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博斌

作品数:52 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科研计划项目浙江省黄酒技术产业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8篇黄酒
  • 10篇发酵
  • 9篇液相色谱
  • 9篇色谱
  • 9篇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发酵酒
  • 7篇光谱
  • 6篇电子鼻
  • 6篇液相色谱法
  • 6篇色谱法
  • 6篇绍兴黄酒
  • 6篇近红外
  • 6篇近红外光
  • 6篇近红外光谱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红外
  • 6篇红外光
  • 6篇红外光谱

机构

  • 36篇国家黄酒产品...
  • 19篇浙江农林大学
  • 6篇浙江科技学院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会稽山绍兴酒...
  • 1篇浙江塔牌绍兴...

作者

  • 52篇李博斌
  • 17篇郑云峰
  • 14篇郭明
  • 10篇诸葛庆
  • 9篇葛乐勇
  • 9篇江涛
  • 9篇曾金红
  • 8篇刘兴泉
  • 7篇吴坚
  • 6篇彭祺
  • 5篇吕进
  • 5篇周牡艳
  • 5篇刘铁兵
  • 5篇施秧
  • 5篇焦新萍
  • 4篇姚蕾
  • 4篇冯震
  • 4篇曾红燕
  • 4篇寿谦
  • 4篇黄晓丽

