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成形术治疗肢体远端缺血性疾病被引量:3
- 2007年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2005年1-12月我院血管外科共收治血管疾病患者930例,其中ASO372例,占40%。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血管旁路手术、球囊扩张成形术、内支架置入术,但上述手术方式对膝关节以下动脉狭窄、闭塞,效果不理想,
- 栗力王玉祥于国涛李刚周宁崔若煜
- 关键词:缺血血管成形术
- 急性肝功能衰竭猪应用同种体外肝脏灌注技术支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体外肝脏灌注(extracorporealliverperfusion,ECLP)技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短暂替代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均为健康普通长白猪,体重20~30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肝衰组(n=5),通过结扎肝脏血供和门体分流制备肝衰模型,肝衰模型制成8h后处死取标本;肝衰+ECLP组(n=5),受体为肝衰猪,供肝阻断血供后迅速切取,连接ECLP开始灌注,ECLP灌注时间为4h,肝衰模型制成8h后处死取标本;正常肝+ECLP组(n=4),受体为正常猪,灌注方法同肝衰+ECLP组。观察受体一般情况、肝脏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受体血常规、血生化、血凝、血氨和TNF等指标。结果肝衰组PT、AST、TNF、血氨、RBC和HCT值明显高于肝衰+ECLP组(P<0.05);正常肝+ECLP组的FIB、AST、TNF和血氨的变化明显低于肝衰+ECLP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肝衰组受体的脑组织出现广泛的脑水肿,表现为神经元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并有多数神经元细胞死亡;肝衰+ECLP组受体的脑组织也出现有脑水肿的表现,并有少数神经元细胞死亡,但较肝衰组轻;正常肝+ECLP组的脑组织病理检查基本正常。肝衰组和肝衰+ECLP组的受体肝脏病理检查可见大片肝细胞坏死,而正常肝+ECLP组受体的肝脏病理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同种ECLP能有效地改善肝衰受体的体内环境,缓解症状,尤其是这种技术能缓解肝衰受体的脑水肿,而脑水肿可能是肝衰受体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但ECLP也有其自身的并发症存在。总之,同种ECLP技术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ALF短暂替代治疗方案。
- 李国逊赵永恒王西墨龙刚金中奎朱劲钢王家林王宏磊王萍李刚张宇龚谨江涛陈实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
- 肝脏体外灌流中直接灌流与间接灌流效果的比较研究
- 2005年
- 目的在体外肝脏灌流(ECLP)实施技术研究中,对直接灌流和间接灌流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本实验拟就临床应用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实验动物供体均为普通健康长白猪,体重在20~30 kg,雌雄不拘.一组受体是普通健康长白猪,标准与供体相同;另一组受体是普通健康狗,体重在20~30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直接灌流受体为肝衰猪,间接灌流受体为肝衰狗:A组(直接灌流组,n=5)体外肝脏与受体间直接进行血液交换;B组(间接灌流组,n=4)体外肝脏用猪血液进行ECLP循环,受体血液自循环,两个循环间的血液通过中空纤维管进行物质交换.A、B两组进行ECLP灌流时间均为4 h,肝衰时间为8 h,8 h后处死.观察体外肝脏和受体一般情况,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耗氧率等,受体的血氨、肝脏酶谱和血凝情况等指标.结果 A、B两组在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耗氧率和受体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虽然直接灌注和间接灌注两者在体外肝脏的存活和灌注效果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考虑到间接灌注在异种灌注中具有伦理学压力较小的诸多优点,而临床应用又以异种灌注为主,故临床应用时仍推荐应用间接灌注.
- 江涛李国逊金中奎龙刚王西墨朱劲刚王家林王宏磊王萍李刚张宇龚瑾陈实
- 关键词:灌注法
- 同种体外猪肝脏灌流中对于体外肝脏热切取与冷切取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两种体外肝脏获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体外肝脏灌流(ECLP)的灌注终止条件。方法实验动物均为健康普通长白猪,体重在20~30kg之间。受体均为正常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供体肝脏原位冷灌注,取下肝脏后4℃保存液保存;实验组(n=7)供体肝脏阻断血供后迅速切取,连接ECLP开始灌注。观察体外肝脏一般情况、灌注时间、冷/热缺血时间、胆汁生成量、耗氧率和病理变化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体外肝脏平均灌注时间为(3.7±0.4)h,而实验组的平均灌注时间为(5.8±0.4)h,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随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耗氧率在灌流开始后先逐渐升高,在体外肝脏灌注末期急剧下降;两组在这两个指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切取获得的体外肝脏要优于冷切取获得的体外肝脏,胆汁生成量和体外肝脏耗氧率是体外肝脏灌注的终止条件简便而灵敏的指标。
- 李国逊叶启发牛英宫念樵王西墨金中奎龙刚朱劲钢王家林王宏磊王萍李刚张宇龚谨陈实江涛
- 同种体外猪肝脏灌流中供肝有功能存活的影响因素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在体外肝脏灌注(extracorporealliverperfusion,ECLP)中影响供肝功能的因素。方法:实验动物均为健康普通长白猪,随机分为4组。A组(n=4)供肝灌注时保存在35℃~36℃的保存液中;B组(n=4)在ECLP循环中不加入胰岛素和50%高糖;C组(n=4)供肝在进行ECLP循环时仅灌注门静脉;D组(n=7)同时灌注门静脉和肝动脉,ECLP循环中每小时加入胰岛素和50%葡萄糖,而且供肝灌注时保存在38℃~39℃的保存液中。A、B和C组在分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均与D组相同。观察供肝一般情况、胆汁生成量、耗氧率、病理变化等指标。结果:各组胆汁生成量和耗氧率均逐渐下降而灌注压力逐渐升高。A组、D组耗氧率和C组、D组胆汁生成量及耗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D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肝脏功能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保存温度和灌注方式可能是较重要的因素。
- 李国逊龙刚金中奎王西墨王家林朱劲钢王宏磊王萍李刚张宇龚谨江涛陈实
- 关键词:灌流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