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 作品数:61 被引量:184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专病一体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收治的98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的积极度评分,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睡眠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睡眠质量量表)评分、自我护理(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积极度评分逐渐提高(P<0.01),观察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积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自我护理评分及HAMA、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病一体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CHF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积极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李芳王倩李悦李峥
- 关键词:协同护理生命质量
- 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被引量:3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疾病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4例成年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同期85名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受试者进行调查问卷,同时应用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对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未控制、部分控制和控制)进行调查,并分别计算不同量表的评分。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的SAS、SDS标准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析ACT评分与SAS、SDS标准评分的关系。根据各组研究对象有无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不同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ACT评分;分析哮喘不同控制水平与SAS、SDS标准评分的关系。结果哮喘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20.1%、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10.6%(均P〈0.01);SAS、SDS标准评分分别为(40.8±8.1)、(44.9±9.1)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6.8)、(38.7±5.4)分(均P〈0.01);哮喘患者中无焦虑组、无抑郁组的ACT评分分别为(18.6±4.4)、(18.5±4.6)分,均高于焦虑组、抑郁组的(14.7±3.8)、(16.6±4.2)分(均P〈0.01);哮喘未控制组SAS、SDS标准评分为(43.7±7.8)、(47.2±9.7)分,均高于部分控制组的(37.6±7.1)、(43.3±6.6)分及控制组的(33.6±4.3)、(35.1±6.7)分(均P〈0.01);哮喘组SAS、SDS标准评分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2和00.23,均P〈0.01),随着SAS、SDS标准评分的升高ACT评分随之降低(b=00.29和00.12,均P〈0.01)。结论哮喘患者较健康人群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哮喘控制效果越差,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越重。反之亦然。
- 程哲代灵灵李芳刘莹康燕陈红杰王茜张辉倪然
- 关键词:哮喘焦虑抑郁共病现象
- 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等因素对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影响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23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症、临床分期、ECOG评分、治疗方法、CEA、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chemotherapy-induced leucopenia,CIL)9个预后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随访1~52月,死亡103例。6月、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70.7%、34.1%、8.94%、2.4%、0.8%,中位生存期11月[95%CI(9.328,12.62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ECOG评分(P=0.000)、化疗联合放疗(P=0.000)、临床分期(P=0.024)、CIL(P=0.013)。结论临床分期早、ECOG评分低、接受化疗联合放疗且出现CIL的SCLC患者生存期长、预后好。
- 李芳胡成平顾其华黄瓅李伟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生存期
- 肺真菌病54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真菌病住院患者54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肺曲霉病30例(55.6%),肺隐球菌病15例(27.8%),肺念珠菌病4例(7.4%),肺组织胞浆菌病3例(5.6%),肺孢子丝菌病1例(1.9%),放线菌肺炎1例(1.9%)。其中既往有基础疾患42例(77.8%);手术检出30例(55.6%)、纤维支气管镜下检出12例(22.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9例(16.7%)。主要症状有咳嗽41例(75.9%)、咳痰30例(55.6%)、咯血20例(37.0%)、发热16例(29.6%);无症状者6例(11.1%)。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结节病灶41例(75.9%),团片状渗出病灶8例(14.8%),弥漫粟粒型1例,12例(22.2%)患者有空洞形成;病变累及双肺7例(13.0%),右肺26例(48.1%),左肺21例(38.9%)。54例患者中,41例门诊误诊,误诊率高达75.9%。30例(55.6%)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1例患者术后复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其余患者无复发。20例(37.0%)经抗真菌药物治疗,16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为多见,其次为肺隐球菌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肺真菌病因病原真菌不同,获取病理组织方式、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不同,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罗百灵张乐蒙胡成平李芳
- 关键词:肺真菌病影像学特点
-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SLP、TFN-α、IL-25的表达与气道炎症关系的研究
-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SLP、TFN-α、IL-25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气道炎症关系.方法 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15例,慢支组15例,健康对照15例.计数诱导痰炎性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TSLP、T...
