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 作品数:32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生产工艺对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在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引发清开灵不良反应的潜在原因,并提出相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以期为保障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理论基础。
- 李彩霞王英姿周海燕孙秀玉冯艾灵段飞鹏张胜海
-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
- 柿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究柿叶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异鼠李素,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芦丁。[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张胜海王英姿段飞鹏李彩霞王玥孟繁蕴
- 关键词:柿叶化学成分黄酮
- 《中药药剂学》递进式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 2013年
- 分析了《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并实施了"认识实习→中药药剂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试上岗实习"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结果表明:《中药药剂学》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作了新的尝试。
- 王英姿倪健杜守颖王玥孙秀玉李彩霞
-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递进式教学
- 生物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概况
- 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目前生物制药产业的研究成果数量增长迅速,生物技术新药在新药研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新药研发主流,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
- 张秀婷王英姿段飞鹏李彩霞王晴冯艾灵孙秀玉张胜海
-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行业
- 文献传递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肝肾毒性评价应用进展
- 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各种生物体液或组织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来评价外源性刺激物对机体带来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代谢组学的研究情况,在分析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肝肾毒性评价优势的基础上,重点...
- 李凤英王英姿王晴张秀婷张春泥李彩霞段飞鹏
-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
- 文献传递
- 中药制剂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 近年来,血清药理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药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中,中药制剂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本文综述了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的优势与特点,以及其研究现状及进展...
- 贺葵邦王英姿陈丽丽张胜海冯艾灵孙秀玉段飞鹏李彩霞
- 关键词:中药制剂血清药理学药理作用
- 文献传递
- 中药复方作用研究的新突破点——网络药理学
- 中药复方体现了中医理论整体性和系统调控的思想和特点,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用药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协同作用的特点,使中药复方的研究发展遇到了困阻。网络药理学是近...
- 李彩霞王英姿冯艾灵孙秀玉张胜海段飞鹏王晴张秀婷
- 文献传递
- 中药巴布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 中药巴布剂是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在临床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报道中,中药巴布剂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患者的欢迎.本文针对巴布剂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中药巴布剂作为药物透皮制剂,...
- 张胜海王英姿冯艾灵贺葵邦孙秀玉段飞鹏李彩霞
- 关键词:中药剂型巴布剂凝胶膏剂
- 文献传递
- 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22
- 2013年
- 分析并总结了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CDIO教学理念结合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了包括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结构、实验内容的安排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 王英姿倪健杜守颖王玥李彩霞
-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到含药内相中,恒速搅拌至澄清透明,得苦参地龙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考察纳米乳的形态和粒径。以NP700为基质,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并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苦参地龙纳米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20.6 nm,含量稳定。苦参地龙纳米乳、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苦参地龙水溶液、苦参地龙水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148 4,0.118 3,0.030 6,0.032 1 mg·cm-2·h-1。结论:苦参地龙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24 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水溶液、水凝胶,可为苦参地龙药对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 贺葵邦王英姿冯艾灵段飞鹏李彩霞孙秀玉
- 关键词:苦参地龙透皮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