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友勇

李友勇

作品数:104 被引量:672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茶树
  • 15篇种质
  • 13篇种质资源
  • 9篇茶叶
  • 8篇大叶
  • 8篇野生
  • 8篇遗传多样性分...
  • 7篇云南茶树
  • 7篇生化成分
  • 7篇土壤
  • 7篇亲缘
  • 7篇亲缘关系
  • 7篇EST-SS...
  • 6篇选育
  • 6篇野生茶
  • 6篇生茶
  • 6篇ISSR
  • 6篇茶树品种
  • 6篇茶树种质
  • 6篇茶树资源

机构

  • 10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蚕桑茶...

作者

  • 101篇李友勇
  • 71篇刘本英
  • 44篇孙雪梅
  • 36篇段志芬
  • 33篇杨盛美
  • 29篇汪云刚
  • 27篇蒋会兵
  • 25篇尚卫琼
  • 23篇唐一春
  • 22篇田易萍
  • 21篇宋维希
  • 20篇梁名志
  • 19篇矣兵
  • 19篇包云秀
  • 17篇陈林波
  • 17篇马玲
  • 16篇杨兴荣
  • 13篇王平盛
  • 13篇夏丽飞
  • 11篇杨毅坚

传媒

  • 14篇西南农业学报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茶叶科学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Agricu...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2篇作物学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5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通过使用27对EST—SSR引物对100份野生茶树资源和22份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到多态性带88条,有效等位基因变异所占比重为69.01%。;基因型183个,基因型变幅在4~11之间,平均6.78个;Shannon指数在0.32—1.35之间,平均0.88;期望杂合度(0.52)与观测杂合度(0.52)一致;多态杂合率平均为0.48,接近0.50;Nei氏指数平均为0.51,高于0.50;多态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52,高于0.50,说明云南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丰富。122份材料聚类为14个组。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我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为今后种质资源的保存、开发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周萌李友勇孙雪梅王家金谢瑾成浩汪云刚刘本英
关键词:茶树亲缘关系
特色茶树品种紫娟的生化特点及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以紫娟等15个云南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的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应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紫娟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GA、C、ECG、EGCG及儿茶素总量含量在紫娟中较低,而EGC含量在紫娟中含量较高,说明紫娟与其他品种间的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在生化上有一定特点。同时,1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0.18%,紫娟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582~0.800,平均0.693。UPGMA聚类则15个茶树品种分为3组,其中紫娟与云抗27号、73-8、云抗43号等9个品种聚在一起,说明紫娟等15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窄,亲缘关系比较近。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宋维希汪云刚蒋会兵马玲段志芬
关键词:生化特点ISSR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
刘本英许玫唐一春汪云刚矣兵宋维希李友勇蒋会兵段志芬
云茶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政府在农业领域重点打造的十个千亿产业之一。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种质资源是茶学研究、茶树种质创新、品种选...
关键词:
关键词:茶树栽培技术
红芽直立茶紫色叶形成机制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云南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紫芽茶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红芽直立茶具有典型的紫色芽叶,富含花青素,是重要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技术对红芽直立茶的不同叶色进行研究,筛选到8779个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涉及到多个色素形成及积累的功能。构建茶叶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两个途径,紫色叶中大量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基因上调,与茶叶紫色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紫色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紫色叶具有更好的抗衰老能力。本研究将有助于对茶树紫色叶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特色茶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刘悦曲浩李友勇段志芬杨盛美尚卫琼矣兵杨兴荣孙雪梅刘本英
关键词:转录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被引量:10
2020年
为探讨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雄性不育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其不育株M350和可育株M352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较了生长素(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含量差异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花蕾发育中后期,不育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较可育株偏低,淀粉含量与可育株相差不大,MDA含量较可育株偏高。不育株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发育期均显著高于可育株;不育株SOD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单核花粉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低于可育株。整个花蕾发育过程中,不育株IAA、ZR和JA含量都显著低于可育株,ABA含量显著高于可育株,GA含量波动较大;ABA/IAA、GA/IAA、ZR/IAA、ABA/GA、ABA/ZR、ABA/JA、JA/GA、JA/ZR和GA/ZR等激素含量比值在不育株与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差异较大。推测以上现象可能与雄性不育的发生相关。单核花粉期可能是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蕾生理生化出现异常的关键时期。
蒋会兵许燕宋维希李友勇田易萍
关键词:雄性不育花蕾抗氧化酶内源激素
一种可升降的茶树栽培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茶树栽培架,包括横板,横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撑板远离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子与主动轴固定...
唐一春杨盛美刘本英李友勇李晓霞李慧
文献传递
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云抗10号是云南省推广运用面积最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肯尼亚6/8是肯尼亚加工红碎茶的主栽品种。为了探讨栽培于同一地理环境条件下,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差异,用GC-MS法分析了用相同加工工艺制成的云抗10号及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总体上相似,但香气组成略有差异,两者的香气成分主要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杂氧化合物等组成,且数量相当,其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含量都较高,是两者红碎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感官审评表明,云抗10号红碎茶的甜香不如肯尼亚6/8的浓郁持久。
杨盛美唐一春孙雪梅李惠李友勇蒋会兵宋维希马玲刘本英李晓霞
关键词:红碎茶香气成分
一种大理茶花粉生活力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理茶花粉生活力测定装置,包括多个溶液器、溶液混合器、载玻片、花粉喷洒装置、培养箱、电子显微镜、运送带、驱动运送带的动力装置,所述多个溶液器分别与溶液混合器连接,所述溶液混合器设有排出口,所述载玻片放...
唐一春刘本英杨盛美李友勇尚卫琼许燕周玉忠包云秀李云娜
文献传递
Difference Analysis on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and Catechins of Tea Resources from Yunnan Province被引量:2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and catechins of tea resources from Yunnan Province. [Metho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GA), catechins (C), epicatechin (EC), epigallocatechin (EGC), epicatechin gallate (ECG)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of 121 tea germplasms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Germplasm Tea Repositories (CNGTR) at the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RIYAAS) were measured. [Result] The content of GA ranged from 0.210% to 1.902%, with an average of 0.834%, explaining rela- tively low GA content among tea germplasms. The content of C ranged from 0.069% to 8.865%, with an average of 1.916%. The content of EC ranged from 0.126% to 2.865%, with an average of 1.112%. The content of EGC ranged from 0.00% to 3.709%, with an average of 0.954%. The content of ECG ranged from 0.739% to 8.957%, with an average of 4.063%. The content of EGCG ranged from 0.819% to 11.77%, with an average of 5.939%. The content of total C ranged from 6.354% to 22.654%, with an average of 14.042%. [Conclusion] There was relatively big difference of catechin contents among different tea resources,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plentiful biodiversity of Yunnan tea germplasms. At the same time, three tea germplasms with high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content (≥10%) was selected preliminarily, which would provid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breeding tea cultivars with high EGCG content in the future.
罗向前王家金孙雪梅李友勇刘本英汪云刚宋维希马玲周玉忠
关键词:CATECHINSDIFFERENCE
一种茶树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克隆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树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克隆方法及其应用,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茶树纤维素合成酶CESA4和CESA7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得到茶树...
刘玉飞庞丹丹蒋会兵陈春林陈林波田易萍李友勇许燕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