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成矿
  • 3篇同位素
  • 2篇金矿
  • 2篇矿床
  • 2篇矿带
  • 2篇矿物
  • 2篇成矿带
  • 2篇成矿物质
  • 2篇成矿物质来源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减薄
  • 1篇岩石圈演化
  • 1篇银洞坡金矿
  • 1篇银矿
  • 1篇银铅锌
  • 1篇银铅锌矿
  • 1篇银铅锌矿床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省国土测...

作者

  • 6篇李红梅
  • 4篇魏俊浩
  • 1篇刘君安
  • 1篇李艳军
  • 1篇许荣科
  • 1篇谭俊
  • 1篇郑有业
  • 1篇陕亮
  • 1篇刘鑫扬
  • 1篇张雨莲
  • 1篇郭玲利
  • 1篇姚春亮
  • 1篇张可清
  • 1篇陆建培
  • 1篇肖广玲
  • 1篇刘元平
  • 1篇王发艳
  • 1篇彭丽娜

传媒

  • 2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山东土堆-沙旺金矿床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被引量:23
2010年
土堆-沙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为胶东东部牟平-即墨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19±10 Ma,与胶东大规模成矿时间一致。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介于8.50‰~12.72‰之间,成矿热液δ34S∑S=10.03‰,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4Pb=17.12~17.86,且具有低μ高ω特征,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或地幔。氢氧同位素δ18OH2O值为+1.96‰~+7.71‰,δD为–68.64‰~–86.47‰,显示成矿流体主体为岩浆水,并有部分后期大气水的参与。矿石铅同位素与同期脉岩组成接近,且具有线性特点,指示二者可能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体制转化所引起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
李红梅魏俊浩王启于海涛刘国春黄祥芝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
甘肃北山公婆泉铜矿矿集区成矿构造剖析及成矿预测被引量:22
2010年
甘肃肃北县公婆泉铜矿是北山成矿带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床,作者运用矿田构造分析思路,综合利用重力、遥感、矿床勘查及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控制该矿带?矿田?矿体的不同级次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形成演化,厘定出4级成矿构造:斜切弧的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公婆泉铜矿、勒巴泉铜矿、红柳沟铜矿、419铜矿等构成的矿集区的展布,公婆泉铜矿田?各矿区?各矿段的分布分别受控于代表岩基?岩浆柱或浅部岩浆房?热液通道的一、二、三级环形组构,各个热液通道内的矿体至少呈深浅两层矿体群出现。类似的环形构造FV1?10及外围是公婆泉铜矿田重要的找矿靶区。
许荣科鲁胜章李兴德郑有业孙新春魏志军陕亮张雨莲鲁林李红梅刘鑫扬刘君安刘元平
关键词:公婆泉铜矿
三江中北段夏塞Ag-Pb-Zn矿床红锑镍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2020年
夏塞Ag-Pb-Zn矿床为三江中北段义敦地区一个典型的大型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本次研究首次发现了镍矿物。银铅锌矿床中发育镍矿物的报道甚少,且含镍流体来源也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镍矿物进行电子探针成分测试及元素面扫描分析,探讨了Ni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这些矿物主要由Ni和Sb组成,少量矿物含较低含量的Fe和S。矿物名称为红锑镍矿(NiSb),主要以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或以微细矿物与磁黄铁矿伴生。结合前期矿床学研究成果,表明夏塞Ag-Pb-Zn矿床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晚期壳幔混合成因的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
李红梅李红梅
关键词:三江成矿带
河南桐柏县破山银矿和银洞坡金矿的硫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河南桐柏县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破山银矿和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前庄背斜的轴部和两翼,围岩为歪头山岩组,矿体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两个矿床的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范围很窄,位于-1.8‰~5.3‰之间,具塔式效应,与围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类似,具有深源硫的特征,由混合总体筛分可推测围岩提供了大部分硫源,破山银矿δ34S∑S为2.8‰左右。同时赋矿围岩的Au、Ag含量远远高于地壳丰度,因此可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歪头山岩组。
李红梅魏俊浩黄祥芝
关键词:硫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破山银矿银洞坡金矿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带成矿物质来源:铅同位素证据被引量:5
2009年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出露有破山银矿床、银洞坡金矿床和银洞岭银矿床等三个大型金银矿床,均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赋矿地层为新元古界歪头山岩组,河前庄背斜是成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围岩地层歪头山岩组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整体富Th亏U、低μ高ω的特征,与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矿石铅整体富Th亏U、低μ高ω的特征一致。经过年龄校正后,把成矿带内的围岩地层和岩体的全岩铅同位素样品与矿石铅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围岩歪头山岩组与矿石关系最为接近,其次为燕山期梁湾花岗岩体。成矿带的矿石铅具有混源特征。可以认为围岩歪头山岩组和梁湾花岗岩体共同为成矿带提供了铅源及成矿物质。
李红梅魏俊浩王洪黎肖广玲彭丽娜王发艳
关键词:铅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
胶东郭城地区脉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斑晶EPMA研究:对岩石圈演化的启示被引量:22
2008年
胶东郭城地区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区高密度侵位闪长玢岩-二长斑岩-煌斑岩.为了从微区角度限定脉岩成因及形成时代,对斑晶矿物和锆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LA-ICP-MSU-Pb定年研究.岩相学研究见角闪石斑晶包裹黑云母及出现长针状磷灰石现象,矿物化学结果显示辉石及角闪石斑晶幔部均出现了MgO(Mg#),Cr2O3含量急剧升高的组成特点,斜长石斑晶具有反环带,揭示脉岩为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具有典型岩浆生长振荡环带,测年结果表明二长斑岩(GS1)和闪长玢岩(GS2)分别形成于(114±2)和(116±1)Ma,出现了部分胶北地体早期岩浆事件的继承或捕获锆石.两类脉岩锆石REE组成类似,Nb/Ta比值接近,暗示一致的岩浆源区.锆石HREE富集及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源区未有石榴石出现.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显示胶东矿集区不同类型金矿区内脉岩侵位及金矿化具有相同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胶东地区强烈的壳幔作用及岩石圈底侵减薄发生在早白垩世,与中生代早期的拆沉作用代表了岩石圈巨厚减薄的不同阶段.
谭俊魏俊浩郭玲利张可清姚春亮陆建培李红梅
关键词:脉岩锆石壳幔作用岩石圈减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