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良

作品数:14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保护区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5篇相机
  • 5篇红外相机
  • 3篇兽类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群落
  • 3篇物种
  • 3篇金丝猴
  • 3篇川金丝猴
  • 2篇植物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旅游
  • 2篇戈壁
  • 2篇国家公园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多样性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蒙古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李广良
  • 10篇李迪强
  • 5篇王秀磊
  • 5篇薛亚东
  • 4篇李佳
  • 3篇张于光
  • 3篇丛静
  • 3篇卢慧
  • 3篇薛亚东
  • 2篇肖文发
  • 2篇刘芳
  • 2篇金崑
  • 2篇刘晓
  • 1篇李全宏
  • 1篇李萍
  • 1篇张宇
  • 1篇周芸芸
  • 1篇唐军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分析了植物群落种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α多样性,乔木层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呈单峰格局,草本层在较高海拔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单峰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呈沿海拔先升高而后降低的单峰格局。
李广良薛亚东张于光宿秀江杨敬元王秀磊李迪强
关键词:川金丝猴栖息地群落结构
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红外相机数据库建设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发展和普及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诸多机会。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在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增设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专栏,并通过门户网站"中国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http://www.papc.cn/)对外发布,向公众开放,可以随时查阅、下载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平台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建设进展,包括所监测的自然保护区、监测方案、数据规范存储、标准化分析、成果介绍、工作计划等内容。2010–2019年间,该平台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全国13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开展兽类和鸟类资源调查,累计27.25万个有效工作日,共拍摄到8.41万张独立图像,经鉴定有80种野生兽类和200种野生鸟类,并利用这些数据对野生动物行为、稀有物种探测、人为干扰,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子平台牵头单位将筹建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红外相机调查设计、监测技术、数据格式等统一标准化方案,逐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
李佳王秀磊杨明伟陈大祥王晓菊罗平刘芳薛亚东李广良张于光张宇李迪强
关键词:物种名录自然保护地数据共享
软包装松口蘑护色技术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3种护色剂对软包装松口蘑的护色效果。[方法]以维生素C、二氧化氯和亚硫酸钠为护色剂,对软包装松口蘑进行护色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添加量、温度和时间对维生素C护色效果的影响,并对3个影响因素用响应面法建立相关模型,确定维生素C护色的最佳条件。[结果]3种护色剂的对比试验表明,维生素C的护色效果好,而二氧化氯与亚硫酸盐不适用于松口蘑的护色。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表明,维生素C的最佳护色条件确定为:将盐渍原料投入菇重3倍的清水中,按菇重9.2 g/kg比例加入维生素C,加热至91℃护色20 min,然后脱盐,可取得理想护色效果。[结论]维生素C在松口蘑护色中对控制非酶褐变效果明显,护色效果好,作用时间长。
李广良李全宏李迪强
关键词:软包装松口蘑护色
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
2024年
[目的]调查蒙古国珍稀濒危动物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为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的精准保护、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补饲点、水源点和兽径/通道处布设的118台红外相机数据进行分析,编制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名录,采用分布强度指数和相对多度指数分析戈壁棕熊及其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分布强度和相对多度,比较主要兽类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调查累计59271个红外相机工作日,鉴定出兽类6目13种、鸟类10目48种。兽类以荒漠生境典型物种为主,也包括干旱山地生境物种和部分古北界、全北界广布种;鸟类涵盖典型荒漠、半荒漠和干旱草原鸟种以及山地裸岩区典型鸟种和典型湿地鸟类。鸟类中19种为当地留鸟,占全部鸟种数的39.6%,其余29种为候鸟,仅在迁徙季短期停留于戈壁中的各绿洲。获得主要兽类独立照片23312张,蒙古野驴的独立照片数最多,其次为野骆驼、戈壁棕熊。戈壁棕熊的分布强度表现为从保护区东部到西部逐渐降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分布强度呈从西部到东部减弱趋势;食肉动物中各物种在不同绿洲呈现不同分布强度。10种大中型兽类中,戈壁棕熊相对多度指数(20.61)最高;食草动物中,蒙古野驴相对多度指数(17.26)最高。[结论]大戈壁保护区主要兽类分布强度在不同绿洲间存在差异,可能与其生境选择偏好和捕食者/猎物的分布有关,也是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群落竞争共存机制作用的体现。多数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间的相对多度指数存在差异,尤其是有蹄类物种,对水源表现出明显依赖性。建议围绕水源点开展持续监测,进一步摸清大戈壁保护区A区的物种多样性
薛亚东孙戈李佳德力格尔其木格·达瓦苏仁阿木古郎·洛布桑金巴李广良李广良金崑肖文发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红外相机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军功分区兽类资源被引量:9
