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培宁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石墨化度对自焙炭块性能的影响
- 验室制备了不同石墨化度的自焙炭块,并研究了石墨化度对自焙炭块的结构性质、高温冶金性能(包括恒压比热、热扩散率、导热性、热膨胀性、抗热震性)、抗铁水和熔渣侵蚀性能及铁水的渗透的影响。
- 胡晓军薛向欣段培宁黄晓煜周国治
- 关键词:自焙炭块石墨化度冶金性能
- 含钛高炉渣生态化处理技术
- 薛向欣段培宁杨合姜涛
- 中国首先对钒钛磁铁矿进行了大规模的选冶试验,解决了其他国家尚未解决的高炉冶炼高钛型铁(钒)精矿的技术难题,能够正常地生产出生铁;同时,从铁水得到合格的钒渣,但是对工炉渣中的钛却没有非常好地加以利用.中国科研工作者自20世...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炉冶炼废弃物治理
- 冶金炉渣中钛氧化物的热力学评述被引量:2
- 1999年
- 全面分析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熔渣中钛氧化物的热力学研究,评价了所涉及的实验方法。
- 薛向欣段培宁周敏
- 关键词:热力学活度冶金炉渣
- 一种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被引量:1
- 1996年
- 在不同的自焙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鞍钢7#高炉用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结果表明,石墨化率与自焙时间和温度成正比.由无定形炭向石墨转变的反应为准零级,其表观速度为常数.据实验结果可推断高炉条件下自焙炭砖石墨化率达到0.90所需的时间至少为25天以上,并认为提高自焙炭砖的初始石墨化率可缩短这一时间.
- 薛向欣段培宁黄晓煜张殿有
- 关键词:自焙炭砖石墨化高炉炼铁
- 高炉软熔带渣对原位TiN/O′-sialon材料侵蚀的研究
- 2004年
- 采用静态熔滴法研究了模拟高炉软熔带渣对原位TiN/O′sialon材料的侵蚀机制。利用高温X射线透视装置观察炉渣的熔化和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XRD分析残渣中的物相 ,EPM分析材料被侵蚀部位的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 :熔渣对材料的侵蚀主要是熔渣渗透并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材料被侵蚀后结构发生变化 ,可大致分为渣带、渗透带和未变带。熔渣与材料相互作用生成的新的高熔点相以及熔入的TiN使熔渣的粘度增大、流动性降低 ,进而阻止熔渣的进一步侵入。材料中TiN含量的增加将提高材料的抗渣侵蚀能力。
- 谢朋薛向欣杨建段培宁姜涛
- 硼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的挥发被引量:1
- 2006年
-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碳热还原硼铁矿过程中硼、镁的还原挥发行为.实验表明,试样的总失重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400~1450℃时很快达到最大值61.8%.B2O3始终存在着挥发失重,最大失重率达37.9%,MgO最大失重率达98.0%.炉管口处的沉积物中B2O3含量为12.49%,证实了硼、镁的挥发现象.
- 刘然薛向欣姜涛段培宁黄大威王杏娟
- 关键词:硼铁矿碳热还原挥发B2O3
- 硼铜低碳钢在氯离子环境中的耐蚀性能
- 2013年
- 为考察硼铜低碳钢的腐蚀规律,采用盐雾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硼铜钢的腐蚀行为,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硼与铜复合作用的钢耐蚀性超过铜硼单独添加实验钢,而硼铜分别添加的实验钢耐蚀性相差不明显;3种钢阳极电流密度的变化规律一致,随腐蚀时间延长,阳极电流密度逐渐减小;硼和铜复合添加增强实验钢的阳极极化作用。
- 张志宏薛向欣冉莲玉杨合段培宁
- 关键词:腐蚀速率极化曲线
- 富硼渣还原氮化合成BN/(Ca,Mg)α′-Sialon陶瓷粉
-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富硼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 BN/(Ca,Mg)α′-Sialon 陶瓷粉体。利用 XRD、SEM 和 EDX 检测手段研究了 x 值对合成产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
- 姜涛巫俊斌薛向欣何金桂段培宁
- 关键词:富硼渣碳热还原氮化法
- 文献传递
- 硼铁矿碳热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 XRD、化学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碳热还原硼铁矿过程中铁、镁、硅和硼的还原过程。结果表明,MgO 以镁蒸气的形式挥发而造成试样失重,试样中 MgO 最大失重率达到98.0%以上。挥发过程中又...
- 刘然薛向欣段培宁钱洪伟
- 关键词:硼铁矿碳热还原失重热力学分析
- 文献传递
- 配料组成和氮气流量对高钛渣合成TiN/β′-sialon粉体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高钛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TiN/β′-sialon导电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和EDS检测手段研究了氮气流量、TiO2加入量、配碳量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并对最佳工艺参数下的合成粉体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TiO2加入量、氮气流量对合成产物影响显著,基体相β′-sialon与功能相TiN的比例可通过TiO2加入量调节,1400℃、恒温2h、氮气流量400ml/min、等理论值配碳为最佳的工艺参数。此时,产物中主要相组成为β′-sialon和TiN及少量的15R和Al2O3,β′-sialon晶粒多呈长柱状,TiN为细小粒状。
- 李江薛向欣姜涛巫俊斌段培宁
- 关键词:高钛渣碳热还原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