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冬

作品数:33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油藏
  • 6篇储层
  • 5篇油层
  • 5篇油田
  • 5篇盆地
  • 5篇准噶尔盆地
  • 4篇测井
  • 4篇稠油
  • 3篇地层
  • 3篇山岩
  • 3篇石炭
  • 3篇石炭系
  • 3篇水平井
  • 3篇平井
  • 3篇剖面
  • 3篇气窜
  • 3篇勘探
  • 3篇火山
  • 3篇火山岩
  • 3篇稠油油藏

机构

  • 30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32篇杨志冬
  • 8篇李宏
  • 7篇邹鲁新
  • 6篇李家宁
  • 5篇蔡圣权
  • 5篇谈继强
  • 4篇关泉生
  • 3篇耿梅
  • 3篇谭开俊
  • 3篇韩铭毅
  • 3篇赵斌
  • 2篇张善严
  • 2篇张帆
  • 2篇苏朱刘
  • 2篇赵应成
  • 2篇关银录
  • 2篇张明玉
  • 2篇胡占群
  • 2篇周金燕
  • 2篇王健

传媒

  • 5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测井技术
  • 1篇河南石油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新疆石油科技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中国管理信息...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化工贸易
  • 1篇2005-2...
  • 1篇第四届全国特...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位法在油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得出了电位法的电流场正演公式,阐述了电位法油储动态监测的野外工作方法,并对数据处理与反演方法进行了讨论。电位法油储动态监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监测开发井注水推进方向和距离,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注水井周围的孔、渗、饱等油田开发参数,从而为油田开发的动态分析提供相关的依据资料。实例表明,电位法是油储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苏朱刘杨志冬李宏胡文宝卿绍强严良俊
关键词:电位法开发井动态监测注水
低渗强水敏油藏整体防膨注水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2
2004年
本文以车排子油田齐古组油藏为例 ,介绍了低渗强水敏油藏注水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水敏与防膨机理 ,以及高效低成本整体防膨注水开采技术的研究思路与应用效果。强水敏性储层的保护与改造 ,通过该油田的成功实践 。
杨志冬蔡圣权秦爽邹鲁新赵斌
关键词:储层改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特征分段性对比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研究认为,不同构造段构造运动的方式和规模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造就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沉积盖层中不同时代的岩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由于三个断裂带所处的构造部位不同,其断面产状、变形样式和变形程度也不同。由于三大断裂带主体走向发生了改变,在转折端部位形成了复杂的变形区,即两端粗、中间细的"骨节构造"。构造活动的分段性具有双重含义,即空间上的分段性与时间上的分段性。空间上的分段性主要表现为在同一时代,不同构造段、亚段的构造活动强度、构造样式以及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的不同;时间上的分段性主要表现为在同一构造段不同活动时期,其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谭开俊张帆赵应成谈继强关银录杨志冬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高温高压油藏纳米颗粒提高CO2泡沫驱油效果实验被引量:13
2019年
吉林油田黑79区块小井距CO2驱试验区,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驱替平面不均衡,吸气剖面和吸水剖面变差,形成气窜通道,影响混相驱采收率。试验区油藏温度高达96.7℃,平均油层压力高达23.9 MPa,常规CO2泡沫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提出了在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的纳米颗粒/CO2泡沫体系,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其进行应用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纳米颗粒/CO2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耐温耐盐性;随着压力的升高,当CO2泡沫达到临界状态时,更容易与起泡剂溶液混合,形成更致密的网状结构,比在常压下形成的CO2泡沫性能更优。注入纳米颗粒/CO2泡沫体系,高渗层和低渗层的分流率都在50%左右,在驱油过程中,泡沫对高渗层能进行有效封堵,调整吸气剖面,从而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
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张作伟
关键词:CO2泡沫吸水剖面气窜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CO_(2)泡沫启动残余油机制的可视化实验被引量:6
2021年
国内外对于CO_(2)泡沫与稠油作用的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但能直观表现CO_(2)泡沫在驱替稠油过程中对残余油的启动过程以及作用方式的可视化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探究CO_(2)泡沫与稠油的作用机理,利用自制二维平面模型,通过可视化实验驱替系统开展了CO_(2)泡沫在驱替过程中对残余稠油启动效果的微观动态实验研究,观察了启动盲端残余油、剥蚀油膜、段塞前端乳化驱油等过程;利用高温高压配样装置,开展了CO_(2)泡沫体系作用下稠油的PVT实验。温度从30℃升至90℃,气体溶解度变化不大;稠油体积因子由1.19上升至1.42;降黏率由13.55%上升至67.42%。一方面,CO_(2)泡沫选择性封堵大孔道、启动残余油的微观作用;另一方面,CO_(2)泡沫流体降低了驱替系统的流度比。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CO_(2)泡沫流体具有改善波及体积、增加驱油效率的效果。
刘鋆石王健杨志冬胡占群路宇豪
关键词:稠油残余油
基于灰色关联的地层岩性随钻测井解释方法被引量:1
2007年
随钻测井地层岩性解释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的作业质量,地层岩性判别错误会直接导致钻探工作的失利。介绍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随钻测井实时识别近钻头处地层岩性的方法。该方法从测井相分析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随钻测井资料并从中提取反映岩性的特征参数,建立随钻岩性统计模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时处理随钻测井资料,进而识别近钻头处的地层岩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油田×井区等2口水平井的地质导向钻井中,及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岩性剖面,提高了水平井钻井中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层的能力。
谭开俊刘之的夏宏泉关银录杨志冬
关键词:随钻测井水平井钻井岩性灰色关联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油田边远井监控与节能领域的应用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15年
物联网[1]是信息技术和工业化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2]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油气田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采油采气厂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系统。针对新疆油田采油一厂车排子边远井的监控与节能开展的物联网系统建设为油田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积累了具有参考性的经验,为新疆油田物联网建设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杨志冬官洪斌杨靖李兵元
关键词:物联网节能SCADA
提高注入气能量利用率的井壁增阻采油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注入气能量利用率的井壁增阻采油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向油层内注入气体,使油层内气压达到初始油层压力,油层内的气体驱替油液向采油井内部渗流;采油井内部与油层连通位置处具有初始油液渗流压力,初始油液渗流压力...
陈兴隆宋清新杨志冬张善严姬泽敏蒲钰龙
四2区三维地震野外信息资料二次处理
由于四2区大部分三维地震野外信息资料品质较差,浅中深层的资料信噪比极低,面波、脉冲等干扰严重,在记录上几乎看不到有效反射信息,猝发脉冲噪声现象严重,三维地震资料束线多、变观现象严重,同一束线中就多达三种观测形式。另外,三...
蔡圣权李家宁杨志冬李宏邹鲁新
关键词:FOCUSGRISYSDMO反褶积
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红032井区克下组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指将高灵敏度的地震传感器布放于注水井四周相应位置上,连续记录因压裂引起的地下质点位置改变而产生的微地震信号。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压力变化区会有诱发微地震发生,记录、定位这些微地震源,采用六分站地震仪监测得到的微地震点的空间分布及其三维视图描述人工裂缝轮廓,实时给出静态、注水前缘监测结果,对注水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家宁徐常胜杨志冬
关键词:微地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