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
- 作品数:264 被引量:1,46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终末期肝病模型用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和6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和5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ml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 王震侠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李晋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移植预后
- 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研究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n=30)和研究组(联用泼尼松与阿比特龙治疗,n=30)。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睾酮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睾酮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剩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剩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与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苏先旭黄梦君高茜曾勇
- 关键词:泼尼松生活质量
- 合理阻断肝脏血流切除累及肝门区肿瘤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累及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法(THVE)相结合切除14例累及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和肝门区血管的毗邻关系、阻断次数、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Pringle法平均阻断(4.2±2.0)次,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49.6±30.8)min;THVE平均阻断(1.8±0.4)次,平均阻断时间(18.8±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00±360)ml,输血量平均(800±220)ml;术中修补下腔静脉4次,主肝静脉2次,门静脉主干2次;术后检测ALT、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治疗2~3周后恢复正常,未发生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ringle法与THVE法分步结合使用可增加肝门区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 刘江文鲁才章夏军强王奇曾勇程南生严律南
- 关键词:全肝血流阻断肝肿瘤肝切除术
- 原位肝移植术的胆道重建
-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胆道重建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20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断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大败的原因. 结果:200...
- 严律南王文涛杨家印李志辉徐明清李波卢实春文天夫曾勇赵纪春程南生林琦远马玉奎
- 关键词:肝移植术胆道重建术后胆道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兔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免疫学改变及其作用
- 曾勇
- 重组腺病毒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淋巴细胞预处理诱导小鼠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淋巴细胞预处理策略在小鼠诱导建立特异性移植耐受,延长后续进入的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设定空白对照(1组)和第三方空白对照(2组),以AdCD40Ig(3组)、C57BL/6静息B细胞(4组)、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5组)及第三方实验对照(6组)等不同组合在皮肤移植前1周预先处理受体BALB/c小鼠,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情况。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AdCD40Ig处理后小鼠血清CD40Ig水平。结果经小鼠尾静脉注入AdCD40Ig1×109efu后,于第7天血清CD40Ig水平可达130.6±11.2μg/ml的峰值,第8周后血清CD40Ig内仍有一定水平。皮肤移植实验结果各组MST(d)分别为10.33±0.46、9.83±0.53、10.83±0.25、10.00±3.24、63.50±10.45和11.50±3.39。统计处理显示第5组皮肤移植物MST明显延长,与第3组、第4组和第6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仅有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预处理可以观察到供体特异性的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现象。单独使用静息淋巴细胞预处理或者AdCD40Ig,均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论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预处理策略能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显著延长后续进入的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而值得深入研究的免疫耐受诱导策略。
- 夏天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
- 关键词:长期存活
- 腹腔镜单纯肝尾状叶切除经验总结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纯肝尾状叶切除的安全性、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单纯肝尾状叶切除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73岁,中位年龄50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单纯尾状叶切除组(腔镜组,10例)和开腹单纯尾状叶切除组(开腹组,7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术中均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2.7±0.9)h、(25±10)min,明显少于开腹组的(3.6±0.5)h、(37±12)min(t=-2.382,-2.365;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75(40~300)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200(200~500)ml(Z=-3.035,P<0.05)。术后仅开腹组1例患者出现腹腔积液,经补充白蛋白及利尿治疗后好转出院。腔镜组术后1d的ALB为(35±2)g/L,明显高于开腹组的(32±2)g/L(t=3.109,P<0.05)。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1~4)d,明显少于开腹组的4(4~6)d(Z=-3.137,P<0.05)。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单纯肝尾状叶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骆乐吴泓吴泓黄纪伟肖昌武谢坤林向飞张鹏亮王健王健
-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
- 腔镜超声联合荧光显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20年
- 肝切除术是目前对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包虫、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叶萎缩(可能癌变)、肝血管瘤、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等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肝切除术以开腹为主,其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住院时间长。随着科技与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等治疗理念深入人心,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手段应运而生,得以发展且日臻完善。
- 刘袁君刘袁君吴泓曾勇黄纪伟李嘉鑫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肝占位性病变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包虫
- 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受体在拉米夫定或(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性用药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预防复发及个体优化治疗措施。方法ELISA法、HBV DNA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期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期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的HBV标志物,回顾性观察96例受体术后HBV标志物在随访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最长7年随访时间内共有17例(17.71%)乙型肝炎复发患者。2年乙型肝炎实际总体复发率为22.0%,术前病毒复制状态对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有影响(P〈0.05);82.4%(14/17)乙型肝炎复发者发生在术后3年内,是3年后复发人数的4.7倍(P〈0.01);3年内复发者中,术前为HBV活跃复制者占78.6%(11/14)。抗-HBc和抗-HBe检出率随时间下降,但仍长期存在。结论术后乙型肝炎复发依然存在。对于术前非HBV活跃复制受体,在术后严格联合预防用药且有补救方案前提下,以术后3年作为时间尺度来尝试停用或降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从而建立一套不同病毒及免疫状态下的个体用药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戴军卢实春严律南李波赖威赵冀金圣杰文天夫赵纪春曾勇顾梅陶传敏张秀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类似物
- 精氨酸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精氨酸在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作用。方法:肝细胞癌患者88例,随机分成A、B、C、D四组,其中A、B两组术前接受精氨酸20g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续3天。术后A、C两组接受精氨酸20 g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续7天。均分别于治疗前、手术前、手术后1、3、7天进行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与D组(对照组)相比较,A组和C组在术后的第7天检测的CD3及CD4的值增高,CD8的降值低,并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的IgG、IgA、IgM及C3、C4的值与D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第7天的IgG、IgA、IgM及C3、C4的值与D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细胞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精氨酸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秦锴荆强曾勇
- 关键词:精氨酸肝细胞癌免疫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