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孕早期绒毛和蜕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的初步研究
- 2010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相关技术分析孕早期胚胎绒毛和蜕膜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探讨胚胎植入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1-5月期间,正常妊娠10周在本院行人工流产者的胚胎绒毛和子宫蜕膜组织各20例。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者的胚胎绒毛和蜕膜的蛋白质组。考马斯亮蓝显色,PDQuest2DE软件分析。结果图像分析测得绒毛与蜕膜凝胶的匹配率蜕膜达45%,在等电点pI4~7、相对分子质量(14.40~116.00)×103范围内,分离得到正常早孕绒毛蛋白点大约680个,蜕膜蛋白点大约621个,其中至少33个蛋白点在绒毛中的表达量高于蜕膜3倍以上,27个蛋白点在蜕膜中的表达量高于绒毛3倍以上,利用质谱相关技术鉴定出7个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点。结论早期胚胎绒毛和蜕膜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可能是胚胎植入的一个原因。
- 李红梅龙玲邓丽姚春莉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绒毛蜕膜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新生儿出生缺陷4例
- 2010年
- 俞炽阳龙玲王凤英何畏李玉艳李红梅屈宗银李敏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重复IVF/ICSI-ET治疗对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复IVF/ICSI-ET治疗对卵巢反应性影响以及提高重复周期临床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本中心97例不孕症患者208个长方案超促排卵IVF/ICSI-ET治疗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第1次IVF/ICSI-ET治疗相比,第3次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42.9%,P<0.05),但在获卵数、MⅡ卵、胚胎形成以及优质胚胎获得上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宫腔镜检查或子宫内膜清创术后,第2次治疗时,子宫内膜声像清晰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声像仍然欠清晰者(38.5%vs16.7%,P<0.05);经输卵管切除术和造口术后的IVF/ICSI-ET治疗临床妊娠率为54.5%,明显高于输卵管积液穿刺术者20.0%(P<0.05)。结论在3个VF/ICSI-ET治疗周期内,卵巢反应性无明显改变。重复超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应更加关注盆腔情况与子宫容受性的改善,提高临床妊娠率。
- 何畏俞炽阳李红梅王凤英龙玲彭倩姚春丽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反应性
- 适当的降调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长方案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8年1-12月185例因不孕不育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长方案治疗周期共187个。根据促性腺激素使用前患者是否达到降调标准,分为达标组(n=95)与未达标组(n=92)。分析比较2组患者年龄、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e,Gn)剂量、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94%和32.61%,达标组显著高于未达标组(P<0.05);继续妊娠的观察中,二者的流产率无明显差别;达标组使用GnRH-a和Gn的剂量略大于未达标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资料显示两组的获卵数、MⅡ卵数以及受精率均较接近,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优质胚胎获得率的对比中,达标组(43.70%)明显高于未达标组(31.80%)(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长方案治疗中,垂体降调节达标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未达标者。可见降调节是否充分和适当对助孕治疗的结局有重要意义。本中心现行的降调节标准是适宜的。
- 何畏俞炽阳王凤英李红梅龙玲曲宗银邓丽姚春丽
- 关键词:降调节GNRH-A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长方案
- 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妇产科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在对2004级本科生妇产科教学中将课程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病例教学法,另一组则进行典型病例教学,期末通过40个单选题进行测评记忆理解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教学效果均明显,教学督导对课堂及教员反应进行测评,教员满意率均达95%以上。结论病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典型病例教学可能更吸引学生的关注,课堂互动好,且有助于提高和维持整体教学水平。
- 李俊男李玉艳俞炽阳常青李红梅龙玲
-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妇产科教学典型病例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不同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在本生殖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414例患者资料,按获卵数不同分为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n=79)、正常反应组(6~15个,n=239)及高反应组(≥16个,n=96),对临床结局与获卵数、年龄、用药、激素水平、受精率及优胚率等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25.3%)明显低于正常反应组(41.4%)及高反应组(43.8%)(P<0.05),而周期取消率(20.0%)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2.9%)和高反应组(5.2%)(P<0.05)。临床结局与年龄、获卵数、ET日内膜厚度及ET优胚数显著相关(r分别为-0.145、0.150、0.141、0.215,P<0.01),卵巢低反应组与其他组间年龄、HCG日的E2、LH、ET日E2、P/E2比值、2PN数、胚胎数、优胚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卵巢反应性(获卵数)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而年龄是影响获卵数的重要因素,提高卵巢反应性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 李玉艳何畏俞炽阳王凤英龙玲屈宗银李红梅邓丽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反应获卵数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