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Matrigel胶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分析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5、50、100、200mg/L)对B16F10细胞VM形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经25、50mg/kg重组蛋白治疗后,应用CD34和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肺转移瘤VM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MMP-2、MMP-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v-cystatin重组蛋白作用后B16F10细胞体外VM形成及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两治疗组小鼠肺转移瘤VM形成及MMP-2、MMP-9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能够抑制VM形成;下调MMP-2、MMP-9表达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 谢群林扬元林丽琳翁剑武林建银
- 关键词: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拟态黑色素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 一种新型黏膜下填充剂辅助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黏膜下填充剂辅助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方法:7例实验家猪采用双盲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在同一例实验家猪的食管和胃分别开展ESD,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黏膜下注射,实验组则使用新型黏膜下填充剂进行黏膜下注射,术后饲养1个月后以内镜评估食管、胃创面愈合情况,之后解剖食管和胃创面进行病理评估。主要观察与比较两组创面的单位面积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实验家猪的胃单位面积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食管单位面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两组实验家猪出现术后并发症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黏膜下填充剂可加快食管ESD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创面愈合,但没有提高胃ESD速度。
- 林丽琳陈素玉黄瑞陈建华林娟施宏
- 关键词:动物实验
- 探讨MAPKs和PI3K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kt,ERK1/2,Bcl-2及NF-κB的表达,探讨MAPKs和PI3K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展过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kt,ERK1/2,Bcl-2和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Akt,ERK1/2,Bcl-2及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组织Akt蛋白表达与ERK1/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72,P=0.026),结论 MAPKs信号通路、PI3K信号通路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王凤吴志峰黄秀清林丽琳翁剑武刘彪陈秀娇徐丽
- 关键词:MAPK通路PI3K通路胃癌
- Ki-67与血管生成拟态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Ki-67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87例HCC石蜡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的表达,并运用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和CD34双染色法进一步标记VM。结果:Ki-67高表达组VM阳性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内存在VM表达,且与癌细胞的Ki-67表达密切相关,Ki-67可能参与VM的形成,是VM形成的机制之一。
- 林丽琳刘彪翁剑武郑子兵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
- 大鼠前脑不同缺血时间后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 2015年
- 目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wistar大鼠模型。方法本实验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10 min组,缺血20 min组,缺血30 min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夹闭一定时间后再通,重复3天。通过HE染色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情况,计数400倍光镜视野下的海马组织细胞数目以及脑重量和脑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缺血20 min组大鼠的海马变性坏死明显,缺血10 min组变性程度较轻微,缺血30 min组细胞溶解,结构不清,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无上述改变。结论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有效地构建不同缺血时间后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大,重复性高的优点,为今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及病理形态学依据。
- 王凤黄秀清王萍萍林丽琳陈秀娇张敏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海马细胞缺血时间
- 粪钙卫蛋白鉴别功能性与器质性肠病的临床意义
- 目的: 探讨粪钙卫蛋白(FC)对鉴别器质性肠病与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BD)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价值;探讨FC与IBD患者临床特征(如结肠镜表现、CRP等)的关系。 方法: 根据研究标准纳入各类肠道疾病(...
- 林丽琳
- 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对策——以莆田学院为例
- 2014年
- 本文以莆田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提出了加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立题、教师指导环节及结题总结等方面的对策与措施,为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学生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提供借鉴。
- 翁剑武林丽琳刘彪王凤黄秀清吴志峰谢群
-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
- 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浅表型息肉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冷圈套器切除术与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浅表型(即巴黎分型0-Ⅱa型)息肉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110例右半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10%和95.65%,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研究组术后无持续性腹痛,对照组有3例患者可能是电凝综合征或注射针穿透损伤肠壁,引起局限持续性腹痛,最长达1个月。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1 cm的右半结肠0-Ⅱa型息肉,较热圈套器切除术操作更便捷,内镜下切除率高,操作中避免了电刀电凝及注射针注射引起的透壁性损伤风险,降低了术后持续腹痛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和穿孔的风险,治疗过程安全,治疗时间短,费用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丽琳陈素玉陈建华黄瑞施宏
- 胃底腺型肿瘤的内镜与病理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肿瘤胃泌酸腺腺瘤(oxyutic gland adenoma,OGA)和胃底腺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例胃底腺型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学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7岁。主要发生部位为胃底、胃体,以浅表隆起型多见。病理形态特点为胃底腺型肿瘤大多位于胃黏膜深层,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主要由主细胞型细胞构成。其中OGA 3例,GA-FG 3例。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为胃蛋白酶原重组人抗体1(pepsinogen 1)阳性5例,MUC65例,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阳性6例,嗜铬蛋白(chromogranin,CgA)均为阴性,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10%。结论OGA与GA-FG发病率低,无明显的内镜学特异性,如内镜医师认识不足,易误诊漏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首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或者剥离术治疗。
- 陈建华施宏陈素玉黄瑞林丽琳张宇
- 关键词:MUC6
- 肝癌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常见问题及对策
- 2013年
- 肝细胞癌(hepatoce Uular carcinoma,H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在全球范围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HCC临床病理诊断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且广泛应用于HCC科学研究领域。然而,由于HCC标本病理学形态多样化、病变组织质地较硬及富含内源性生物素等因素,
- 林丽琳翁剑武张心妤王凤黄秀清谢群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内源性生物素抗原修复石蜡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