传媒

  • 17篇酿酒科技
  • 4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技
  • 1篇计量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光电工程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安全与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5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小波投影寻踪回归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改进近红外光谱结构特征与定量回归模型的非线性拟合度和充分利用光谱中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光谱小波投影寻踪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光谱进行小波分解后,用高斯混合模型噪声估计法降噪,对降噪后的小波系数向最优投影方向降维,用多项式岭函数拟合定量回归关系。建立黄酒近红外光谱快速预测酒精度小波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其相关系数R2和交叉检验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957和0.37838,该法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定量分析2种常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更优的预测效果,能更为有效地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检测。
周扬戴曙光吕进刘铁兵施秧陈才李博斌
关键词:计量学投影寻踪近红外光谱小波
智能电子舌对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黄酒的区分判别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智能多频脉冲电子舌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黄酒进行区分判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黄酒和其他产地黄酒样品进行建模区分,并运用SIMCA方法及DFA方法进行建模判别。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对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黄酒和其他产地黄酒样品可实现很好的区分;SIMCA方法和DFA方法都可以对未知产地黄酒样品进行判别,区分效果良好。研究表明,智能电子舌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较好地用于黄酒产地的判别。
周牡艳郑云峰张韬曾金红陈扉然李博斌
关键词:绍兴黄酒多频脉冲电子舌化学计量学方法
富含薄荷和竹沥的黄酒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薄荷和竹沥的黄酒生产方法,添加薄荷和竹沥的方式有直接添加或在制黄酒的后发酵时加入两种方式,生产出配制酒和发酵酒。该清凉竹香型黄酒的生产方法按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原料薄荷和竹子的选择;二是薄荷油和竹沥的制取...
郭明刘泳滟李铭慧李博斌阮来仁
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黄酒酒精度、酸度检测模型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本文利用近红外(NIR)透射光谱分析技术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建立了黄酒中酒精度、酸度定量检测模型。为考察不同类黄酒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干型、半干型黄酒样品的分类及混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确定了黄酒中酒精度和酸度的最佳建模方式。应用SPA对样品近红外全波段(800~2500nm)进行优化,建立的SPA—PLS模型效果优于全波段PLS模型。干黄酒酒精度、半干黄酒酒精度和两类黄酒酸度SPA—PLS模型的R分别为0.983、0.993和0.943,RMSECV分别为0.174、0.189和0.258。结果表明,分类建模显著提高了黄酒酒精度模型检测精度,混合建模能改善酸度模型精度;应用SPA对模型优化,简化了模型且提高了模型精度及稳健性。研究结果为建立稳健的黄酒品质近红外检测应用模型提供了有效方法,对黄酒品质在线检测模型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胡小邦吕进刘辉军施秧刘铁兵李博斌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连续投影算法
电子鼻对绍兴黄酒酒龄的判别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使用Flash GC型电子鼻代替人工感官品评对黄酒进行酒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PLS模型对所选黄酒的酒龄预测结果平行性好,定量准确。适用于大量酒样酒龄的批量判别,结果可信度高。
江涛李博斌郑云峰曾金红黄晓丽余燕飞
关键词:电子鼻黄酒酒龄
运用仿生嗅觉特征判别同山烧酒龄被引量:4
2014年
运用GC-Flash型电子鼻技术替代人工感官品评,针对同山烧进行酒龄定量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同山烧酒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模型(PLS)对所选传统工艺酿制同山烧酒龄预测结果线性好,准确度高。但对不同发酵工艺及产源(原料)的同山烧需要单独建立酒龄判别模型。
彭祺王芳高芳艳边威吴坚范洋波郑云峰李博斌
关键词:白酒电子鼻酒龄
柱前衍生化法农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实现农产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丹磺酰氯作为衍生试剂,柱前衍生化法,建立了快速测定糙米、活性红豆、活性绿豆、活性谷胚芽等农产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 C18,流动相A为甲醇,B为水,采用梯度洗脱,样品pH为9.5,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5μL。用标准样品所测得的线性方程为Y=1.7E-7X-0.001 97,相关系数为R^2=0.999 9,线性关系好。样品检测的回收率为99.67%,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时间短,检测限低,重现性好。
刘铁兵龚金炎朱银邦李博斌赵振郭小青黄俊
关键词:Γ-氨基丁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农产品
基于贝叶斯决策的近红外光谱药片分类方法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药片近红外光谱法分类过程中校正集样本数量过少且各类样本数量不均导致分类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决策的分类方法。本方法对校正集样本在各类中的先验概率密度和各类药片光谱的类条件概率密度进行了估计,利用贝叶斯全概率公式计算了待分类光谱分属于各类的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大小对药片分类。实验随机选取4类数量不等的西酞普兰药片70片,建立贝叶斯决策分类模型,对20片验证集药片进行分类,各类的分类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了100%,对比判别最小二乘法的分类结果,验证了贝叶斯决策分类法能将样本及其近红外光谱的分布信息参与分类决策,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周扬吕进戴曙光刘铁兵施秧葛丁飞李博斌
关键词:近红外贝叶斯决策参数估计
凝胶柱层析-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鉴别酿造与非纯酿造酱油的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建立了基于凝胶柱层析-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鉴别酿造与非纯酿造酱油的方法,通过蛋白质含量和分布的谱图来区分酿造与非纯酿造酱油。该方法得到的酿造酱油的特征图谱呈抛物线-梯形;其中分子量0.5×104 Da^4.5×104 Da之间的蛋白质所占的比例一般高于60%,而非纯酿造所占的比例一般小于60%;且酿造酱油谱图上饱和峰或最高峰的峰高值与90min附近小锐尖峰的峰高值之比大于1.5,而非纯酿造酱油的上述比值小于1.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适用于酿造酱油与非纯酿造酱油的鉴别。
李博斌曾金红郑云峰孟燕青夏炜芳
关键词:酱油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
不同加工工艺对临安山核桃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为探明不同加工工艺对临安山核桃营养成分的影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核桃粗蛋白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烘煮工艺、干炒工艺熟制山核桃氨基酸总量较生核桃分别下降14.86%和25.9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较生核桃分别下降19.69%和29.96%。干炒工艺较烘煮工艺熟制山核桃氨基酸总量下降13.02%,人体必需氨基酸下降12.79%;烘煮工艺、干炒工艺熟制山核桃分别较生山核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6.43%和18.18%,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40.61%和114.70%。
彭祺边威王佳丽吴坚葛乐勇王芳郑云峰李博斌
关键词:脂肪酸液相色谱山核桃氨基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