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侠

作品数:43 被引量:3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成像
  • 12篇能谱成像
  • 9篇影像
  • 9篇纤维化
  • 9篇肝纤维化
  • 8篇胰岛
  • 8篇胰岛素
  • 8篇胰岛素瘤
  • 8篇影像学
  • 8篇CT能谱成像
  • 8篇磁共振
  • 7篇体层摄影
  • 7篇体层摄影术
  • 7篇肿瘤
  • 6篇CT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细胞
  • 5篇肝移植
  • 5篇肝脏
  • 4篇血管

机构

  • 4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无锡市新吴区...

作者

  • 43篇李卫侠
  • 34篇陈克敏
  • 17篇林晓珠
  • 16篇柴维敏
  • 15篇严福华
  • 13篇徐学勤
  • 11篇张静
  • 8篇郁义星
  • 6篇杜联军
  • 6篇朱乃懿
  • 5篇董海鹏
  • 5篇王明亮
  • 5篇沈柏用
  • 5篇赵香田
  • 5篇胡曙东
  • 4篇陈拥军
  • 4篇彭承宏
  • 4篇黄蔚
  • 3篇谢青
  • 3篇陈晓炎

传媒

  • 5篇诊断学理论与...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肝脏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第四届中国放...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疝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内疝约占所有肠梗阻病因的0.5%~5.8%,其致死率可高达50%。由于目前实施了如肝移植、胃分流术等新的外科手术,内疝发病率明显增加。此文描述了内疝的定义和类型,同时还介绍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由于CT正迅速成为诊断内疝患者的首选成像方法,此文还着重描述了其CT特征。
李卫侠陈克敏
关键词:CT内疝肠梗阻
儿童与成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和MDCT特征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影像学表现,并与成人胰腺SPT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MDCT检查且病理确诊为胰腺SPT的102例病人。分析胰腺SPT的症状和CT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内部组成、密度和强化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检验。结果:共收集患儿18例(≤18岁),成人84例(>18岁)。患儿,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1±1.91)岁,腹痛不适(9/18,50%)为儿童胰腺SP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儿童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成年病人[(9.1±3.8)cm比(5.9+3.2)cm,P=0.000 3];除肿瘤大小外,儿童和成人胰腺SP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10岁以上的女性儿童,胰腺有较大占位并具有典型SPT的MDCT影像学表现时,应考虑SPT可能。
胡曙东黄蔚李卫侠凌华威宋琦柴维敏陈克敏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特征性及罕见CT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提升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5月行CT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23例患者资料。结果23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中,21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均分布在大血管旁,且被迂曲粗大血管包绕;1例病灶呈轻度均匀强化,分布在升结肠旁,周围无大血管;另1例骨盆诸骨有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质破坏。23例中有4例含钙化灶,其中1例CT表现为中央区星芒状钙化灶,3例边缘分别呈线状、弧线和点状钙化灶。1例病灶位于左颈部,手术切除后1年原手术区复发。结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肿瘤位于大血管旁并被粗大迂曲血管包绕者呈显著强化,CT动静脉双期呈持续性显著均匀强化,钙化的特征对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限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手术切除后复发属罕见表现。
张静林晓珠潘自来陈晓炎李卫侠汤榕彪陈克敏严福华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CT
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共55个胰岛素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测量并比较胰岛素瘤病灶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ADC值。结果:43例胰岛素瘤中,良性单发40例(93%),多发3例(7%)。38例T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36例T1WI正反相位呈低信号;37例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31例在DWI中呈高信号;其中3DLAVA多期动态增强检出26例。3例乏血供胰岛素瘤在MRI平扫时呈异常信号,但其LAVA增强和CT动态增强扫描各期未见显示。31例胰岛素瘤的ADC值平均约(1.71±0.17)×10-3 m/s,周围正常胰腺的ADC值平均约(2.23±0.29)×10-3 m/s,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抑脂序列下DWI和增强检查能提高胰岛素瘤诊断的敏感性。胰岛素瘤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信号差异在MRI抑脂序列上较为明显,扫描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对乏血供胰岛素瘤,MRI平扫抑脂序列更具有诊断意义。
张静林晓珠陈克敏李卫侠徐学勤胡曙东严福华姜晓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岛素瘤
CT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6
2014年
CT检查已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检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和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所有患者在腹部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和门静脉期,6例行3 ~4 min的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邻近血管受累的范围、肝门部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的肿大、肝脏有无转移癌.CT平扫仅发现8个肿瘤,表现为肝门部低密度结节样肿瘤.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可显示.5例浸润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增厚,动脉期即可出现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强化则更为明显.8例管内生长型表现为胆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软组织影,延迟强化的特征非常明显,肝内胆管扩张也非常明显.7例包块型表现为肝门部肿瘤,可累及邻近血管和部分肝组织.所有患者显示弥漫性或局灶性的肝内胆管扩张.二维和三维重建结合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以及肝动脉或门静脉受累、肝叶萎缩、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的情况.多排螺旋CT横断面多期动态增强+多平面重组+ CT血管成像的“一站式”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分期,有助于外科精准化治疗方案的制订.
严福华李卫侠罗先富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部CT检查
