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2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非溶栓效应
- 2017年
- 研究显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除了发挥溶栓作用外,还有一些非溶栓效应。目前认为tPA可以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促进神经细胞死亡,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另一方面,基础和临床研究还显示tPA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外,tPA对血管壁、血压都可能有正性或负性作用。对tPA溶栓作用外的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其更好的临床应用。
- 左联李刚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脑屏障血管神经毒性神经保护作用
-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症状好转后恶化临床分析
- <正>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后恶化(deteriorationfollowing improvement DFI)的临床原因。方法对我中心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64例急性脑梗死...
- 刘飞凤左联李长松鲍欢李刚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卒中后的免疫抑制与肺炎
- 急性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同时机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和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等复杂途径产生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stroke-induced immunosuppressi...
- 段茜郝俊杰李刚
- 文献传递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延迟与人口学资料的关系
- <正>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院内延迟时间(DNT)与患者人口学资料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1 10例在我院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
- 杨玉梅李刚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鼠脑梗死半暗带区VEGF及受体表达与作用的对比研究
- 徐晓云李刚王军臣顾晓波左联朱文霞薛元媛王悦
- 简要技术说明:糖尿病脑梗死(DMCI)较非糖尿病脑梗死(NDMCI)临床预后差,缺乏针对性治疗,但机制不明。理论上,位于核心梗死区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具有决定性影响,据此,我们设想以DMCI缺血半暗带为目标...
- 关键词:
- 关键词:VEGF脑梗死糖尿病
- 艾滋病合并白色隐球菌脑膜炎1例临床分析
- 白色隐球菌(Cryptococcus albidus)为隐球菌属的一种.隐球菌属中最多见的是新型隐球菌感染,白色隐球菌少见.现就本院发现的艾滋病合(AIDS)并白色隐球菌脑炎的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1岁...
- 鲍欢李刚郝俊杰杨玉梅陆静
- 左乙拉西坦抑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内穿孔素的释放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 目的为了研究腹腔注射左乙拉西坦(LEV)对小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野生型C57BL/6小鼠(WT组);穿孔素基因敲除C57BL/6 ...
- 张玥李颖李刚左联徐霞红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卒中高效协同急救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推广
- 李刚鲍欢张春芳虞才龙姜华徐卓珺郝俊
- 脑卒中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其中60-80%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时间窗内开通血管是AIS最有效治疗方案,从发病到血管开通的时间间隔每减少15min,患者死亡率降低约5%。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窄,接受静脉溶栓及动脉...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救静脉溶栓治疗
- 艾滋病合并白色隐球菌脑膜炎1例临床分析
- 白色隐球菌(Cryptococcus albidus)为隐球菌属的一种。隐球菌属中最多见的是新型隐球菌感染,白色隐球菌少见。现就本院发现的艾滋病合(AIDS)并白色隐球菌脑炎的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
- 鲍欢李刚郝俊杰杨玉梅陆静
- 文献传递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中触发阈值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0例,根据触发阈值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A组36例,触发阈值为160HU;B组38例,触发...
-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