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61 被引量:59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土地利用
  • 11篇雨林
  • 10篇气候
  • 8篇热带季节雨林
  • 8篇季节雨林
  • 7篇土地利用变化
  • 7篇土壤
  • 6篇公路
  • 5篇遥感
  • 5篇热带雨林
  • 4篇径流
  • 4篇降水
  • 3篇生态效应
  • 3篇碳密度
  • 3篇雾水
  • 3篇西双版纳热带...
  • 3篇橡胶林
  • 3篇林冠截留
  • 3篇景观格局变化
  • 3篇景观指数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南林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61篇李红梅
  • 33篇马友鑫
  • 26篇刘文俊
  • 25篇刘文杰
  • 15篇段文平
  • 12篇张一平
  • 8篇刘玉洪
  • 7篇郭宗锋
  • 4篇曹智伟
  • 3篇张克映
  • 3篇孙燕瓷
  • 3篇张强
  • 3篇郭宗峰
  • 2篇冯石
  • 2篇秦占芬
  • 2篇李鹏菊
  • 2篇李增加
  • 2篇沙丽清
  • 2篇王昌命
  • 2篇罗红

传媒

  • 10篇云南大学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林业科技
  • 2篇气象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热带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云南热作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6篇199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40余年气候变化被引量:11
2001年
利用设置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的勐仑气象站 40余年 ( 1 959~ 2 0 0 0年 )的资料 ,统计分析勐仑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40余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上升率 0 2 0 2℃ / 1 0年 ,升温主要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其中干热季 ( 3~ 4月 )升温最为显著。不同年代 ,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上升率有所不同。年降水量从 50年代到 80年代以 53 0mm/ 1 0年速度下降 ,80年代末期降水量达到历史最低值 ,90年代降水量显著回升。相对湿度为明显下降趋势 ,干热季下降显著。日照时数变化稍复杂 ,有近似二次曲线的变化。勐仑地区气候变化的原因 ,主要是在大气候变化背景下 。
李红梅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带森林气温降水
西双版纳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对植被碳贮量影响研究
本文基于RS、GIS技术,以及利用遥感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开展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碳贮量影响的研究,这对于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碳贮量变化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文主要...
李红梅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碳贮量碳密度热带地区
文献传递
采用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估算RUSLE模型中地形因子探讨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基于AML的提取坡长值的新方法——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对贵州省毕节地区5个不同范围区域的DEM数据进行坡长值、地形因子的提取,并与基于AML的迭代累计坡长法和基于C++的迭代累计坡长法对提取坡长值的时间消耗、地形因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AML的最大溯源径流路径法能够实现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中坡长值、地形因子的提取,可达到与迭代累计坡长法相同的效果;与基于AML的迭代累计坡长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大大减少了提取坡长值的时间消耗,可实现基于AML的坡长值、地形因子提取在大范围区域上的扩展;与基于C++的迭代累计坡长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时效和结果相当,程序编写简单,容易修改和调试,能更普遍应用于GIS用户.
罗红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
关键词:地形因子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研究被引量:42
2001年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 ,林下露水的形成迟于林上 3~ 4 h,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变浓、下沉而来。夜间 ,雾形成前 ,气温高于叶表温 ;雾形成后 ,气温则低于叶表温 ,且气温及叶表温均有回升。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 ,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 ,这对热带雨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
刘文杰张克映王昌命李红梅段文平
关键词:林冠层小气候特征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被引量:59
2008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利用6个时期的MSS/TM/ETM影像和1:50000DEM数据分析了1976~2007年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形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31年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有林地面积由1976年的69.0%下降到2007年的43.6%,橡胶园面积由1976年的1.3%增加到2007年的11.8%:2)有林地在海拔1600m以下不断减少,而橡胶园的海拔分布上限则持续增加,由1976年的1000m上升至2007年的1400m,面积在400~1000m处占优。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m,在600m之上迅速减少;3)各坡度带上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橡胶园则逐年增加,而灌木林与旱地则先升后降;橡胶园、农业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区域,坡度越大,有林地越多;1988年后,橡胶园面积在坡度5°以下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坡度大于5°的区域持续扩张;4)坡向对橡胶园与农业用地等分布的影响较大,南坡的橡胶发展最为迅速,且有向北坡发展的趋势。有林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大,旱地在北坡分布比例较小。人口增加与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的不断扩展是导致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因素。要实现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经济种植园的盲目扩张,科学合理垦殖,保护热带森林。
李增加马友鑫李红梅彭明春刘文俊
关键词:DEM海拔坡向橡胶园森林砍伐
热带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对比研究
<正> 本文利用4年(1999~2002)的雾水截留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进行了研究。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全年由林冠截留的雾水分别达89.4±13.5mm和18.6±2.5mm(平均...
刘文杰张一平刘玉洪李红梅段文平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
文献传递
西双版纳橡胶产量的模糊综合评判预报被引量:4
1997年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选择8个气象因子对橡胶产量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准确率较高,通过实例运算,拟合率达100%。
刘文杰李红梅段文平
关键词:橡胶气象因子模糊综合评判橡胶树
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字化1965年的地形图和对1976年、1988年、2003年三期Landsat MSS/TM/ETM卫星影像的解译得到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信息,进而在Arc 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几种景观指数,结合该区域民族分布和传统习俗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民族传统习俗的影响也很大:靠近坝区的山区居民以傣族为主,人口密度较大,森林覆盖率却较高;距离坝区较远的山区,主要是山地民族,人口密度小,但森林覆盖率也小,民族因素对森林以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要大于人口因素。政策对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影响较大,从1965-2003年,流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很大变化,1965年、1976年、1988年和2003年4年中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都是有林地,但有林地面积在减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增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干扰增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增大的趋势。
郭宗锋马友鑫李红梅刘文俊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双酚A类似物的雄性生殖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1年
聚焦BPA类似物对雄性动物的生殖毒性研究,分析双酚S、双酚F、双酚AF、双酚B和双酚E对哺乳类实验动物睾丸及组织结构、附睾重量及组织学结构、激素水平、精子参数等常规指标的影响,考察关于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研究.研究发现,不管暴露剂量高低、暴露方式的差异或是动物种属的不同,所有BPA类似物的暴露都显示阳性结果,这与BPA雄性生殖毒性尚有争议的事实形成对比,暗示这些BPA类似物具有比BPA更明显的雄性生殖毒性.总体来看,目前的BPA类似物雄性生殖毒性的数据只局限在有限的几个实验室,且实验的质量控制难以评价.因此,BPA类似物的雄性生殖毒性的数据还需要更多实验室的验证,并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动物实验的质量,以获得更加可靠且可重复的结果.
李红梅熊忆茗徐海明李圆圆李圆圆秦占芬
关键词:双酚A类似物雄性生殖毒性
景洪市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高温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被引量:12
1998年
利用景洪市城郊长期对预测气象资源(1964 ̄1994),分析了景洪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对城市高温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表明,进入80年代以来,景洪市热岛效应日趋明显,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即干季强于雨季,干季的夜间强于白天,雨季的白天强于夜间;热岛效应不仅增大了市区高温强度,同时增多了高温日数;减缓热岛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绿化建设。
刘文杰李红梅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防御对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