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季衡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胶原
  • 2篇热稳定
  • 2篇热稳定性
  • 2篇交联
  • 2篇共混
  • 2篇共混溶液
  • 2篇甘油
  • 1篇型胶原
  • 1篇异丙醇
  • 1篇粘弹性
  • 1篇生物活性
  • 1篇屈服应力
  • 1篇猪皮
  • 1篇鲨鱼
  • 1篇温度
  • 1篇戊二醛
  • 1篇流变性
  • 1篇流变性能
  • 1篇化妆品
  • 1篇活性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7篇李季衡
  • 5篇李国英
  • 2篇杨维
  • 1篇田荟琳
  • 1篇陈以会
  • 1篇李洋
  • 1篇段炼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皮革
  • 1篇皮革科学与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北京皮革(中...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胶原/异丙醇共混溶液的稳态流变及其触变行为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流变仪考察了异丙醇对胶原溶液稳态剪切、屈服应力和触变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低剪切速率下,异丙醇的浓度对体系的粘度影响较大,在高剪切速率下各体系粘度则对异丙醇浓度不敏感。幂律方程和Carreau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胶原/异丙醇共混溶液的流动曲线,通过粘度系数K、非牛顿指数n和零剪切粘度η0等准确地描述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质。通过屈服应力测试发现,异丙醇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屈服应力,改善了胶原的流动性质,但同时也使体系不稳定程度增加。另外含有1mol/L异丙醇的共混溶液触变面积小于纯胶原溶液,受剪切破坏的结构能较快速恢复,而含有2和3mol/L异丙醇浓度的共混溶液触变面积大于纯胶原溶液,受剪切而破坏的结构恢复慢,溶液不稳定性增加。
李季衡段炼李国英
关键词:胶原异丙醇屈服应力触变
生物活性胶原化妆品的防腐研究进展
本文概述了生物活性胶原化妆品的特性,总结了化妆品防腐的必要性与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及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的特性,并对生物活性胶原化妆品防腐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季衡文潜虎李国英廖知恒杨信诚
关键词:生物活性胶原化妆品防腐剂
文献传递
胶原/甘油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旋转流变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胶原/甘油共混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考查温度、剪切速率和胶原浓度对流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甘油共混溶液是假塑性流体,非牛顿指数n随着甘油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甘油的存在降低了共混溶液对温度依赖性,具体表现为:共混溶液n值的变化范围明显减小,流动曲线稳定。提高剪切速率比升高温度更能有效改善胶原/甘油共混溶液的流动性。体系中胶原浓度的改变,对共混溶液的粘弹性影响较大。
李季衡杨维李国英
关键词:胶原甘油共混流变性能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研究温度对交联胶原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研究了改性前后胶原在升温(25~115℃)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改性前后胶原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降低,峰值向低波数移动,其中酰胺II带的变化最明显,降低了~10cm-1,表明维系胶原三股螺旋结构稳定的氢键被破坏,结构发生改变。在1 515cm-1处自相关峰强度最强,说明温度对酰胺II带的影响最大。与未改性胶原相比,改性胶原的相关程度更弱,表明改性胶原结构受温度影响要小,交联提高了胶原的热稳定性;改性后胶原结构变化的顺序也不一样。由此可见,二维红外相关分析法能提供由温度引起的胶原结构动态变化的微观信息,对进一步研究改性胶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陈以会田荟琳李季衡李国英
关键词:构象变化
甘油对胶原溶液粘弹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甘油对胶原溶液粘弹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胶原/甘油共混溶液的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复数黏度和内耗与频率以及温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油浓度的增加,胶原溶液的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和动态变性温度都提高了。加入甘油后,胶原溶液的复数黏度升高,且呈现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即混合溶液仍是假塑流体。内耗峰处的温度随甘油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甘油浓度达到3mol/L时,1%的胶原溶液的动态变性温度比纯胶原溶液提高了2.88℃。
杨维李季衡李国英
关键词:胶原甘油粘弹性热稳定性
猪皮和鲨鱼混合Ⅰ型胶原性质的研究
2009年
混合鲨鱼和猪皮的Ⅰ型胶原纤维,其集结、成长的纤维重组过程,较单一的鲨鱼或猪皮Ⅰ型胶原纤维样品重组过程快。重组的混合胶原纤维,对比鲨鱼胶原单独组成的胶原纤维而言,有更强的抗熔解和转化为明胶的能力。混合胶原凝胶的变性温度,比鲨鱼胶原凝胶的变性温度高大约10℃,比猪皮胶原凝胶变忤温度低大约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混合胶原纤维的直径太小处于鲨鱼和猪皮皎原纤维之间。混合胶原凝胶的比猪皮胶原凝胶的撕裂强度大,比鲨鱼胶原凝胶的撕裂强度小。混合Ⅰ型胶原凝胶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处于Ⅰ型鲨鱼胶原凝胶和Ⅰ型猪皮胶原凝胶之间。
Yoshihiro NomuraShinzi TokiYasuhiro IshiiKunio Shirai李季衡
关键词:机械强度
戊二醛对胶原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1.0%胶原溶液进行改性,在静态和动态的条件下测定了交联后胶原受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能显著提高胶原的变性温度,静态变性温度由35.5℃提高到39.5℃,动态变性温度由31.1℃提高到35.7℃,分别提高了4℃和4.6℃。胶原溶液的弹性模量G′、粘性模量G□和复数黏度η*随戊二醛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25℃时,G′、G□和η*分别从8.771Pa,8.616Pa和1.957Pa·s增加到25.59Pa,14.41Pa和4.674Pa·s,而滞后能耗tanδ从0.9827减小到0.5635。
李季衡李洋李国英
关键词:胶原戊二醛交联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