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程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构建稳定的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初步探讨重建肝动脉血供在小鼠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66只小鼠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实验组行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原位肝移植术,在经典“双袖套法”的基础上,采用支架法重建肝动脉血供;对照组行非动脉化的原位肝移植。结果共施行小鼠原位肝移植共66只。术后2周实验组生存率为84.85%(28/33),对照组生存率为81.82%(27/33);实验组的血清γ-GT和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学证据亦提示实验组胆管上皮细胞受损较对照组为轻。结论肝动脉血供重建有助于减轻移植肝胆道冷保存.再灌注损伤。该模型可能成为肝移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 张玉君陈耿李晓武杨程王曙光别平李昆董家鸿
- 关键词:肝脏移植动物实验血管重建
- 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和胆道外引流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构建一个稳定的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和胆道外引流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肝移植术后胆道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符合正常生理的动物实验平台。方法在经典的“双袖套”法的基础上,将与肝动脉相连的供者主动脉直接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同时横断受者的胆总管,行胆道外引流和空肠造瘘,重建胆汁回流通路,以维持肠肝循环。结果共施行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31次,成功28次,手术成功率为90.32%,术后受者24h存活率为80.65%(25/31),术后1周存活率为74.19%(23/31),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70.97%(22/31)。结论用带肝动脉的供者主动脉直接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可靠、易行,通过建立体外胆汁回流通路不仅能有效维持肠肝循环,而且便于胆汁采集。该模型易于标准化,是研究肝移植术后胆道问题的理想动物模型。
- 陈耿张玉君杨程郑树国李昆董家鸿
-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肝循环
- 移植肝胆汁成分失衡与胆管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移植肝术后早期胆汁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胆管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供肝冷保存1h组(B组)和供肝冷保存12h组(C组),移植组均采用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术后按1、3、5、7、10和14d共6个时相点采集标本并进行相关生化及病理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大鼠移植肝胆汁主要成分有显著影响。术后14d内胆盐分泌恢复的速度明显高于磷脂分泌恢复的速度,使得在术后1~14d的时间内,胆盐与磷脂的分泌量之比为正常水平的2~5倍,并且供肝冷保存时间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提示移植肝胆盐分泌量与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及胆管受损程度显著相关。结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移植肝胆汁成分失衡,在移植肝胆管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陈耿张玉君杨程李昆李晓武王曙光董家鸿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胆盐
- B-28雌激素受体β1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陈莉姜军杨新华杨程张玲玲齐小伟
- 关键词:乳腺癌RNA干扰凋亡雌激素受体Β
- 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及胆汁采集方法的改进与评估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改进传统的大鼠肝移植胆道外引流及胆汁采集方法,为肝移植术后胆道问题的研究提供更加符合生理的动物模型。方法47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其中27例采用改进术式(实验组):在传统肝移植胆道外引流的基础上,加行空肠造瘘,并在体外建立胆汁回流通路,术后通过自制的限制性大鼠笼固定大鼠以便采集胆汁;其余20例仅单纯行肝移植术(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6.3%,术后1、2周动物存活率分别为85.19%、81.48%,与对照组接近。两组大鼠术后胆汁γ-GT、ALP、总胆汁酸及主要胆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加行空肠造瘘及建立体外胆汁回流通路,能够在不显著加重胆管损伤的情况下有效维持肠肝循环。该模型比较符合生理,易于标准化,为研究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和胆道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陈耿张玉君杨程郑树国李昆李晓武董家鸿
-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