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云
- 作品数:59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WT1基因表达。结果 10例正常人未检测到WT1基因的表达。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中有11例阳性(36.67%),根据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值分期,Ⅰ期未测到WT1基因阳性表达,Ⅱ期阳性率36.36%,Ⅲ期阳性率63.64%,对WT1基因的相对量分析发现从Ⅰ~Ⅲ期WT1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各期间均有差异。结论 RT-PCR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另外一个风险评估指标。
- 鲍杰李晓云方敏聂泽强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WT1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泊沙康唑肠溶片抗真菌初级预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泊沙康唑肠溶片初级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化疗期间的145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根据抗真菌预防药物分为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69例和对照组(伏立康唑预防)76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特征、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预防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45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1例发生IFD,发生率为1.4%,为确诊病例。对照组患者中9例发生IFD,其中确诊2例,拟诊2例,未确定5例。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IF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84,P=0.014)。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11.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应用泊沙康唑肠溶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进行IFD初级预防,能够显著降低IFD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且可以耐受。
- 李可芯李晓云赵薇薇刘瑶董秀帅刘娟王连杰陈丽艳高新宇王巍
-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
- G-CSF结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及MDS-RAEB
- 以往人们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有G-CSF 受体,使用G-CSF 可使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不能在化疗开始阶段使用。近几年实验研究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阿糖胞苷和G-CSF 混合培养,可增加细胞内...
- 戴海滨王京华李晓云
- 文献传递
- WT1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9年
-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WT1基因表达,并同时记录这3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JAK2基因情况。结果 10例正常人未检测到WT1基因的表达,3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有11例阳性(36.67%)。根据血红蛋白值分期,Ⅰ期未测到WT1 mRNA的表达,Ⅱ期阳性率36.36%,Ⅲ期阳性率63.64%,对WT1基因的相对量分析发现:从Ⅰ~Ⅲ期WT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各期间均有差异,JAK2基因阳性率在3个分期中逐渐增加,经t检验每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JAK2基因阳性率与分期进展有关。RT-PCR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一个风险评估指标。
- 陈汉宸李晓云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WT1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JAK2基因
- P-g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P-糖蛋白 (P- g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 ,评估 P- gp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 2 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抗 P- gp单克隆抗体 U IC2及 CD3、CD5 、CD7、CD1 0 、CD1 9、CD1 3 、CD1 4 、CD33 、CD34的表达 ,被检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幼稚细胞数≥ 5 0 % ,并设非耐药细胞系 K5 6 2为阴性对照。结果 :2 0例 AL L患者中 8例 P- gp表达阳性 ,12例 P- gp表达阴性。 P- gp阳性表达率为 40 %。髓系抗原表达阳性者 P- gp阳性率为 33.3 % ,髓系抗原表达阴性者 P- gp阳性率为 45 .5 % ,P>0 .0 5。 2例急性 T淋巴细胞白血病 CD7表达阳性 ,且 P- gp表达皆阳性。 P- gp阳性组 8例患者中 5例治疗有效 ,P- gp阴性组 12例中 10例治疗有效 ,P- gp表达阳性者中 3例 6月内复发。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 gp阳性表达率为 40 % ;P-gp表达与髓系抗原表达无相关性 ,与 CD7表达有关 ;P- gp表达阳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有相关性 ,P-gp表达阳性者易早期复发。
- 李晓云孟德润刘芳戴海滨李璐璐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急性单克隆P-糖蛋白多药耐药
- 巨幼细胞性贫血伴骨髓Coombs试验阳性2例被引量:1
- 2004年
- 王京华张延清李晓云
- 关键词:贫血巨幼红细胞性COOMBS试验
- 肝素、长春新碱及激素治疗TTP疗效分析
- 目的:观察肝素、长春新碱及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并探讨肝素在TTP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0例TTP患者,均采用了肝素、糖皮质激素、长...
- 王京华张延清李晓云戴海滨刘娜郭博苏雁华王芝琪
- 文献传递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ITP并发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的收治的72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应用糖皮质激素第一天开始观察15天,观察组自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始即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不常规应用抗生素,以出现感染症状即开始应用抗生素,同时定为观察终止。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38.89%,对照组为69.44%,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发生部分的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尿路感染。结论: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率。
- 宋燕李晓云陈曦于丽倩黄睿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老年
- 80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结果。方法80例SMF患者采用网状纤维染色(Gomori),并根据阳性结果判定纤维化程度。结果80例患者其主要病因为造血系统恶性疾病(87.5%),以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最多(占32.5%)。就诊时网状纤维阳性程度以"+ +"~"+ + +"为主。患者就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初诊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应行骨髓活检检查,并在判断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骨髓活检,以判断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是否合并骨髓纤维化,判定患者病情预后情况。
- 董家蔷张剑聂泽强王京华李晓云
-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继发性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
-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RT-PCR)检测K562白血病细胞系、7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表达。结果:60例初治或复发AL中有44例患者高表达WT1基因,阳性率73.3%。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率分别为70.8%和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完全缓解(CR)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CR后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复发后又显著升高。结论:用NestRT-PCR测定WT1基因的表达可用作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一项指标。
- 李晓云李洪滨张丽杰孙文洲马文杰
- 关键词:白血病WT1基因微小残留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