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仕林
- 作品数:31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培土孕康汤防治大鼠先兆流产的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培土孕康汤对大鼠先兆流产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妊娠大鼠以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建立先兆流产模型,分别用培土孕康汤12,6,3 g.kg-1.d-1对妊娠大鼠灌胃治疗,黄体酮8 mg.kg-1.d-1肌注治疗,同时设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妊娠14 d处死,考察保胎率、脏器系数,观察子宫卵巢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孕酮及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含量。结果:培土孕康汤12,6,3 g·kg-1·d-1组均能显著提高先兆流产大鼠的血清β-HCG和孕酮含量及保胎率,对流产子宫损伤有显著疗效,减轻流产子宫的病理改变;其中在提高β-HCG含量及减轻子宫的损伤方面,培土孕康汤6 g.kg-1组疗效优于黄体酮组;在提高孕酮含量和保胎率方面,培土孕康汤6 g·kg-1·d-1组疗效与黄体酮组相当。结论:培土孕康汤对于大鼠的先兆流产有较好的治疗作用,6 g·kg-1·d-1组疗效最佳。
- 戴仕林陈蓉胥京生吴启南
- 关键词:先兆流产孕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C-MS结合数据库检索对鲜品及不同干燥方法 (低温50℃烘干、晒干、阴干)所得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滤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法测定抗菌活性,MTT法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44个化合物,干燥过程中单萜类含有量明显减少,晒干所得挥发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含有量超过单萜类。滤纸片扩散法显示,供试菌种对烘干所得挥发油最敏感。结论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50℃烘干不会减少佩兰挥发油含有量。
- 薛敏乔晶晶王倩许一鸣吴啟南戴仕林
- 关键词:挥发油GC-MS抗菌活性
- 基于性状特征和ISSR分子标记的三棱居群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基于药材性状特征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地区的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进行测量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针对湖南三棱建立分子鉴别方法。通过测量各产地三棱药材的质量、长度、宽度和厚度指标,分析三棱药材产地间差异。通过筛选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构建各产地三棱聚类树状图,分析不同产地三棱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目标引物并测序特异性片段。从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扩增出73条清晰的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0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多态性比例为52.8%。聚类树状图显示样品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4~0.94,其中浙赣皖地区的三棱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较大,差异较小。湖南三棱药材性状特征相比其他产地三棱具有较明显差异,且遗传距离相对较远。筛选获得湖南三棱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327 bp)的引物ISSR-857,并对扩增得到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经BLASTn比对后,与该基因片段相似的序列较少,且与植物性状生长过程相关性不大。ISSR分子标记技术为湖南三棱的鉴别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参考,也佐证了"荆三棱"的产地特殊性。
- 桑梦如戴仕林刘潺潺吴啟南
- 关键词:三棱ISSR性状特征
- 矿物药麦饭石偏光显微特征及其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麦饭石样品的偏光显微特征、物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并建立麦饭石粉晶X射线衍射(XRD)Fourier特征指纹图谱。方法:选择26批麦饭石样品,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单偏光、正交偏光下样品粉末及磨片的显微特征,通过粉晶XRD技术分析主要物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并建立麦饭石XRD Fourier特征指纹图谱。XRD入射光源为Cu靶Kβ辐射,光管电压和光管电流分别为40 kV和40 mA,发散狭缝1°,散射狭缝1°,接收狭缝0.2 mm,扫描速度5°·min^(-1),持续扫描,扫描范围5~90°(2θ),步长0.02°。结果:获得了麦饭石粉末、磨片的偏光显微特征图,其主要物相组成为斜长石、石英和钾长石,少数样品尚含有伊利石、黄铁矿、铁白云石、方解石、铁闪石及绿泥石等。长石类物相相对总质量分数、石英相对质量分数分别在61.9%~82.4%、12.6%~33.6%。建立了以13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麦饭石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均值相关系数法计算的相似度0.9209~0.9977,均值夹角余弦法计算的相似度0.9405~0.9984,中位数相关系数法计算的相似度0.9211~0.9975,中位数夹角余弦法计算的相似度0.9475~0.9982。结论:麦饭石的偏光显微鉴别特征主要为斜长石、石英及钾长石,且粉晶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可用于麦饭石的鉴别。
- 吴思澄马瑜璐杨文国房方王迎杨薇戴仕林严宝飞赵劲王秀秀赵倩包晓华张建萍徐晨昱刘圣金
- 关键词:矿物药麦饭石指纹图谱偏光显微镜物相组成