2016年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军功分区位于青海省玛沁、同德、兴海3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峡谷地带(99°14′–101°13′E,34°18′–35°29′N),是一个以保护和恢复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维持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7.1万ha。
李佳刘芳张宇李广良李迪强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红外相机保护生物多样性
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木贼麻黄、大白刺和小果白刺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2025年
【目的】分析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木贼麻黄、大白刺和小果白刺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从食源植物角度为戈壁棕熊的保护、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Atas Inges(AI)、Shar Khuls(SK)和Tsagaan Bogd(TB)3个绿洲复合体及周边,根据木贼麻黄、大白刺和小果白刺分布区域的地势、地形等布设样地和样线,调查3种植物的种群结构;应用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滑技术,编制3种植物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存活和死亡率曲线;通过种群动态量化分析方法,量化种群结构动态变化;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木贼麻黄和大白刺Atas Inges种群密度最高,Shar Khuls种群密度最低;小果白刺Tsagaan Bogd种群密度最高,Atas Inges种群密度最低。2)在当前演替阶段,木贼麻黄Atas Inges、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均以中龄个体为主,Atas Inges种群呈增长型,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呈衰退型;大白刺和小果白刺Atas Inges、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均以幼龄和中龄个体为主,种群呈增长型,但大白刺Shar Khuls种群和小果白刺Atas Inges种群幼苗显著不足。3)木贼麻黄和大白刺Atas Inges、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及小果白刺Atas Inges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小果白刺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Ⅰ型。4)3种植物所有种群的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各龄级死亡率呈波状上升趋势。5)木贼麻黄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结构不够稳定,Shar Khuls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的敏感性较强;大白刺和小果白刺各种群结构稳定,但对外界随机干扰的敏感性均较强。【结论】本研究区域内,在当前演替阶段,木贼麻黄Shar Khuls和Tsagaan Bogd种群呈衰退型,种群结构不稳定,Shar Khuls种群对外界随机干扰的敏感性较强。大白刺和小果白
秦爱丽李广良玛·乌日古木勒薛亚东尼玛扎布·扎布呼兰李佳巴图赛罕·孟和额尔登孙戈音德尔·图布新陶格陶呼肖文发金崑
关键词:木贼麻黄种群结构种群动态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李广良李迪强薛亚东王秀磊杨敬元余辉亮
关键词:红外相机兽类鸟类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典型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和环境解释被引量:6
2016年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气候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不同气候带内的形成机制关注较少。作者沿不同气候带选择了山西庞泉沟、山西历山、河南龙峪湾、湖北神农架以及湖南八大公山等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阔叶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CA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从暖温带的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依次向南到亚热带的湖南八大公山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增加的趋势。CCA和Partial Mantel Test分析都表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不同气候带上植物分布的显著因子。此外,影响暖温带庞泉沟和历山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影响亚热带神农架和八大公山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湿度、p H和土壤硫。因此,不同气候带上水热分配不均以及土壤养分存在的差异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刘晓丛静卢慧蒋军李广良宿秀江王秀磊李迪强张于光
关键词: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环境因子
自然保护区进行索道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初步讨论
2018年
人们对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需求日渐强烈,国家公园的建设中也涵盖不少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览方式的选择是解决生态保护与游览的重要一环,游览索道作为游览方式之一,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全过程管理的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4个阶段科学设计、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生态旅游开发。
李萍李迪强李广良
关键词:索道建设全过程管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调查神农架旅游公路对兽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5年
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利用36台红外相机监测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对兽类活动的影响。红外相机共拍摄到有效独立照片432张,鉴定为20个兽类物种,隶属5目12科。在距离旅游公路0~300和300~600 m两区间,红外相机拍摄率发生显著性变化,拍摄率由17.52%增加到26.89%,表明兽类对公路具有一定的回避效应;旅游公路对4种有蹄类动物的昼夜活动分布影响不同,对斑羚和毛冠鹿的昼夜活动分布影响较大,而对梅花鹿和野猪的昼夜活动分布无明显影响。建议神农架保护区应该全面调查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李佳丛静刘晓周芸芸王秀磊李广良李迪强
关键词:兽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