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云

作品数:35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媒介
  • 7篇波兹曼
  • 6篇尼尔·波兹曼
  • 5篇媒介生态
  • 4篇广告
  • 3篇生态学
  • 3篇生态学研究
  • 3篇垄断
  • 3篇媒介生态学
  • 3篇媒体
  • 3篇课程
  • 3篇技术垄断
  • 3篇公共
  • 3篇广告学
  • 3篇广告学专业
  • 2篇电视文化
  • 2篇议题
  • 2篇隐喻
  • 2篇隐喻功能
  • 2篇融媒体

机构

  • 28篇河南工业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3篇李晓云

传媒

  • 9篇新闻界
  • 5篇青年记者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新闻知识
  • 2篇视听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管理科学
  • 1篇传媒观察
  • 1篇新闻论坛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科技传播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认识——评《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2019年
从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角度出发,基于"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更生动、更形象、更本质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和原理的途径,对整体上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版)一书由约翰·莫利纽克斯(英)著写、杨倩翻译,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作家及媒体人的双重身份,立足资本主义之后的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视域,并针对媒体范畴下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李晓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媒体视域高校学生中国传媒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被引量:1
2019年
融媒体的诞生,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关联在一起,通过优化配置媒体资源,确保传媒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国家建设的要求。为提高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相关部门应树立融媒体意识,做好网络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政务+新闻+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事业稳健发展。
李晓云
关键词:网络
理工院校广告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被引量:2
2009年
广告学专业起源于我国广告市场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中,它成为中国高等院校中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文科专业之一。在理工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的过程中,它的加入也成为必然。但是,在一窝蜂的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过于僵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理工院校的广告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为促进中国广告教育改革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李晓云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理工院校课程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广告市场
基于成果导向的全程化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1
2019年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已经成为打造"金课"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为解决现有课程考核主体功利性强,考核内容程式化,考核评价随意、滞后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的全过程课程考核势在必行。基于成果导向的全过程课程考核以目标导向为原则,要求制订目标明确、标准清晰、全员参与和反馈高效的实施方案,建立涵盖立体化的考核内容、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程化的考核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整套的考核体系。改革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指导原则,依据课程性质确定考核方式,依托课程群搭建考核平台,搭建完善、及时的评价反馈渠道。
李晓云
关键词:课程改革
公共领域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网络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公共性问题讨论与解决的互动平台,本文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并指出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批判的氛围和公共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网络媒介、各类社会问题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公民都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构性力量。由此,在公民精神的宣传与引导、理性公众舆论的培养、政府畅通民意与"官意"的交往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李晓云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公共领域公共价值
电视媒介的结构及其隐喻功能的实现被引量:1
2011年
电视依靠自身的潜在结构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观点、态度和影响,而它的潜在结构影响并形成了电视媒介的隐喻:制造事件强调了电视媒介所带来的一种情感的喧嚣;叙事模式分析了电视媒介对于深刻思想的摧毁;而电视的教育哲学从根本上了根除了印刷术培养起来的教育精神。
李晓云
关键词:电视媒介结构隐喻
媒介技术的变迁及其隐喻功能的实现被引量:7
2010年
媒介的表现往往会超越自身存在的技术涵义,而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由此实现着自身的隐喻功能。媒介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强大的隐喻功能,重新定义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李晓云
关键词:媒介隐喻
网络参与背景下公共议题的特性与价值呈现被引量:1
2018年
网络平台的日趋完善深刻影响着公共议题的建构,丰富的议题储备,较低的参与成本和公民身份的转换共同促成公共参与行为的日趋成熟。公共议题以其争议性和公共性展示出多元力量的博弈和协商,激发参与者成为社会民主建构的重要力量。基于公共议题的讨论,网络参与启动了民意推动的政策议程建构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权力分散和民意渗透;继而推动了公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和话语权的重新分配,并实现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链接;最终鼓励并督促政府、媒体和公民通过各自努力增进认同和善治,共同实现理性社会的构建。
李晓云
关键词:公共议题网络参与理性社会
“信息茧房”概念外延的合理性考察被引量:10
2021年
基于桑斯坦对不同互动模式信息聚合能力的研究,通过重新审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本文认为应该在保持理性的技术批判的基本态度上,对"信息茧房""单一的信息环境"这一前提条件进行合理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扩展研究空间。基于相似的心理过程和明确的衍生关系,"信息茧房"应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被动的"信息茧房"与过滤气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衍生关系。
李晓云王锋
关键词:概念辨析信息环境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意见的表达与引导被引量:8
2017年
伴随着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日渐成熟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在网络意见表达中呈现出显著的群体传播特色,不断催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酵。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理性参与和政府的积极应对。因此,公众意见的有效表达与实现对畅通民意与"官意"交往具有重要意义。以厘清公众意见的相关概念为前提,探讨网络平台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寻求公众意见有效性实现的路径选择。
李晓云
关键词:网络公众意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