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

作品数:54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教学
  • 9篇血压
  • 9篇红外
  • 8篇高血压
  • 8篇红外热像
  • 7篇自发性高血压
  • 7篇自发性高血压...
  • 7篇高血压大鼠
  • 6篇血管
  • 6篇增龄变化
  • 6篇胚胎
  • 6篇胚胎学
  • 6篇教育
  • 5篇组织化学
  • 5篇细胞
  • 5篇红外辐射
  • 5篇SHR
  • 4篇电镜
  • 4篇动脉
  • 4篇形态学

机构

  • 54篇武警医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作者

  • 54篇李红
  • 28篇吕少文
  • 23篇徐鹏霄
  • 22篇何文彤
  • 14篇金迅
  • 14篇赵丽君
  • 12篇江涛
  • 10篇王英慧
  • 9篇庞奕晖
  • 6篇孙昭英
  • 6篇张国权
  • 6篇李积胜
  • 4篇张诗武
  • 3篇贾桂林
  • 3篇徐健
  • 2篇江涛
  • 2篇任仲一
  • 2篇赵宏伟
  • 2篇凌凤东
  • 2篇王鹏

传媒

  • 12篇武警医学院学...
  • 4篇武警医学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四川解剖学杂...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全国高等医学...
  • 1篇第五届全国生...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诊断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的定位定量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旨在探索临床诊断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的表达规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SARS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用远红外热成像仪,采集临床诊断SARS病例躯干正前位红外热图,16级色码表达,半自动定位、定量,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临床诊断SARS病例色码分布可分为五型。②各型全胸区平均温值依次为:弥散型30.19℃;蝶翼型29.48℃;靶心型29.28℃;节段型29.14℃。各区平均温值依次为:腋中区30.46℃;左季区29.88℃;右季区29.77℃;锁上区29.72℃;颈前区29.67℃;胸肋区29.60℃;胸前区29.27℃。③各型、各区峰值温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IRI)具有明显的定位特征和定量规律;红外热成像(IRI)技术可较准确表达SARS病例生理、病理状态的多元信息。结论合理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SARS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吕少文李红贾桂林王英慧何文彤
关键词:SARS红外热成像
不同年龄组大鼠心冠状动脉的电镜观察
1997年
不同年龄组大鼠心冠状动脉的电镜观察李红(天津武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为探讨心冠状动脉壁结构的增龄变化,我们在观察人冠状动脉增龄变化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组大鼠心冠状动脉做了初步观察。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只,其中幼年组3只(2个月,重100g),...
李红
关键词:电镜观察不同年龄组增龄变化亚显微结构平滑肌细胞构筑
NPY神经纤维与软脑膜及室管膜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5年
为了观察神经肽Y(NPY),神经纤维在脑表层、室管周围的分布特征,探讨NPY神经末梢与软脑膜、室管膜及脑脊液的关系,分析脑脊液中NPY的来源部位及NPY释放的形态学基础,对12只SD大鼠脑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大脑皮质浅层有着十分密集的NPY神经纤维分布,其末梢穿过软脑膜伸向蛛网膜下腔;在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也有丰富的NPY神经纤维分布。作者认为这部分NPY神经属于接触脑脊液神经,是由该组织向脑脊液中释放NPY。
徐鹏霄李红李积胜
关键词:神经纤维软脑膜室管膜
TGF-α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脑肾内的表达
2006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血压升高前后心、脑、肾靶器官内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α,TG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幼年和成年SHR大鼠及幼年和成年正常血压对照组京都Wistar大鼠(Wistar-Kyoto,WKY)心、脑、肾TGF-α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观测。结果:4组大鼠心、脑、肾内均观察到TGF-α阳性细胞,阳性反应产物呈棕色颗粒状。在脑内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在心内分布于心肌细胞中,在肾分布于肾小球足细胞中。对上述3个器官阳性细胞数、积分光密度和灰度值的测量结果显示WKY幼年和成年组及SHR幼年组3组间阳性细胞数及其灰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年SHR组阳性细胞数及其灰度较其他3组均高(P<0.05)。结论:成年SHR的TGF-α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时阻力血管的重塑。
李红徐鹏霄孙昭英
关键词: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Α
临床诊断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的定位定量研究
目的旨在探索临床诊断SARS 病例红外热成像的表达规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SARS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用远红外热成像仪,采集临床诊断SARS 病例躯干正前位红外热图,16级色码表达,半自动定位、定量,统计学处理。结...
吕少文李红贾桂林王英慧何文彤
关键词:SARS红外热成像
文献传递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温度的变化规律