- 王静吴秋歌李芳王晓东邓翔
- 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设置PPE室专职人员的认知与态度调查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设立个人防护用品(PPE)室专职人员医疗队员态度,探讨其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设置问卷表对所在医院不同的医疗队进行调查,同时根据个人防护标准流程,设计《援鄂医疗队穿脱PPE督查表》,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队PPE室专职人员对进出新冠病房每位医务人员进行全程防护流程执行情况的督导提示和心理积极暗示,记录、归纳、总结亟待杜绝的问题和疏导调节的心理状况,并对督导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问卷表结果显示,93%医疗队成员认为PPE专职人员设立非常重要,97%医疗队成员希望在穿戴防护用具时能有专人指导,99%医疗队成员则希望穿脱PPE时能有专人协助并检查是否穿戴合格。2020年2月9日至26日期间,共对进出新冠病房医务人员约5600人次进行督导,PPE室专职人员杜绝发生潜在问题共计106项。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认为,设置PPE室专职人员能有效确保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安全,进一步确保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医疗队成员同时也支持在新冠病房及时建立PPE室并设立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并不断优化改进。
- 邓桂元王青霞陈冲吴秀颖李丽周建辉李芳
- 关键词:专职人员
- 氯化钴化学乏氧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及侵袭、迁徙能力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氯化钴化学乏氧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钴(CoCl2)建立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化学乏氧模型。首先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电镜、MTT法及流式细胞学观察CoCl2对A549细胞形态、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利用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CoCl2对A549细胞侵袭及迁徙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200μmol/L CoCl2化学乏氧组A549细胞光镜下较稀疏,电镜下出现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及自噬泡形成等微观结构改变,生长曲线低平、增殖缓慢,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比例减少;迁徙及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CoCl2化学乏氧抑制人肺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G1/S周期阻滞,增强A549细胞的侵袭及迁徙能力。
- 李芳洪昆黄瓅苏晓丽胡成平
- 关键词:氯化钴肺腺癌迁徙
- 352例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结缔组织病并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andinterstitiallungdisease,CTD-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CTD-ILD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CTD-ILD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CTD-ILD患者352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2.67,平均发病年龄(53.07±13.65)岁。CTD-ILD患者全身症状发生率高于呼吸系统症状。CTD-ILD的高分辨率CT表现多为对称性磨玻璃影、网格状、胸腔积液等改变,主要累及中肺和下肺。结论CTD-ILD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部分肺部病变首发于CTD症状之前,并可独立进展。高分辨率CT有助于IL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
- 陆青李芳周安燕邝红萍邓淑萍康贝贝李健康王静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高分辨率CT
- 1214例住院患者非医嘱离院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非医嘱离院患者的特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某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共19169份,针对离院方式为医嘱离院的17925份及非医嘱离院的1214份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进行研究,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非医嘱离院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医嘱离院前3位病种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占37.64%、循环系统疾病占12.6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7.83%;前3位科室为神经外科占28.50%、泌尿外科占8.90%、肿瘤科占8.73%。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入院途径、入院情况、转科情况、抢救次数、手术操作情况、医疗付款方式之间非医嘱离院率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778)、有稳定工作(OR=2.001)、未婚(OR=1.523)与丧偶(OR=1.952)、急诊入院(OR=1.623)、入院情况为急(OR=2.397)和危(OR=13.672)、住院期间有转科(OR=2.925)、有抢救(OR=5.674)、有手术操作(OR=2.171)是患者非医嘱离院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病情及治疗情况均会影响非医嘱离院的发生,医院应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从而降低住院患者非医嘱离院的发生。
- 邱阳阳程凯璇王月李芳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既往认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典型的一类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参与核小体结构的构建及稳定,并参与基因转录及DNA重组、修复、转录和复制。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情况下,HMGB1可释放于细胞外,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与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和浸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HMGB1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李芳吴佳捷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