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吸虫
  • 3篇华支睾吸虫
  • 2篇疟疾
  • 2篇吸虫病
  • 2篇囊蚴
  • 2篇华支睾吸虫囊...
  • 2篇虫病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支睾吸虫病
  • 1篇人畜
  • 1篇人畜共患
  • 1篇人畜共患病
  • 1篇区域网络
  • 1篇全球基金
  • 1篇全球卫生
  • 1篇热带病
  • 1篇蛲虫
  • 1篇网络
  • 1篇项目管理

机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红梅
  • 4篇官亚宜
  • 3篇周晓农
  • 3篇臧炜
  • 3篇陈颖丹
  • 3篇丁玮
  • 2篇诸廷俊
  • 2篇钱颖骏
  • 2篇朱慧慧
  • 1篇蒋智华
  • 1篇申继清
  • 1篇杨庆利
  • 1篇杨益超
  • 1篇许隆祺
  • 1篇许静
  • 1篇路瑶
  • 1篇卢延鑫
  • 1篇徐飚
  • 1篇钱门宝
  • 1篇周长海

传媒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种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方法从华支睾吸虫病重流行区广西横县旺天塘采集野生淡水鱼样本,分别采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每尾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计算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2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了210尾鱼,总检出率为36.67%(77/210),其中肌肉压片法检出率为34.29%(72/210),消化法检出率为32.38%(68/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05)。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李红梅朱慧慧诸廷俊1臧炜陈颖丹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消化法检出率
亚洲血吸虫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区域网络(RNAS^+)的发展与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亚洲血吸虫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区域网络(Regional Network for Asian Schistosomiasis and Other Helminth Zoonoses,简称RNAS+)对于亚洲地区蠕虫病的研究与控制规划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概述了RNAS^+的发展历程,回顾了RNAS^+历年会议概况,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评价了RNAS^+对于促进各国蠕虫病防控的作用,总结了RNAS^+运行中的经验,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
张利娟许静吕山李红梅官亚宜周晓农
关键词:血吸虫病人畜共患病网络
缅甸消除疟疾策略的PEST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缅甸消除疟疾策略面临的环境状况,为提升中缅消除疟疾合作项目的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ST环境分析模型分析缅甸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外部因素对落实消除疟疾策略的影响。结果国际社会、缅甸政府鼓励和支持疟防工作,出台有疟疾防治相关政策和指导方案,中缅通过两国高效的多部门合作来实现消除边境疟疾;缅甸疟疾防控经费主要来源为国际基金,国内财政投入不足;国内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加疟疾防控难度;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开展疟疾防控工作,但本国基础卫生设施薄弱,多重抗药性疟疾的出现成为消除疟疾的潜在难点。结论为更好地落实消除疟疾策略,缅甸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保证稳定的财政支持;加强重点地区的疟疾监测管理和督导评估,加强信息交流机制建设、专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苏婕丁玮马雪娇黄璐璐钱颖骏李红梅崔小玉官亚宜
关键词:消除疟疾PEST分析
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设计和研发针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对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的动态监测,对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信息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华支睾吸虫病症状病例报告系统和华支睾吸虫病中间宿主监测系统。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整体架构,开发中使用Active Server Page技术,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结果该系统现已对广西横县和黑龙江佳木斯市的疾病控制中心和相关医疗机构开放了使用权限,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结论该系统能够使疾病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准确;数据采集后能够直接进入审核阶段,减少了相关的行政工作流程;标准化的数据能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路瑶李红梅臧炜诸廷俊周征奇卢延鑫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全球卫生热带病防治短期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全球卫生与热带病短期培训班的效果,为培训全球卫生领域的热带病专业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基本信息、培训效果等情况,探讨影响全球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89人参加了培训评估调查,68.5%(61/89)的学员年龄在35岁以上,85.4%(76/89)的学员来自省级疾病防治机构。全球卫生知识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8.0%(16/89)提升到68.2%(5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0,P<0.05)。全球卫生知晓率与学员学历、年龄、职称以及国际合作经历密切相关,但与学员性别无显著相关。结论短期培训班显著提高了公共卫生人员对全球热带病预防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可望成为推动全球卫生热带病预防控制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红梅丁玮黄璐璐钱颖骏马雪娇官亚宜
