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学军

作品数:31 被引量:25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5篇肿瘤
  • 15篇基因
  • 13篇树突
  • 12篇树突状
  • 12篇树突状细胞
  • 11篇免疫
  • 11篇抗原
  • 8篇疗法
  • 7篇GM-CSF
  • 6篇巨噬细胞
  • 6篇基因修饰
  • 5篇提呈
  • 5篇肿瘤抗原
  • 5篇抗原提呈
  • 5篇基因疗法
  • 4篇抗肿瘤
  • 4篇T细胞
  • 3篇死因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朱学军
  • 24篇曹雪涛
  • 15篇张明徽
  • 13篇章卫平
  • 11篇于益芝
  • 6篇陈国友
  • 5篇弭静
  • 5篇雷虹
  • 4篇黄欣
  • 3篇唐华
  • 3篇马施华
  • 3篇何龙
  • 2篇万涛
  • 2篇李楠
  • 2篇赵忠良
  • 2篇王建莉
  • 2篇袁孟彪
  • 2篇鞠佃文
  • 2篇陶群
  • 2篇叶天星

传媒

  • 7篇中国肿瘤生物...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国外医学(免...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第九次全国I...

年份

  • 4篇2000
  • 8篇1999
  • 9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CAM-1/VLA-4在小鼠巨噬细胞激活同种异体T细胞中的作用
1997年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一1(VCAM-1)是一种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的细胞粘附分子,其配体主要是整合素家族的α4β1/VLA一4(非常晚出现抗原一4).近年来发现VCAM一1亦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上有表达,但目前对其在这些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上表达的性质和作用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发现VCAM一1是组成性地表达在巨噬细胞上,并且其表达可在抗原、TNF-a作用后上调;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发现VCAM-1/VLA-4在巨噬细胞活化T细胞中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抗VCAM一1和抗VIA一4单抗的阻断能降低混合培养上清中IL-2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提示VCAM—1的表达不仅有助于巨噬细胞与其它细胞的粘附接触,而且在通过VLA-4共刺激活化T细胞中也起重要作用.
何龙曹雪涛陈国友朱学军于益芝章卫平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巨噬细胞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1994年
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作用由其细胞表面受体介导。已知TNF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分子量分别为55kD和75kD,目前均建立了其cDNA克隆,确定了其氨基酸顺序;两类可溶性TNF受体也已被分离和鉴定,并生产出重组可溶性受体。
朱学军曹雪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脾内途径GM-CSF基因疗法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探讨了该脾内途径的GM-CSF基因疗法对化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化疗小鼠脾内移植GM-CSF-FLC后d7,巨噬细胞数目升高1.5倍,移植后d14升高6~8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抗原提呈功能及肿瘤杀伤活性在治疗后d14明显增强,同时发现巨噬细胞MHCⅡ类抗原(Ia)表达水平以及IL-1、TNF和NO分泌水平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弭静曹雪涛袁孟彪王全兴张明徽朱学军
关键词:GM-CSF巨噬细胞脾内移植胎肝细胞
树突状细胞特异表达新基因的大规模筛选
1999年
树突状细胞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大规模筛选抗原刺激后人树突状细胞特异表达基因,建立了一种基于“长距离” P C R 技术的减法杂交技术,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测序分析了 200 个插入片段为 07~2 kb 的克隆,结果发现新基因片段占 50% ,其中 30% 的片段包含基因编码区,15% 的片段包含完整编码区,打点杂交分析新基因中 80% 为抗原刺激后树突状细胞所表达.从已知和未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些与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可能相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与阐明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更多及更长片段的测序工作正在进行中.
赵忠良黄欣李楠朱学军曹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基因克隆PCR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激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1998年
本文从抗原摄取、加工处理、迁移成熟、激活 T 细胞、激活 B 细胞及激活后效应等方面,对近年来 DC 参与的免疫激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朱学军曹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激活
肿瘤抗原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活化后凋亡
1999年
目的 活化后凋亡(activationinduced apoptosis) 被认为是免疫应答负向调控(downregulation) 的一种重要方式,抗原提呈细胞在完成了抗原提呈功能后是否也经历一个自身活化后凋亡的过程,目前尚无定论。方法 以巨噬细胞型骨髓基质细胞(macrophage like stromal cells) 为模型,探讨抗原提呈细胞是否具有自身活化后凋亡的现象。结果 经 G M C S F 诱导的 B M S C 高表达多种膜表面分子,包括 M H CⅠ、 M H CⅡ、 B72 、 V C A M1 、 C D14 等,显著表达巨噬细胞的标志 F4/80 和树突状细胞的标志 N L D C145 ;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表明 B M S C 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子和细胞基础与功能活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 B M S C 经 F B L3 肿瘤抗原刺激后18 小时,上述多种免疫分子表达明显下调,而 Fas L 分子明显升高,透射电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凋亡特征。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经肿瘤抗原诱导后存在凋亡现象,其具体机制和免疫调节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张明徽曹雪涛陈国友于益芝章卫平朱学军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肿瘤抗原细胞凋亡
抗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肿瘤抗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 体内免疫后对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诱导作用。方法:以βgal 为模拟抗原,以转染有LacZ基因并稳定表达βgal 的淋巴瘤细胞E22 为肿瘤细胞模型,用携带编码βgal的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 转染小鼠骨髓DC,检测转染的效率及LacZ基因修饰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皮下免疫LacZ基因修饰DC后小鼠引流区淋巴结细胞数量和组分的变化以及诱导产生CTL和抵抗E22 细胞再攻击的能力。结果:LacZ基因修饰后24 、48 、72 h,均能检测到80% 以上的DC表达βgal,此基因修饰的DC可有效刺激同基因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其皮下免疫小鼠1 w 后再接种E22 细胞,小鼠的存活期较其他DC免疫小鼠显著延长,但对B16 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无免疫保护作用。此外,LacZ基因修饰的DC免疫小鼠的引流淋巴结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产生了针对E22 的而非EL4 或B16 的特异性CTL。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肿瘤抗原基因修饰的DC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唐华曹雪涛于益芝朱学军银平章张明徽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原基因修饰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8年
DC 参与胸腺 T 细胞的阴性选择过程,也参与外周 T 细胞的致耐。DC 可能是唯一具有胸腺 T 细胞阴性选择功能的细胞;在外周,DC 通过"否决"效应、诱导 T 细胞失能及其他一些机制诱导耐受生成。本文就此方面研究予以综述。
朱学军曹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细胞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8
1998年
DC 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 APC,近年来对 DC 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 DC 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 DC 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各种形式瘤苗体外冲击致敏的 DC 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机制、DC 与肿瘤耐受等,并提出将 DC 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些注意事项。
朱学军曹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肿瘤抗原免疫治疗
肿瘤抗原致敏的GM-CSF基因转染巨噬细胞对实验性肺转移肿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1997年
研究将对巨噬细胞双重功能均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GM-CSF的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再经肿瘤抗原致敏后通过静脉注射用于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的治疗.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转染后4h即可分泌较高水平的GM-CSF.转染后10d仍可有效表达;转染后16h左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也达最高水平;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高;荷瘤3d的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经肿瘤抗原致敏的GM-CSF基因转染巨噬细胞治疗后第16天肺部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经治疗小鼠脾细胞经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也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GM-CSF基因转染及表达能有效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及效应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后其对转移性肿瘤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于益芝曹雪涛雷虹张明徽章卫平朱学军叶天星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