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仁松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食管
  • 4篇结肠
  • 3篇食管反流
  • 3篇胃食管
  • 3篇胃食管反流
  • 3篇溃疡
  • 3篇反流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炎
  • 2篇血管
  • 2篇硬化性胆管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硬化性...
  • 2篇胃镜
  • 2篇螺杆菌
  • 2篇结肠炎
  • 2篇镜检
  • 2篇溃疡性

机构

  • 14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4篇杨仁松
  • 13篇王巧民
  • 11篇殷保书
  • 9篇吴正祥
  • 9篇郑邦海
  • 8篇张开光
  • 7篇贾勇
  • 5篇郑帮海
  • 4篇丁西平
  • 2篇刘兰珍
  • 2篇殷宝书
  • 2篇解丽
  • 2篇张明黎
  • 1篇胡运彪
  • 1篇任佰玲
  • 1篇王承党
  • 1篇卫梅枝
  • 1篇肖梅
  • 1篇任学雷
  • 1篇陈柯

传媒

  • 5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安徽医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在大肠疾病诊治中应用研究
王巧民郑邦海吴正祥贾勇张开光丁西平张明黎解丽刘兰珍殷保书杨仁松卫梅枝肖梅陈柯任佰玲
该项目共进行了11876例次大肠镜单人插镜操作技术工作,成功率为99.3%,全部单人插镜操作无一例穿孔并发症发生,总结出一套顺利、安全、低痛的单人操作插镜基本原则和手法。提出重症UC进行结肠镜检查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尤其...
关键词: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大肠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运动功能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FD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液压毛细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36例F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55.5%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多发重复收缩波、逆行收缩波、非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及自发性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7例存在两种或以上异常波,8例同时伴有食管下段低幅蠕动。本组食管体运动异常检出共86%。结论:FD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运动不协凋,其次为食管下段运动减弱。
王巧民吴正祥张开光殷宝书郑邦海杨仁松丁西平张明黎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测压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报告被引量:5
2001年
张开光殷保书杨仁松王巧民郑邦海贾勇吴正祥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食管酸反流的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在胃食管反流病(GRE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否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目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将采用食管内24 h pH髓测及食管测压检查的方法,定量观察GERD患者根除Hp治疗前后食管酸暴露及食管动力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Hp阳性GERD患者。Hp感染诊断依据RuT和uBT或UBT和血清学检查。所有人选对象均在内镜检查后1~3 d内行食管内24 h pH监测和食管测压检查,同时评估反流症状。给予1周三联根除Hp治疗(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25 g,阿莫仙1.0 g,均bid)。疗程结束3个月后14C-UBT检查,证实Hp根除者复查食管内24 h pH监测和食管测压,同时重新评估反流症状。随访期间不用抑酸剂及促动力剂。结果:共23例Hp阳性GERD患者入选了本研究,其中 19例患者完成了根除Hp前后的对比研究。在入选时有6例患者内镜下表现符合反流性食管炎,24 h食管内pH监测提示病理性反流者10例。在确定根除Hp 3个月后反酸、胸痛症状明显改善,食管24 hpH监测各项参数与根除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LESP根除前10mmHg(7.7-15.9),根除后15 mmHg(10~20.6),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食管体蠕动无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在GERD患者根除Hp 3个月后反流症状有改善,食管酸暴露情况无明显变化,LESP较根除前增高,提示在GERD患者根除Hp有可?
解丽殷保书杨仁松王巧民郑帮海吴正祥张开光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食管动力
276例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诊断方法,以提高其急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近十年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276例资料,分析急诊诊断方法及结果,并将入院诊断与最后诊断对比。结果:48小时内参与B超检查阳性率50.61%(83/164),胃镜检查阳性率95.24%(100/105),血管造影100%(5/5)。入院诊断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出血性胃炎、贲门黏膜撕裂、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构成比分别为38.77%、45.65%、8.70%、6.52%、0.36%、0,而最后诊断分别为35.14%、34.78%、21.74%、2.54%、1.45%、4.3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20%、86.46%、20.00%、71.43%、25.00%、0,其中最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低是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结论:单凭病史作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诊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非创伤性B超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急诊胃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能作出病因诊断。
丁西平郑帮海王巧民贾勇殷保书杨仁松
关键词:B超胃镜检查血管造影检查
59例青年人胃部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1994年
我院1984年~1991年胃镜检查及外科手术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59例青年人(15岁~35岁)胃部恶性肿瘤。男性24人,女性35人。病变部位以胃窦部多见,其次胃体部。病理以 低分化及未分腺癌为主,占总数的54.2%。前3个年龄组合计人数仅占总数的40.6%。后一个年龄组占总数的59.4%。说明30岁以内胃部恶性肿瘤少见。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各年分别检出的病人数:1984年7人,1985年4人,1986年6人,1987年3人,1988年9人,
杨仁松郑邦海
关键词:胃肿瘤青年人
结肠血管畸形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报告在1150例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血管畸形21例,检出率为1.8%.50岁以上老年人占85.7%.病变分布为:直肠4.8%、左半结肠42.8%、右半结肠38.1%、全结肠14.3%.根据内镜下形态特点将其分为三型:Ⅰ型(局限型)14例;Ⅱ型(弥漫型)3例;Ⅲ型(血管瘤样型)4例.21例血管畸形中引起下消化道出血8例(38%),对其中6例采用内镜下电凝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内镜是结肠血管畸形的首选诊断和治疗方法.
王巧民郑邦海贾勇吴正祥殷保书杨仁松
关键词:结肠血管畸形内窥镜
疣状胃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检测疣状胃炎患者(n=3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并与10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n=16)比较。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以确定是否有Hp感染,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疣状胃炎和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结果:疣状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者(P<0.01);与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比较,疣状胃炎CD_3+、CD_8+降低以及CD_4+/CD_8+比值增加(P<0.01,P<0.05)。疣状胃炎中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CD_8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疣状胃炎发病可能有免疫因素参与。
丁西平王巧民郑帮海任学雷殷保书杨仁松
关键词:疣状胃炎浅表性胃炎T淋巴细胞亚群幽门螺杆菌免疫
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酸敏感性及胃食管反流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为研究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食管下端的酸敏感性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对 5 3例溃疡样型 FD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食管的酸敏感性测定 ,其中 4 7例 FD和 16例对照者又接受了 2 4小时动态 p H检测。结果显示 67.9%溃疡样型 FD患者酸刺激呈阳性 ,4 2 .5 %溃疡样型 FD患者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显示食管下端酸敏感性的增高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疼痛性
张开光吴正祥王巧民郑帮海殷保书杨仁松
关键词:食管24小时PH监测
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酸敏感性及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张开光吴正祥王巧民郑帮海殷保书杨仁松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