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玉玲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工业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酯交换
  • 2篇摩擦学
  • 2篇摩擦学性能
  • 2篇环氧化
  • 1篇电镀
  • 1篇电氧化
  • 1篇丁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烟酸
  • 1篇正丁醇
  • 1篇脂肪酸甲酯
  • 1篇三羟甲基丙烷
  • 1篇双氧水
  • 1篇天然油
  • 1篇天然油脂
  • 1篇添加剂
  • 1篇籽油
  • 1篇吡啶
  • 1篇黏度
  • 1篇羟甲基

机构

  • 6篇武汉工业学院

作者

  • 6篇徐玉玲
  • 3篇高新蕾
  • 3篇张红
  • 2篇张泉水
  • 2篇王婷婷
  • 1篇周晓荣
  • 1篇程四清
  • 1篇陈红梅
  • 1篇张含
  • 1篇沈伟
  • 1篇胡宇
  • 1篇韩丹
  • 1篇方华

传媒

  • 2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湖北省化学化...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正丁醇开环环氧菜籽油制备脂肪酸多元醇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以菜籽油为原料,首先合成环氧菜籽油,再由合成的环氧菜籽油与正丁醇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开环加成反应制备高羟值菜籽油多元醇。研究了水用量、正丁醇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羟值和黏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水用量为50g,正丁醇用量为1mo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0min时,菜籽油多元醇的羟值相对较高。最后,对高羟值产物进行了红外(IR)分析。
徐玉玲王婷婷张红张泉水高新蕾
关键词:羟值黏度
改性菜籽油制备润滑基础油的研究
天然油脂在无溶剂条件下,经冰醋酸、双氧水环氧化,一步合成环氧化油脂,比较了不同反应时间的环氧化菜籽油的环氧值和碘值,发现反应时间为8小时较为理想。加入添加剂,经销-盘摩擦学性能测试,发现环氧化油脂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
徐玉玲高新蕾
关键词:天然油脂添加剂摩擦学性能
文献传递
脂肪酸甲酯与三羟丙烷的酯交换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菜籽油为原料,首先与甲醇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甲酯再进一步与三羟甲基丙烷酯交换合成脂肪酸三羟甲基丙烷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与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比为85∶10,反应温度为160℃,催化剂甲醇钠的用量为油重的0.5%,反应时间为6 h,通过酸值计算最高酯化率为72.74%。用红外光谱(IR)对最佳反应条件下的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脂肪酸三羟甲基丙烷酯作为润滑基础油,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的效果。
张含徐玉玲韩丹张红沈伟
关键词:菜籽油甲酯三羟甲基丙烷酯交换
环氧脂肪酸丁酯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以菜籽油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了脂肪酸丁酯,再通过环氧化合成了环氧脂肪酸丁酯;测定了合成的环氧脂肪酸丁酯的流变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脂肪酸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丁醇与菜籽油比为3:1,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0.15%;环氧脂肪酸丁酯的流变学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摩擦学性能均优于菜籽油,可作为润滑基础油。
徐玉玲高新蕾王婷婷张泉水张红
关键词:酯交换环氧化摩擦学性能
PbO_2-SPE组合电极的制备及电氧化制烟酸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电极材料与离子交换膜制成一体,形成膜组合电极,即PbO2-SPE组合电极,将其应用于3-甲基吡啶电氧化制烟酸的研究中,通过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开路电位和电解实验,表明该电极对电氧化反应有一定的催化活性。通过改变3-甲基吡啶和硫酸浓度,证明3-甲基吡啶在PbO2-SPE组合电极上的电氧化选择性和电流效率与反应物浓度、硫酸浓度和阳极电位有关。
徐玉玲
关键词:3-甲基吡啶烟酸
碱性条件下Fe-P-B合金电镀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碱性溶液中镀液组成、阴极电流密度、温度、pH值对Fe-P-B合金电镀层沉积速率和组成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Fe-P-B镀层,并对镀层的耐腐蚀性、结构和结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高镀液中硫酸亚铁铵含量、溶液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镀层沉积速率增加;提高镀液中次亚磷酸钠、丙二酸和硼氢化钠含量,镀层沉积速率先增后降低,出现一个极大值;镀层中B含量的增加会使P含量降低,但提高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时二者都有所增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Fe-P-B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和基体结合力优良,耐蚀性良好,在15%Na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优于在5%NaCl溶液中。
周晓荣胡宇方华徐玉玲陈红梅程四清
关键词:合金电镀非晶态合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