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捷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出血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肌酶分析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_(disp))和心肌酶学变化,探讨AICH所致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27例AICH患者,分别于发病24小时内和第7天行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最大时限(P_(max))和P波最短时限(P_(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_(disp))值;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13~15分)、中型(9~12)、重型组(3~8)3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的数值。结果 AICH患者24 h和7 d的P_(min)无明显差异(P=0.710);24 h P_(max)大于7 d(P=0.002);24 h P_(disp)大于7 d(P=0.006)。AICH患者24 h P_(max)>110 ms检出阳性数(19.8%)多于7 d(5.7%)(P<0.01);24 h P_(disp)>40 ms检出阳性数(67.4%)多于7 d(58.1%)(P=0.041);心肌酶检查,轻、中、重型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型组患者的CK、CK-MB、LDH、α-HBDH均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均<0.01),中型组患者的以上4个心肌酶指标也高于轻型组(P均<0.01)。结论 AIC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林晖田俊萍高燕林捷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L-乳酸脱氢酶脱氢酶
- 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指标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AECG)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缺血负荷(TIB)、心律失常、心率变异(HRV)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睡眠打鼾及有窒息感就医的患者354例,在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同时行AECG记录。根据PSG结果分为SAS组和非SAS组,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PSG确诊的SAS患者255例中发生TIB的177例,心律失常213例;非SAS患者99例,发生TIB患者9例,心律失常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组较非SAS组HRV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S是临床引发TIB、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HRV是SAS敏感指标之一。
- 林晖田俊萍林捷杜凤和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律失常心率变异
- 平板运动试验对心律失常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林捷李剑刘蕾
-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心律失常
- 扩张性心肌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探索病变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利用BATISTA手术方法切取 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 ,进行大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从大体上可分为室壁增厚及脂肪浸润两种类型。室壁增厚型的病变除如常规报道外 ,发现心肌间微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管腔普遍狭窄 ,甚至闭塞。电镜证实是因内皮细胞中有大量 10 0nm大小的均质分泌颗粒所致。与之毗邻的损伤心肌细胞内亦有完全相同的分泌颗粒。结论 :从形态学推测此种分泌颗粒来源于损伤的心肌细胞 ,进入邻近的内皮细胞后 ,加重了心肌缺血 。
- 曹文军李良刘国贞林捷黄方炯杨珮荪
- 关键词:心肌病超微结构病理学扩张性心肌病
- 心电向量图ST-T向量异常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 2002年
-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一样,是描记和研究心肌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但二者表达形式不同。本文将二者作一对比分析,以重点探讨ST-T向最异常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燕林捷
- 关键词:心电向量图冠心病
- 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 2004年
- 背景:地氟烷可减少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缺失,然而,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目的:研究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材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9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小,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 罗芳林捷孙异临曲宝卿
- 关键词:地氟烷全脑缺血再灌注超微结构脑保护作用微循环
- 大鼠脑外伤后心肌损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心肌损害与氧化应激(OS)的关系。方法 40只雄性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C)和颅脑致伤后6、12、24、48 h时相组(T6、T12、T24、T48)。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伤法建立大鼠TBI模型;观察各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心肌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同时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TBI后各组大鼠血清CK-MB、AST和心肌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SOD于致伤12 h后各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后各组大鼠光镜下可观察到心肌组织从变性到坏死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早期引起心肌损害,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其致病过程。
- 高燕林捷李毅张倩吕栋朱玉群杜风和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心肌损害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