- 我国水生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6
- 2014年
- 从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开发利用等方面对我国常用水生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水生药用植物用途广泛,具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因其属于不同的科属,且药用部位不尽相同,整体研究较薄弱。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有效部位及提取物的药理学基础研究,对有效成分的分析及药效作用机制的探讨还需深入。
- 吴启南徐飞梁侨丽袁冬平谷巍戴仕林邵莹王红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BTF)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SBTF(5、10、20、50、100、200、400、600μg·mL^(-1))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BTF (80、120、160μg·mL^(-1))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SBTF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BTF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BTF对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BTF可明显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干预24、48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56.50、98.59μg·mL^(-1);SBTF显著提高HCT116细胞凋亡率(P<0.05、0.01);SBTF明显促进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SBTF显著降低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P<0.05、0.01);SBTF显著上调HCT116细胞的Bax/Bcl-2值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0.01),显著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SBTF可通过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侵袭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 唐敏戴仕林周礼仕邵思颖严宝飞
- 关键词:黄芩茎叶总黄酮凋亡
- 常用水生植物药材品质评价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 水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约占我国药用植物的20%,在药品、食品、保健食品等方面都有较广泛的用途,且对水体环境的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有关水生植物资源研究较分散,整体系统的研究比较薄弱,另外通过近几年的资源普查发现,水生...
- 吴啟南桑梦如徐飞梁侨丽戴仕林王倩吴达维
- 关键词:资源循环利用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高肺血流量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高肺血流量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目的: 1.颈部动静脉分流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2.套管法改良体肺分流手术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方法: 1.80只SD大鼠分别行...
- 戴仕林
- 关键词:丹参酮磺酸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结构
- 文献传递
- 裂叶荆芥花穗腺鳞代谢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揭示荆芥穗腺鳞在不同开花序列中数量性状及内含物的代谢规律,本实验通过对荆芥穗不同开花序列的萼片进行腺鳞密度及半径的测算,以腺鳞指数拟合评价其数量性状的动态变化;同时对不同开花序列腺鳞内含物中6种单萜类成分(β-月桂烯、d-柠檬烯、dl-薄荷酮、薄荷呋喃、胡薄荷酮、β-石竹烯)进行气相色谱检测与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腺鳞的主要发生阶段为开花前期,并于开花期基本完成;荆芥穗开花后,腺鳞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数量逐渐减少;以D10轮为界,腺鳞中对薄荷烷型单萜类成分的代谢过程存在明显的物候迭代规律,并致使胡薄荷酮在腺鳞内含物中蓄积。说明荆芥穗腺鳞于开花期基本完成其数量性状增长及内含物的合成,但薄荷酮、薄荷呋喃、β-石竹烯等化合物在开花后期仍处于旺盛代谢状态,并且其含量变化可直接造成荆芥穗药效性质的改变,因此D10轮可作为荆芥穗的采收节点。
- 蒋征王红张小龙乐巍戴仕林吴啟南
- 关键词:荆芥穗气相色谱仪
- 响应面法优化芡茎多糖脱蛋白工艺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芡茎多糖脱蛋白最优工艺。方法:以芡茎多糖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考察沙维积(Sevag)法、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木瓜蛋白酶法、木瓜蛋白酶-TCA法4种方法对芡茎多糖脱蛋白的效果,从而筛选得木瓜蛋白酶-TCA法为较优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对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工艺进行优化,并将最优工艺与TCA法结合处理1次。结果:木瓜蛋白酶-TCA法最优工艺为加酶量580 U·m L-1,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0 h,p H7.0,TCA体积分数8.0%,在此条件下,芡茎多糖蛋白脱除率为85.1%,多糖损失率为16.3%。结论:木瓜蛋白酶-TCA法是一种较优的芡茎多糖脱蛋白方法。
- 王倩吴啟南许一鸣许一鸣戴仕林薛敏黄晓燕
- 关键词:多糖脱蛋白响应面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