关键词:全球卫生热带病
中国9省(区、市)儿童蛲虫感染调查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了解中国9省(区、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分析蛲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4~12月分别选取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贵州等9省(区、市)的省会(或地级市)和1个县(市、区)共18个调查点,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调查2~12周岁的幼儿园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蛲虫感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受检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和学校环境等相关情况,分析蛲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了9省(区、市)18个调查点儿童14964名.回收合格问卷14582份。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17.8%(2659/14964),其中海南省感染率最高,为51.1%(869/1701),安徽省最低,为0.8%(13/1589)。农村儿童的蛲虫感染率(28.5%,2107/7383)高于城市儿童(7_3%,552/7581)(r=1156.69,P〈O.01),其中城市和农村感染率最高的分别为海南省海口市(38.0%,322/847)和万宁市(64.1%,547/854)。男童感染率为17.4%(1410/8128),女童感染率为18.3%(1249/68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192,P〉0.05)。其中海南省万宁市的男童和女童蛲虫感染率均为9省(区、市)最高,分别为61.2%(300/490)和67.9%(247/364)。蛲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的居住地、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教室地面情况和儿童寄读境况。结论中国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应该针对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廊的预防控制措施。
陈颖丹王聚君朱慧慧诸廷俊臧炜钱门宝李红梅周长海王国飞许隆祺
关键词:儿童蛲虫感染率
基于核糖体DNA ITS区和COX1基因鉴别华支睾吸虫囊蚴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基于核糖体DNA ITS区和COX1基因,PCR鉴别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方法于2013年5月底采集广西横县某水库的麦穗鱼,用消化法从鱼肉组织中分离单个华支睾吸虫囊蚴及其他吸虫囊蚴;PCR检测华支睾吸虫核糖体DNA ITS区和COX1基因,并分析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分离到不同发育阶段的华支睾吸虫囊蚴并经PCR检测证实。用针对核糖体DNA ITS区和COX1基因的PCR均能检测到单个华支睾吸虫囊蚴DNA,其特异性扩增条带大小分别为437/549、156/249和195/166 bp。用核糖体DNA ITS1和ITS2区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扩增华支睾吸虫囊蚴DNA的阳性数之比分别为0.905和0.952。针对COX1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均检测到目标DNA,并且扩增条带较亮。用该方法对其他吸虫囊蚴检测的对比试验显示特异性引物均未出现任何非特异性扩增反应;用ITS区通用引物检测其他吸虫囊蚴则显示出严重的非特异性扩增反应。结论通过形态观察结合PCR法识别出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用华支睾吸虫核糖体DNA ITS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优于相应通用引物。针对COX1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核糖体DNA ITS区的检测结果相当。
杨庆利申继清蒋智华杨益超李红梅陈颖丹周晓农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ITS区PCR
两个国际对华大型卫生援助项目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2003年中国开始获得全球基金资助并启动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2009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向中国提供赠款用于结核病防治项目。通过比较分析这两个长达十多年国际对华卫生援助项目的管理方式和成效经验,归纳其管理特点为:援助项目目标紧密切合受援国需求,建立跨部门和多机构合作机制,并实行严格而创新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这种方式的援助不仅为中国开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带来了新的管理方式与卫生发展援助思路,为中国今后开展对外卫生援助工作提供了借鉴。文章提出了中国制定对外援助规划时既要考虑到中国开展援助项目的目的,又要因地制宜,在实施项目时需明确资金与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探讨多方筹资模式,并充分考虑受资助人员的可及性,注重中国产品的输出等建议。
李红梅丁玮周晓农赵琦徐飚黄璐璐马雪娇官亚宜
关键词:全球基金疟疾结核病项目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