39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腺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CT、MRI表现特点,并探讨二者诊断ACC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9例ACC患者的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对ACC有较大诊断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比较2种成像技术在A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4例患者同时完成了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2例患者仅接受了CT平扫加增强检查,3例患者仅接受了MRI检查。39例ACC患者中,38例肿瘤为单侧发病(左侧19例、右侧19例),1例为双侧发病;23例肿瘤呈分叶状,16例呈类圆形;肿瘤直径为4.0~17.3 cm。CT、MRI检查中,分别有47.2%、82.4%的病例病灶内存在出血灶;91.7%、50%的病例发现肿瘤内增粗、迂曲的肿瘤血管影;77.8%、82.4%的病例提示包膜不光整。所有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实性成分多呈中度增强;少量病例可见钙化、周围脏器血管受累、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肿瘤转移。14例同时完成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的病例中,2种成像技术分别发现肿瘤灶内出血6例、12例,肿瘤内增生血管12例、6例,包膜不光整9例、12例。结论:AC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直径多大于4 cm),病灶呈分叶状,内多见肿瘤血管、出血坏死,肿瘤累及包膜;增强后多呈中度不均匀强化。CT在检出肿瘤血管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MRI在显示肿瘤内出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李卫侠徐学勤朱晓雷陈克敏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表现
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参数的定量分析及潜在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能谱CT扫描成像,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的能谱定量多参数,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参数特点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并均行胰腺能谱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的61例患者。记录胰腺癌病灶和胰腺实质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碘(水)基值、水(碘)基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或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胰腺癌和胰腺实质分别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间相应上述CT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并绘制相应能谱曲线。结果:动脉晚期胰腺导管腺癌单能量CT值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胰腺导管腺癌门静脉期单能量CT值高于动脉期,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差异在低能量段相当显著;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能量段越高,差异越小;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单能量CT值、配对基物质碘(水)基值、Effective-Z所对应均化浓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能谱参数具有一定特征。动静脉期胰腺癌单能量CT值、碘(水)基值、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相应胰腺实质,动脉晚期低于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综合应用多能量段和能谱多参数成像有助于提高能谱CT密度分辨力,具有为小胰腺癌早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潜在价值。
张静张婷李宏磊陈晓炎李卫侠汤榕彪潘自来陈克敏卜玉莲房炜桓林晓珠严福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能谱成像胰腺肿瘤
门静脉右后支的解剖及其变异在Couinaud分段基础上新的探索
背景:解剖学研究结果证明肝脏是一分段性器官,每一肝段都有它的单独管道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外科切除单位。 Couinaud 提出以肝门静脉为基础的肝脏分8段法以被认为经典。然而在外科临床实践中发现人门静脉右后支(RPP) 存...
沈柏用施源李卫侠柴黎敏邓侠兴祝哲诚陈冰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门静脉
能谱CT动态增强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动态增强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接受能谱CT扫描者纳入研究,其中10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作为肝硬化组。依据Couinaud分段法将肝脏分为Ⅰ~Ⅷ段,并分别测量动脉期及门脉期单能量为70keV时肝脏各段的CT值,碘浓度,水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值(Eff-Z),并对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动脉期扫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患者的肝实质呈不均匀轻度强化,与对照组相比,Ⅱ段及Ⅳ段70keV的CT值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单能量为70keV的CT值在Ⅱ段分别为77±9HU,71±7HU;Ⅳ段分别为79±11HU,72±7HU),其他各段70keV的CT值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动脉期Ⅰ至Ⅷ段的碘浓度、水浓度及Eff-Z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强化较均匀,与对照组相比,门脉期Ⅰ段至Ⅷ段70keV的CT值,Eff-Z和碘浓度均有所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门脉期Ⅰ至Ⅷ段的水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组的能谱CT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门脉期扫描的各能谱成像参数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别,提示能谱CT扫描对诊断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卫侠林晓珠吕培杰徐学勤张静胡曙东郁义星赵雪松董海鹏严福华陈克敏
关键词:CT能谱成像肝硬化碘浓度
胰腺假性囊肿的CT能谱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CT能谱成像特征及定量分析结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行能谱CT检查并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的病例10例(8例手术病理证实,2例有明确胰腺炎病史)。方法:测量平扫、动脉晚期、门脉期病灶大小、不同keV水平(40~140keV)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计算不同期相能谱曲线直线化后的斜率。比较不同期相上述定量指标的差异。结果:病灶大小2.4~20.3cm(中位数4.5cm),4例位于头颈部、4例位于体尾部,2例累积全胰腺。平扫单能量CT值小于动脉晚期(40~140keV)、门脉期(40~103keV)单能量CT值(P<0.05);动脉晚期与门脉期单能量CT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平扫、动脉晚期、门脉期的能谱曲线直线化后斜率(中位数)分别为-2.66、-1.84、-2.16;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7.88±0.10、7.93±0.11、7.96±0.12;碘(水)浓度值分别为0.46±0.14mg/ml(999.8±6.4mg/ml)、0.54±0.17mg/ml(1001.7±6.0mg/ml)、0.58±0.19mg/ml(1000.5±6.7mg/ml)。能谱曲线直线化后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三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假性囊肿增强后能谱曲线整体略有上升,但斜率没有明显改变;能谱CT定量分析参数有效原子序数、基物质对碘(水)浓度增强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董海鹏林晓珠徐学勤张静李卫侠胡曙东陈克敏严福华
关键词:能谱成像胰腺假性囊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