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静

作品数: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凝结水
  • 4篇干旱
  • 4篇干旱区
  • 1篇地形
  • 1篇砂砾
  • 1篇沙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拟步甲科
  • 1篇气象因子
  • 1篇微地形
  • 1篇微气象
  • 1篇微气象因子
  • 1篇下垫面
  • 1篇流域
  • 1篇绿洲
  • 1篇绿洲边缘
  • 1篇环境意义
  • 1篇环境因子
  • 1篇荒漠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方静
  • 3篇丁永建
  • 1篇刘继亮
  • 1篇李锋瑞
  • 1篇赵文智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地形变化对沙质荒漠拟步甲科昆虫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干旱荒漠微地形变化影响小尺度植被和土壤的分布特征,然而,如何影响拟步甲科昆虫分布的认识仍不够。以甘肃省临泽县绿洲边缘流动沙地(丘)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丘间低地及沙丘不同部位拟步甲科昆虫的种类组成、数量及生境条件。研究发现:(1)丘间低地拟步甲科昆虫群落结构与沙丘不同并存在季节变化,5月丘间低地拟步甲科昆虫数量、多样性指数和鳖甲属昆虫数量显著高于沙丘,而8月仅有拟步甲科昆虫的数量在丘间低地显著高于沙丘;(2)5月沙丘迎风坡和背风坡拟步甲科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坡顶,宽漠王属和东鳖甲属昆虫主要选择在沙丘迎风坡活动,而鳖甲属昆虫主要选择在沙丘背风坡活动;(3)灌木覆盖度是影响拟步甲科昆虫在丘间低地和沙丘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拟步甲科昆虫在沙丘不同部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之,拟步甲科昆虫对沙丘微地形变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与不同拟步甲科昆虫的生理生态特征密切相关。
刘继亮赵文智赵文智李锋瑞
关键词:微地形沙丘环境因子黑河流域
凝结水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问题的影响。干旱区的最显著特征是降水的极端稀少和不确定。任何降雨以外的水资源输入,即使数量很微小,也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存续有重要意义,因此凝结水作为可能性水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资料,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凝结水对生物的影响,对生物结皮及土壤水分平衡的作用,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凝结水的人为利用等几个方面阐述国内外的凝结水研究现状,着重分析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历程和趋势,总结凝结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方静
关键词:凝结水干旱区
干旱荒漠区沙土凝结水与微气象因子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凝结水作为干旱区降雨以外的主要水分补给,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意义。目前,凝结水研究已成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分。通过定位观测,对凝结水的形成机理、形成量和影响因子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受土壤水分、风速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凝结水量与微气象因子的关系复杂,导致凝结水模拟估算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通过控制试验,在排除土壤水分、风速和下垫面对凝结水形成过程影响的条件下,开展观测,建立凝结水形成速率与近地层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旨在为凝结水模型构建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凝结水形成速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波尔兹曼函数关系,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差、露点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沙土凝结水主要受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和地表温度的控制,表明在凝结水模型构建中应重点考虑这3个微气象因子的影响。
方静丁永建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凝结水微气象因子
荒漠绿洲边缘凝结水量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42
2005年
以2004年7~10月在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凝结水试验观测数据为基础,讨论了荒漠绿洲边缘凝结水凝结过程、不同下垫面凝结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荒漠绿洲边缘凝结水以吸湿凝结为主,北京时间16:00~18:00开始,至次日7:00~8:00结束.凝结开始的时间受控于沙地含水量,凝结量则主要受近地表相对湿度、近地表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工草地、平坦无植被沙地、沙丘顶部、丘间低地和人工林地在7~10月的平均月凝结量分别为:5.1 mm、4.0 mm、3.1 mm、1.8 mm和1.0 mm.
方静丁永建
关键词:下垫面
凝结水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问题的影响。干旱区的最显著特征是降水的极端稀少和不确定。任何降雨以外的水资源输入,即使数量很微小,也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存续有重要意义,因此凝结水作为可能性水源成为研究热点。基...
方静
关键词:凝结水干旱区
文献传递
干旱区荒漠绿洲边缘凝结水形成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凝结水是由大气水汽或土壤孔隙中水汽所形成的非降水液态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凝结水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并且被认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些植物和小动物的主要水分来源之一。但是由于观测方法不统一、研究区域气候差异和下垫面性质不同...
方静
关键词:干旱区荒漠绿洲凝结水生态环境
荒漠绿洲边缘不同粒径砂砾凝结水量被引量:13
2009年
根据临泽荒漠绿洲边缘的凝结水观测数据,分析了砂砾粒径与凝结水形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0.02mm的粉砂凝结量最大,7—10月日平均凝结量为(0.097±0.032)mm,其次是砂壤土,日平均凝结量(0.072±0.026)mm;而粒径为5.0~2.0mm、2.0~0.2mm和0.2~0.02mm的砂砾凝结量较小,日平均凝结量分别为(0.052±0.021)mm、(0.057±0.018)mm和(0.059±0.016)mm。总之,凝结量随砂砾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旱季农田砂土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
方静丁永建
关键词:干旱区凝结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