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上康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3篇新生儿
  • 2篇预后
  • 2篇吸入
  • 2篇小儿
  • 2篇护理
  • 2篇患儿预后
  • 2篇儿童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滴注
  • 1篇地奈德
  • 1篇地西泮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新生儿吸入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指标

机构

  • 12篇开平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戴上康
  • 10篇余洽超
  • 5篇余剑佩
  • 3篇周逢洽
  • 3篇吴元芳
  • 2篇谭海松
  • 2篇杨丽虹
  • 2篇周小敏
  • 2篇司徒凯清
  • 2篇戚发强
  • 1篇张碧君
  • 1篇麦劲刚
  • 1篇吴见限
  • 1篇谭永红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小儿吸氧方法的临床研究
2004年
氧气吸入疗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目前方法较多,为探讨一种更能适合于小儿的吸氧方法,现将经改良的吸氧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病例均为2002年10月-2003年10月于我科住院的低氧血症的患儿,其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最小为出生后30min,最大10岁,主要诊断有早产儿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例,支气管肺炎7例,毛细支气管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颅内感染7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
余剑佩戴上康
关键词:吸氧方法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一氧化碳中毒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氧气吸入疗法支气管肺炎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三种疗法评估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KD)三种疗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1998-2004年间我院应用IVIG治疗川崎病患者76例,对4d疗法(0.4g/kg,连用4d)、2d疗法(1g/kg,连用2d)、1d疗法(2g/kg,用1d)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在发热消退、结膜充血恢复、口腔改变的恢复、血白细胞与血沉的恢复方面,1d疗法与2d疗法疗效显著,与4d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颈淋巴结消退、C-反应蛋白的恢复方面,三种疗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冠状动脉扩张(CAD)方面,1d疗法、2d疗法疗效显著,与4d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d疗法与2d疗法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4d疗法,1d疗法输入蛋白量为2000mg/kg,会使患儿血浆胶体渗透压短时间内骤升,而2d疗法1d输入蛋白量为1000mg/kg,对小儿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较小,因此2d疗法更优于1d疗法。
余洽超谭海松戚发强戴上康司徒凯清杨丽虹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疗法
注射mNGF治疗危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注射mNGF治疗危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危重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双黄连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mNGF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数据[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IgG、IgA及CD4^+、CD8^+、CD4^+/CD8^+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gM、IgG和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M、IgG和IgA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肝肾等脏器功能的异常,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对于危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注射mNGF能明显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水平,表现出效果显著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戴上康余洽超周逢洽吴元芳
关键词: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因子
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患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损伤患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水疗指针综合疗法,连续6个月。由专人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疗指针综合疗法对脑损伤患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减少伤残,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余剑佩戴上康余洽超周小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损伤婴儿新生儿
血乳酸水平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对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其对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以为临床上脓毒症症患儿的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开平市中心医儿科收治的53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17)、严重脓毒症组(n=23)和脓毒症休克组(n=13)。根据患儿治疗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7)和存活组(n=36)。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儿Lac及心肌损伤指标[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并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Lac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脓毒症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Lac、Myo、c Tn I水平分别为(8.18±3.52)mmol/L、(682.39±286.46)ng/mL、(0.012±0.004)μg/mL和(4.95±1.99)mmol/L、(120.96±42.39)ng/mL、(0.029±0.011)μg/mL,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的(2.12±0.78)mmol/L、(50.18±20.57)ng/mL、(0.012±0.004)μg/mL,脓毒症休克组又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Lac水平与血Myo、c Tn I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74、0.391,P<0.05);入院时及入院后24 h、48 h、72 h,死亡组患儿血Lac水平分别为(3.09±1.28)mmol/L、(2.38±0.95)mmol/L、(1.68±0.53)mmol/L、(1.24±0.44)mmol/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4±3.15)mmol/L、(9.92±4.02)mmol/L、(12.57±4.86)mmol/L、(15.26±5.6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乳酸水平与心肌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监测血Lac的动态变化对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更高。
戴上康余洽超吴元芳
关键词:脓毒症乳酸心肌预后
孟鲁司特钠与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评价孟鲁司特钠与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哮喘专科门诊和住院部儿童哮喘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400μg·d^-1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2-5岁4 mg·d^-1,5-14岁5 mg·d^-1,每晚顿服,共12周,并随访12周。观察期间如有哮喘急性发作,可加用β2受体激动剂。对照组39例,除不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在观察期间,治疗组平均每月日间哮喘症状发作次数、夜间发作次数、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的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峰值(PEF)的改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孟鲁司特钠与吸入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儿童哮喘具有叠加抗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吸入激素,可作为治疗儿童哮喘的一种有效药物。
余洽超余明杰麦劲刚戴上康周逢洽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儿童哮喘
8号头皮针胫骨穿刺18例
2005年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创伤小的骨髓穿刺方法.方法我们于2004年至2005年选择有骨髓穿刺适应症的0~5岁患儿18例,用8号头皮针在胫骨粗隆下0.5~1.0cm内侧进行穿刺,抽取约0.1ml骨髓化验.结果18例中,有16例抽取骨髓相当顺利,有2例需稍作旋转或稍退出穿刺针才抽取出骨髓,18例取材良好,术中及术后穿刺部位均无明显出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用8号头皮针在胫骨骨穿简捷、安全、创伤小、取材好,值得在0~5岁的患儿推广应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骨穿方法.
余洽超谭海松戚发强戴上康司徒凯清杨丽虹
关键词:胫骨骨穿刺穿刺方法穿刺部位穿刺针
昏迷患儿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
2005年
目的验证早期肠内营养对昏迷患儿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并对这类患儿的护理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对48例经改良的Glasgow昏迷评分≤7分的昏迷患儿,随机分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23例)和延迟肠内营养组(25例),分别对每例患儿的胃液及大便进行不同时间段隐血情况监测。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1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昏迷患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余剑佩戴上康余洽超周小敏
关键词:昏迷患儿肠内营养应激性溃疡护理
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患儿血清学改变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评价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儿科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53例,根据其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1名患儿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72名患儿采用单纯地西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临床疗效、预后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神经元特异性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血浆神经肽Y(NPY)的改变。结果观察组药物控制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SE、S-100β、BNDF、NPY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临床疗效确切,能够增加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NSE、S-100β、BNDF、NPY水平,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戴上康吴元芳余洽超吴楚婷
关键词:热性惊厥地西泮苯巴比妥血清学指标
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出生24h后给予单纯沐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5d在沐浴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抚触在游泳后进行。同时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和排黄便时间,皮测黄疸指数,并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胎便和排黄便时间,皮测黄疸指数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游泳与抚触能诱发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动力及胆红素的排泄,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吴见限余剑佩戴上康张碧君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抚触黄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