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和成骨分化过程的Wnt信号通路调控初探
- 目的通过Wnt信号通路PCR基因芯片观察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Wnt信号通路中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靶基因,为防治骨质疏松症寻找新靶点。方法采用大鼠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
- 李萍华刘钰瑜崔燎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DKK1
- 文献传递
-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被引量:6
- 2012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个方向分化,建立稳定可靠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方法可为该细胞用于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保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适宜诱导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股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汇合后,利用含有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吲哚美辛、地塞米松、胰岛素及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液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与结论: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3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可定向分化成脂肪细胞。②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吲哚美辛、地塞米松诱导的条件下,采取间断诱导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③实验中用5×10-4mol/L IBMX,2×10-4mol/L吲哚美辛,10-4mol/L地塞米松诱导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效果较好。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含0.1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mg/L胰岛素、0.1mmol/L吲哚美辛、1μ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分化诱导液定向诱导可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
- 郑亮李萍华刘钰瑜崔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分化正交设计干细胞
- 罗格列酮联合甘精胰岛素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联合甘精胰岛素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和脂质过氧化物体(PPAR-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离、传代培养后分组以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油红O染色测定比色值,并用RT-PCR法检测PPAR-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6天,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促进成脂分化(P〈0.05),除甘精胰岛素10-8 mol/L组外,其他各组光密度(OD)值均明显高于成脂诱导剂组(P〈0.05),提示高浓度甘精胰岛素和罗格列酮及其联用,均有显著的促成脂作用.各组均表达PPARγ基因,其中罗格列酮10 μmol/L组+甘精胰岛素10-7 μmol/L组PPARγ基因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罗格列酮与甘精胰岛素单独应用均能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两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 陈泽龙阎德文崔燎刘钰瑜李萍华柴杰李海燕夏正杰梁真罗国春
- 关键词:罗格列酮甘精胰岛素骨髓基质细胞
- 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
- :观察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组:正常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地塞米松10-6mol.L-1组、地塞米松10-6moloL-1+丹酚酸B 1×10-7 ...
- 刘钰瑜李萍华崔燎
- 关键词:骨骼疾病丹酚酸BMC3T3-E1细胞信号通路
- 罗格列酮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前成骨细胞的影响
- 2010年
- 将小鼠MC3T3-E1成骨样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C);成骨诱导对照组(OI);罗格列酮5μmol/L组(R5);罗格列酮10μmol/L组(R10);甘精胰岛素10-7mol/L组(G10-7);甘精胰岛素10-8mol/L组(G10-8);罗格列酮5μmol/L+甘精胰岛素10-8mol/L组(R5+G10-8)及罗格列酮10μmol/L+甘精胰岛素10-7mol/L组(R10+G10-7)。分别测定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增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10组能抑制前成骨细胞的增殖。而R10+Q108组与R10组相比,能对抗罗格列酮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细胞数目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I组能刺激前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个浓度的罗格列酮与甘精胰岛素均减少了ALP的活性。而且罗格列酮组ALP活性的下降比甘精胰岛素组明显。高浓度联合用药组ALP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联合用药组ALP活性值比罗格列酮单药组高,R5+G10-8组ALP活性值和R5组相比,(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前成骨细胞增殖,甘精胰岛素能对抗罗格列酮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罗格列酮与甘精胰岛素均可抑制前成骨细胞分化,甘精胰岛素与罗格列酮联用,能对抗罗格列酮抑制前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 陈泽龙阎德文柴杰李海燕夏正杰梁真罗国春崔燎刘钰瑜李萍华
- 关键词:罗格列酮甘精胰岛素
- 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
- 目的:近年来Wnt信号通路成为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寻找防治策略的新热点.该通路通过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从而在骨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观察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
方...
- 刘钰瑜李萍华崔燎
- 关键词:骨骼疾病丹酚酸B成骨细胞
- 文献传递
- 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
-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组:正常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地塞米松10-6 mol/L组、地塞米松10-6 mol/L+丹酚酸B 1×10-7mol/L组...
- 刘钰瑜李萍华崔燎吴铁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丹酚酸B成骨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和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调控效应被引量:26
- 2010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肪分化与成骨分化比例的失衡与许多骨疾病密切相关,而近些年发现Wnt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中起重要作用。目的:通过Wnt信号通路PCR基因芯片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Wnt信号通路中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大鼠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7d后用Trizol萃取培养瓶中的细胞总RNA,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特征及成骨诱导后和成脂诱导后细胞形态特征。采用Wnt信号通路PCR芯片(大鼠)进行基因芯片检测,以未诱导组为对照,计算成脂肪诱导,成骨诱导后相关基因上调/下调的比值。结果与结论: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3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经成脂诱导后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②与未诱导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后Wnt信号通路表达上调的基因(Dkk-1,kremen,FZD1,FZD7)等15个(ratio>2),下调的基因(sFrp5,β-catenin,Dvl3,Tcf7)等16个(ratio<0.5)。成骨诱导后,Wnt信号通路表达上调的基因(Dkk1,kremen,β-catenin,Wnt11)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sFrp5,sFRP4,Fzd1)等15个。提示Wn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细胞分化和成骨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萍华刘钰瑜崔燎
- 关键词:脂肪细胞WNT信号通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KK-1
- 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组:正常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地塞米松1×10-6 mol·L-1组、地塞米松1×10-6 mol·L-1+丹酚酸B1×10-7 mol·L-1组、地塞米松1×10-6 mol·L-1+Dkk1抗体100μg·L-1组、丹酚酸B1×10-7 mol·L-1组、Dkk1抗体100μg·L-1组。加药7 d后用RT-PCR法检测细胞Dkk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成骨诱导后Dkk1的表达增多,地塞米松组的Dkk1表达明显增多,丹酚酸B组Dkk1的表达减少,Dkk1抗体单用未见Dkk1的表达。与地塞米松组相比,丹酚酸B单用Dkk1的表达比地塞米松组少。丹酚酸B、Dkk1抗体可对抗地塞米松应用后引起的Dkk1表达增多。结论:丹酚酸B可以减少Dkk1的表达和对抗地塞米松使用后引起的Dkk1表达增多,这可能是其促骨形成的机制之一。
- 刘钰瑜李萍华崔燎
- 关键词:丹酚酸BWNT信号通路骨质疏松
-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适宜诱导条件.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股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第3代骨髓间充质平细胞完全汇合后,...
- 郑亮李萍华刘钰瑜崔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脂肪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