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坚豪

作品数:34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2篇血管
  • 10篇造影
  • 10篇成像
  • 7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术
  • 6篇颈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16层CT
  • 6篇16层螺旋
  • 6篇16层螺旋C...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甲状腺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CT
  • 4篇血管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机构

  • 30篇佛山市第二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梁坚豪
  • 30篇朱新进
  • 24篇曾惠良
  • 18篇欧卫谦
  • 18篇李佩文
  • 14篇陈学光
  • 12篇赵继泉
  • 6篇熊华峰
  • 6篇钟应泽
  • 3篇庞力沛
  • 2篇林焕杰
  • 2篇于芬
  • 2篇李蜀光
  • 2篇温浩茂
  • 2篇杨侃荣
  • 2篇梁结玲
  • 1篇梁春艳
  • 1篇董巨浪
  • 1篇梁汝坚
  • 1篇刘杰

传媒

  • 8篇中国CT和M...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脏集合管癌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肾脏集合管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及腰痛病史,2例肿瘤位于有肾体部,2例位于左肾上极,1例位于右。肾下极,5例均有肾周脂肪囊受侵犯,境界不清,侵袭性生长,cT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不均匀强化。结论肾脏集合管癌临床症状明显,以肉眼血尿、腰痛为主,结合临床,CT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最终诊断还需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黄志添梁坚豪
关键词:肾脏肿瘤CT
霉菌性副鼻窦炎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朱新进曾惠良陈学光梁坚豪钟应泽
关键词:霉菌性脓血副鼻窦炎临床病理分析CT表现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1例11个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和18例18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资料,获取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病灶的峰值时间(TTP),计算肝脏动脉灌注指数(HPI)并进行比较。结果 DN的TIC呈缓升缓降型;SHCC的TIC呈速升速降型,DN和SHCC的TTP分别为(39.56±1.67)s、(25.21±1.38)s,HPI分别为0.26±0.04、0.75±0.02,DN和SHCC TTP、HP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比传统图像更多有用的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鉴别DN和SHCC。
梁坚豪赵继泉曾惠良林焕杰张婧
关键词:小肝细胞癌磁共振灌注成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心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和最佳重建相位窗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患者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按心率分成≤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和≥81次/min分成第1~4组,将冠状动脉图像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1~3分,评价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并优选出各组显示冠状动脉的最佳相位窗。结果对每位患者4条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及图像质量进行研究。心率≤60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86.7%;心率61~70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62.5%;心率71~80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40%;心率≥81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12.5%。第1、2组与第3、4组间冠脉总的检查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所有冠状动脉节段以75%相位窗为最佳;第2组冠状动脉节段以75%为最佳相位窗占89.5%,第3组左右冠状动脉以45%和75%为最佳相位窗分别占45%和55%,第4组全部冠状动脉节段以45%为最佳相位窗。结论心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心率70次/min以下冠状动脉最佳相位窗通常为75%,心率71次/min以上时,应该以30%~90%多相位重建。
曾惠良朱新进梁坚豪钟应泽陈学光欧卫谦温浩茂李佩文
关键词:图像质量心率重建相位窗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CTA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常见CT表现:平扫时,8例瘤体肿块均较大,直经约为3~6cm,呈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2)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能清楚显示瘤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分叉角明显增大,甚至呈圆弧状改变;能清晰显示肿块与周围骨质等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颈动脉体瘤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清楚显示瘤体与颈动脉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朱新进赵继泉曾惠良陈学光梁坚豪欧卫谦李佩文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血管成像颈动脉体瘤
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甲亢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60例志愿者,分别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同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身体成分与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亢组肌肉量、脂肪量、脂肪百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局部腰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B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TSH与BM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57、-0.421、-0.403P<0.05)。FT3、FT4、TSH与肌肉量、脂肪量、脂肪百分也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38、-0.464、-0.422,P<0.05)。结论: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导致身体成分、骨吸收与骨代谢紊乱,出现骨密度下降,呈负相关关系。
于芬梁坚豪朱新进欧卫谦杨侃荣梁结玲梁春艳
关键词:甲亢甲状腺激素骨密度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旨在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57例患者,按心率≤60次/min、60~70次/min、>71次/min分成3组,行冠脉MSCT造影(MSCTA),将数据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其中11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照。结果心率≤70次/min患者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心率>70次/min组(P<0.001)。11例与相应的SCA比较,MSCTA诊断50%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8.9%、71.4%、86.7%和83.3%。结论MSCT能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进行冠脉支架术后评价。
曾惠良朱新进梁坚豪钟应泽陈学光欧卫谦李佩文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CT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HIE)CT损伤与临床缺氧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HIE 10 4例的CT变化严重程度分型与临床缺氧程度进行了对比性分析 .结果 CT损伤轻度 4 8例 ,中轻度缺氧 4 4例 (91.7% ) ;CT重度 2 4例中重度缺氧 2 0例 (83.3% ) .结论 HIECT损伤分为轻、中、重三度 ,其与缺氧程度。
曾惠良朱新进梁坚豪欧卫谦钟应泽
关键词:新生儿CT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的CTA检查结果,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并与CTA结果比较。结果17例患者CTA显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显示率为100%;颈内动脉狭窄1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4支,重度狭窄3支,闭塞1支;其软件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和周围骨质的关系,准确显示狭窄段,计算狭窄程度。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首选无创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狭窄段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朱新进赵继泉曾惠良陈学光梁坚豪欧卫谦李佩文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血管成像颈动脉
16排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朱新进熊华峰曾惠良梁坚豪欧卫谦李长顺李佩文陈学光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CT血管造影临床综合征发病形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