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山晨

作品数:13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肠癌
  • 6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4篇切除
  • 4篇结肠
  • 3篇便秘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术后
  • 2篇前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癌患者
  • 2篇超低位
  • 1篇单吻合器
  • 1篇低位前切除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动脉
  • 1篇造口

机构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成都肛肠专科...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省第五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李山晨
  • 3篇汪晓东
  • 3篇李立
  • 3篇张琦
  • 3篇杨向东
  • 3篇屈景辉
  • 2篇管秀雯
  • 1篇甘志明
  • 1篇阳川华
  • 1篇李广阔

传媒

  • 6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结肛吻合术中运用单吻合器及双吻合器技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结肛吻合术中运用单吻合器技术(SST)和双吻合器技术(DST)进行吻合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351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SST(n=49)和DST(n=302)进行结肛吻合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与DST组比较,SST组患者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较短(P<0.05),远端切缘长度较短〔(1.83±0.59)cm比(2.07±0.56)cm,P<0.05〕,手术时间较长〔(112.86±39.29)min比(100.10±36.75)min,P<0.05〕,住院费用较低〔(24 350.48±7 812.73)元比(29 455.32±7 869.33)元,P<0.05〕。而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胃管、尿管及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肛门控便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全部获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1例(SST组);远处转移3例(均为DST组);死亡15例(4.27%),其中DST组13例(4.30%),SST组2例(4.08%)。结论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结肛吻合术中SST的远端切缘长度较DST短,适用于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并且其住院费用也较DST低。
管秀雯李山晨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吻合器直肠癌结肛吻合术低位前切除
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术后24 h开始至术后第7天予化瘀通腑法(给予桃红四物汤合大承气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指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指标。结果 (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P<0.01)。(2)术后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增加(P>0.05)。(3)住院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4)住院费用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屈景辉张琦李广阔李山晨杨向东
关键词:化瘀通腑法肠内营养快速康复大肠癌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屈景辉贺佳蓓张琦李山晨陈殿超杨向东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腹腔镜
呼吸试验中甲烷与便秘关系的系统回顾性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有关报道甲烷和便秘关系的文献逐渐增多,相关研究也表明甲烷水平与便秘密切相关。为明确甲烷和便秘的相关性,研究者对目前已积累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系统回顾性Meta分析。文献来自于使用Medline和Embase查找的有关甲烷与便秘相关性的研究,
李山晨
关键词:META分析便秘甲烷MEDLINE
预防性造口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分组,直接保肛未行预防性造口者为A组,联合小肠预防性造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A组术后1、3个月Wexner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1个月A组排便频率、排气失禁、排便失禁评分均低于B组,焦虑评分高于B组(均P<0.05);术后3个月A组排便频率、排气失禁、排便失禁评分均低于B组,焦虑评分高于B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会造成患者术后不良排便习惯增加,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是否应实施预防性造口应综合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决定,而不应常规使用。
汪晓东甘志明阳川华李山晨管秀雯李立
关键词:肛门功能
慢传输型便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便秘是消化道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便秘分为3类[1]:①慢传输型便秘;②出口梗阻型便秘;③混合型便秘。
李山晨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疾病过程混合型
肥胖病儿童便秘和结肠传输时间
2012年
为研究功能性便秘在肥胖病儿童中的发病率,vd Baan-Slootweg等依据罗马指南Ⅲ,通过测量结肠传输时间来评估肥胖病儿童是否存在结肠能动性减弱。共91例年龄8~18岁的肥胖病儿童纳入研究,按随机对照法评价门诊患者与出院患者的肥胖病治疗效果。所有受试儿童均填写一份有关其肠道情况的标准问卷,结肠传输时间(CCT)使用加密的方法记录,
李山晨
关键词:结肠传输时间肥胖病儿童随机对照法出院患者门诊患者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43例(ISR组),接受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31例(LA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和术后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S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AR组[(306.6±25.1)min vs.(239.7±26.4)min,P=0.010];两组患者术后病理T、N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R组、LAR组T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93.5%;两组环周切缘阳性率均为0,ISR组远切缘长度明显优于LAR组[(2.3±0.1)cm vs.(1.4±0.3)cm,P<0.001],随访12~42个月,平均23.4个月,ISR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LAR组[0 vs. 12.9%(4/31),P=0.027],两组均无远处转移;两组术后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口还纳后ISR组和LAR组分别有83.7%和87.1%患者排粪控制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肛门功能及短期疗效满意。
屈景辉贺佳蓓张琦李山晨陈殿超杨向东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回肠造口
对结直肠癌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后的保护: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2年
结肠镜检查能完成检查同时并能切除腺瘤,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为了评估早期结肠镜检查与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德国Rhine-Neckar地区开展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李山晨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检查后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癌发病率
由手术量大的术者行结肠癌择期切除术可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行结肠癌择期手术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是否与术者或医院的手术量有关,研究者从美国国家住院患者样本数据库中选择了2003~2007年期间患结肠癌并首选择期手术切除方案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为来自1 398家医院的已行结肠癌切除术的54000例患者,完成手术的术者有7313位。
李山晨
关键词:择期手术患者结肠癌切除术死亡率成年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