2004年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医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造模2,4,6,8wkCCl4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肝脏温度,肝组织芯片行苏木素-伊红、天狼猩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的表达. 结果:正常大鼠肝右叶2,4,6,8 wk平均温度为28.1±1.0℃,27.2±0.8℃,30.7±1.0℃,29.1±0.7℃.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2 wk肝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t=-2.518);模型组4 wk与对照组肝无明显差异,模型组6,8 wk肝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t=3.773, P<0.01 t=4.998);模型组2 wk病理变化以炎症及肝细胞变性为主,模型组4 wk间质成分增生明显,纤维化逐渐形成,模型组6 wk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隔形成,模型组8 wk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模型组2,4,6,8 wk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表达逐渐增多,2,4 wk以Ⅲ型胶原增加为主,4,8 wk 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 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肝温度呈规律性变化.
江涛吕少文张诗武李红庞奕辉何文彤
关键词:肝纤维化大鼠鼠肝肝组织鼠模型
应用PowerPoint制作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被引量:2
2003年
对应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的体会做了简要介绍.首先,收集各种优质图片、图像素材、撰写文字脚本;其二整体构思,包括背景选择、页面设计、文字和图像设计;其三,课件的修饰、加工和美化图像及其背景.
李红金迅吕少文赵丽君
关键词:POWERPOINT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教学内容
大鼠中枢神经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的来源及其分泌的形态学基础 ,了解中枢神经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方法 :将 1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脑冠状位切片行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对环脑室系统及脑表面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作了观察。结果 :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水管和第三脑室 ( 3V)。在中脑水管 ,触液神经纤维来自中脑的中央灰质 ,特别是其背外侧部 ;来自脑干的被盖背外侧核和中缝背核。在 3V ,NOS阳性纤维主要来自室周核、室旁核 ,NOS阳性胞体有位于室管膜下 (远位 )、膜内和膜上 3种。阳性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室管膜内。在中央管、第四脑室底、脑表面也有少量触液神经元。结论 :脑脊液中的NO来自室管周及脑表面NOS触液神经元之合成和分泌。
李红徐鹏霄赵丽君汪超王鹏贺智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触液神经元组织化学形态学
大鼠心冠状动脉系统神经肽Y年龄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不同月龄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含神经肽Y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其衰老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具有丰富的神经肽Y能神经分布.在冠状动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上,神经纤维较稠密,主要呈环状或网状分布,在血管围周形成较多束、丛、网,并伸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的神经网络分布.部分神经纤维的游离末梢有穿过血管内膜伸向腔面的迹象.在细小的冠状动脉分支上,神经纤维密度减低,主要沿血管长袖是纵向分布.两侧冠状动脉系统神经肽Y能纤维分布形式及密度没有差别.老龄组动物,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神经肽Y能纤维密度趋于下降,纤维变细,呈断续状,膨体数量减少,免疫染色变浅、此外,在心内发现了神经肽Y能神经节.
徐鹏霄李红李积胜赵根然凌凤东
关键词:心脏冠状动脉神经纤维增龄变化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血压升高前、后肾内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高血压时肾毛细血管稀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幼年(6周龄,n=15)和成年(12月龄,n= 15)SHR大鼠及幼年(6周龄,n=10)和成年(12月龄,n=10)同系正常血压对照组京都Wistar大鼠(Wistar-Kyoto, WKY)肾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在4组大鼠的肾内均观察到了VEGF阳性反应,反应产物呈棕色颗粒状,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的足细胞和球内系膜细胞中,其中12月龄SHR组表达水平较其它3组高,阳性细胞数多及灰度值高(P<0.05),而6周龄和12月龄WKY及6周龄SHR 3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成年SHR大鼠血压的升高,肾小球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是对高血压所致的肾毛细血管减少的一种反应,高表达的VEGF可对抗由于缺血缺氧诱导的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微血管再生;但高表达的VEGF由于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很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时的肾损害。
徐鹏霄孙昭英李红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稀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