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法院改革:职业化与官僚化组织特征比较之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个《决定》都为提升法官独立作出了努力。如何实现法官独立,更为深层次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法官的职业化。然而法官行业职业化的研究不能脱离了法院组织的官僚化的背景加以探讨,官僚化倾向对职业化改造和法官独立有着深远影响。为此,文章以职业官僚组织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我国具有职业化特征的法官在官僚化法院里工作的时候,职业化倾向与官僚化倾向在司法决策制定、审判责任承担、职位晋升和权威来源等四方面的差异,揭示了职业化与官僚化这两种组织模式在对职业精神的要求、非正式调控机制的态度、职业共同体的强调和组织结构的设计等基础条件上的不同,最后提出法院分阶段改革的建议。
- 李利
- 关键词:法官独立法院改革职业化官僚化
- 刑事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研究
- 2017年
- 自20世纪中叶刑事被害人学的兴起以来,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保障被害人权益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其因犯罪而招致的损害赔偿。我国《刑事诉讼法》为被害人寻求损害赔偿提供了三种途径: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部分处理完毕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三种程序在价值功能、提起时间、适用案件范围、赔偿范围、国家刑罚权与被害人求偿权融合度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当案件属于刑事和解适用范围时,选择刑事损害赔偿程序的规则为:被害人应优先考虑刑事和解程序,其次是附带民事诉讼,最后才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 李利
- 关键词:刑事损害赔偿刑事和解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
- 审判委员会改革:以司法独立与司法问责为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审判组织,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审理案件却可以决定案件结果。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的功能引起了较大争议。支持者与反对者分歧的焦点在于审判委员会集体决定案件功能对司法独立与司法问责两种价值的影响。审委会改革经历了由较低水平的内部独立与组织裁判能力向较高水平的内部独立与组织裁判能力发展的改革轨迹。通过改会议制为合议制,分割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等程序技术提高了审委会的内部独立,而由低职级到高职级的发言表决顺序,施加院长责任保证民主评议的技术措施则提高了审委会的裁判能力。
- 李利
- 关键词:司法独立司法问责司法改革
- 律师辩护权利的分类救济研究
- 2017年
- 随着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引入,辩护律师的诉讼角色日益重要,律师的辩护权利也得以强化,然而律师辩护权利受到侵犯时的救济却很缺乏。本文根据各种辩护权利是否与最后的判决相关联将律师辩护权利分为维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实体权利的辩护权利和为维护程序性权利的辩护权利,并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的规定,为维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实体权利的辩护权利构建一个包括二审发回重审、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与不予核准死刑的多层次救济体系。此外,对两种辩护权利都适用的救济与保障包括:行政纪律责任、审前司法审查和民事侵权诉讼。
- 李利
- 关键词:程序权利救济
- 构建与完善:刑事诉讼证人作证方式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证人出庭率低,书面证言的大量使用一直是困扰我国刑事审判实践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之一在于多样化、系统化刑事证人作证的方式。因此,刑事诉讼法应在证言笔录和出庭作证之间增加视听资料、书面答复、视听传输技术等特殊作证方式。法庭在裁量选择特殊作证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可信性、必要性、成本负担与证人保护。选择特殊作证方式的规则为:在双方当事人交叉询问的可能性低的情形下,应优先适用书面答复;在双方当事人有交叉询问的必要时,法庭应当选择视听传输技术取证;视听资料应最后适用。此外,研究拟增添的特殊作证方式与现行《刑事诉讼法》相关制度的衔接问题,也为构建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方式体系奠定基础。
- 李利
- 关键词:视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