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伟文
- 作品数:89 被引量:8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策略被引量:12
- 2019年
-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未来的人机关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在预见与幻想的层面,不论其未来图景是基于融合科技的后人类演进,机器掌控世界还是少数精英掌控,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激化,更令人忧思的是人类还剩下多少不会被机器取代的优势。在现实层面,人工智能当下的热点应用是数据智能,其实质就是通过智能算法对人的行为数据进行认知和分析,进而对其加以评价、预测乃至调控,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评价社会与解析社会。数据智能及其算法使得反映人的特征与行为的数据画像成为其数据孪生,这不仅可能剥夺或削弱主体个体化的权力,还会令个体被消解为"分格",甚至沦为数据僵尸,而反制这种算法治理术的基本伦理策略是对智能算法及其权力进行伦理审计,并施以价值纠偏、伦理引导和伦理增强等争胜性策略。当前人工智能的伦理审度与调适应聚焦的两个具体问题是数据权利与算法权力的再平衡和人机关系的再平衡。
- 段伟文
- 关键词:人工智能社会伦理
- 当代唯物论的自然主义锚定——评徐英瑾新著《唯物论者何以言规范》
- 2019年
- 当代唯物论之复兴与自然主义或自然化的哲学密切相关,通过对非还原式物理主义在科学和哲学上的发生及其旨趣的追溯,不难看到作者将唯名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及将非还原式物理主义作为唯物论的升级版等基本立场。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如为何选择非还原式物理主义的理由以及在形而上学层面这种立场所强调的是先验性还是后验性等。同时,以“蕴相殊”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奠定形而上学基础、将规范性建立在随附式物理主义之上等论述也可能会面对一些理论困难,诸如哲学概念与科学事实之间的落差、二个层级以上的随附性关系框架中不同层级之间的随附关系的权重问题等。最后,在信息技术哲学的构建中,倡导节俭理性而拒斥大一统的哲学理论颇富洞见,但问题是,其所倡导的小数据和数据儒家何以应对由知识权力结构与资本控制导致的数据贪婪。
- 段伟文
- 关键词:唯物论物理主义随附性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早期探索
- 2021年
- 科学技术哲学(简称科技哲学)源于恩格斯于19世纪下半叶开创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探讨,是当代中国独有的具有交叉性和跨学科特征的哲学学科。1932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版,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由此传入中国。
- 段伟文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哲学学科交叉性
- 面向中国航天实践的辩证智慧
- 中国航天事业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充分的辩证智慧,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引进与创新的关系、质量与进度的双螺旋、设计与工艺的协同并进、无处不在的辩证法。
- 段伟文
- 关键词:辩证法
- 文献传递
- 大数据透视下的历史与未来被引量:2
- 2016年
- 13世纪末,眼镜这种新发明像野火燎原一般在意大利流行起来,过了差不多400年,牛顿用棱镜捕捉到太阳光的光谱;自此,透镜、棱镜及其物理变体彻底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渐而建立起从夸克到观测宇宙的科学的自然图景。到20世纪末,这一图景一度似乎发展到堪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人提出了“科学终结”的看法。但恰从那时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研究与人类活动生产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当前每个人的数据足迹——每年产生的数据量达到差不多1个太字节(8万亿比特),并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面对这一挑战,一种新的透镜——大数据——愈益主导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使科学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新范式,而且为用数据认识人类自身开启了可能性空间。
- 段伟文
- 关键词:信息技术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与教育的冲击及其伦理应对被引量:1
- 2023年
- 近来,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虽然这一人工智能的全新方向尚处于演示阶段,但其所展示出的功能让人感觉到,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内容已经可以比较顺畅地进行人机对话,进而借助人机对话自动地展开各种工作。从工程技术上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建立在基于全网海量自然语言文本数据库的世界知识建模、上下文学习和通用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能力之上。
- 段伟文
-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知识建模数据库
- 走向科技时代的科技哲学发展概观被引量:7
- 2021年
-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科技哲学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全新的拓展,发展为重要的哲学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形成了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技术与工程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与工程伦理、科技史以及科技文化与传播等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交叉的研究进路。近二十年来,中国在科技与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迅猛发展,实践的需要促使科技哲学研究在不断跟踪国际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前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科技伦理和工程哲学等问题导向的研究。展望未来,科技哲学应主动应对科技时代我国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实现文明跃迁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和智慧。
- 段伟文
- 关键词:科技哲学
- 准确研判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风险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与对话式人工智能在涌现出强大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争议,需要我们在加速创新和有序发展之间作出更具系统性和预见性的研判近年来,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应用取得迅猛发展,呈现出诸多具有颠覆性社会影响的创新前景,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认识其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乃至安全风险,进而采取合理的应对之策。
- 段伟文
-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据驱动语言模型伦理风险应对之策对话式
- 深度科技化与中国技术哲学的未来之路被引量:8
- 2021年
- 哲学固然是基于普遍性的思考,但又应是在特定时空境遇中展开的富有意义的探究。要探寻中国技术哲学的未来之路,先要立足哲学的旨趣,从世界和中国两个维度,对当下的技术与技术哲学进行一种概览或通观。如果将技术哲学的使命简略地概括为"技术时代,哲学何为",则必须进一步廓清的是,与海德格尔及埃吕尔(Jacgues Ellul)、鲍德里亚和德勒兹等所批判的"技术时代"相比较,我们所处的"技术时代"具有哪些全新的特征和趋势?
- 段伟文
- 关键词:中国技术哲学埃吕尔鲍德里亚科技化德勒兹
-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跨学科对话--从“交叉”到“融合”被引量:9
- 2021年
- 2020年11月28日,"交叉学科背景下的科技伦理高端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①来自理、工、医、文等不同学科的十几位学者就"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展开跨学科对话,达成富有启发性的学术共识。周丽昀: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发展态势,科技发展加速化、科技社会一体化、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增加以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等特征也不断涌现。
- 周丽昀王天恩王国豫孙伟平成素梅李伦李建会李颖洁张川张新鹏段伟文施鹰曹傲能
- 关键词:人文文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