物样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海洋和沼泽典型环境中生物和沉积物的单体正构烷烃、脂肪酸和醇类生物标志化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碳同位素
-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研究──Ⅱ.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演化被引量:28
- 2001年
- 塔里木盆地群 4井巴楚组 (C1b)的泥岩和灰岩中 ,生物标志化合物可分为两大类 :(1)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类 ;(2 )三环和五环萜类。不同的模拟温度点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 ,与以往的其他模拟实验结果类似。生物标志化合物的不同组合除源于生油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不同外 ,还取决于无机元素的催化作用。不同的生油岩中 ,生物标志化合物先质存在差异 ,并且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 ,释放出不同强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因此 ,可以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进行油源对比。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油岩生成的原油 ,其三环萜烷C2 1/C2 3 比值一般大于 1,明显区别于寒武 奥陶系生油岩生成的原油 (C2 1/C2 3 <1) ,由此判断曲 1井原油可能来自石炭系泥岩生油岩。
- 段毅周世新
- 关键词: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生物标志化合物石炭系塔里木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埋藏演化与油气成藏分析被引量:32
- 2012年
- 地层埋藏状况对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地层埋藏史和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史的恢复,对比盆地不同地区之间地层剥蚀和埋藏特点,探讨地层埋藏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地层埋藏对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保存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经历的4期(T3、J1、J2、K1)沉降—抬升循环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沉积埋藏深度和埋藏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导致各地区间长7烃源岩进入生烃的时间提前或滞后.北部古峰庄地区和中部白豹地区在J2期已进入早期生烃,姬塬和镇北地区在J3期进入早期生烃,而南部西峰、洛川地区和东部陕北地区早期生烃的时间是K1早中期.进入大量生烃阶段的时间基本都在K1期.另一方面导致地区间成藏封存条件的变化.在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地层埋藏深度大,沉积速率高,形成很好的封闭条件.各生烃阶段,特别是早期生成油气也可很好地保存而成藏.
- 吴保祥何金先张晓丽徐丽夏嘉段毅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