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药物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徐慧郑杨
- 关键词: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预处理药物预处理
- 运动前后T波异常变化的心血管神经症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女,9岁,因间断心悸、气短1个月而入院,患病期间患儿常感胸闷气短,持续时间不定,持续1天或数天不等,在紧张或疲劳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病程中患儿有时感到乏力,偶有心前区疼痛,无低热、多汗、失眠、多梦。患儿平素性格内向,其母亲有神经衰弱病史。查体:精神状态好,生长发育正常,体型偏瘦。血压100/70mmHg,甲状腺无肿大。
- 徐慧周岩翟淑波杨思睿
-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T波异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患病期间
- PDCA循环法在内分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被引量:3
- 2024年
- 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且全面的管理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中包括医疗护理行业。在医院感染护理日常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率,通过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护理人员可以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探讨PDCA循环法在内分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实践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优化医疗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一本专门针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权威书籍。
- 徐慧
- 关键词:PDCA循环法感染护理护理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护理人员内分泌
- 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人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观察缺氧复氧损伤时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并探讨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内皮细胞在缺氧复氧损伤时三者的影响及机制。选用体外培养的第 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复氧组、卡托普利预处理组、卡托普利 +缓激肽B2 受体阻断剂组、卡托普利 +蛋白激酶C阻断剂组和卡托普利 +核因子κB阻断剂组 ,然后提取总RNA ,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总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内皮素的灰度值在单纯缺氧组、缺氧复氧组均升高 ,在卡托普利组降低 ,而在三种阻断剂组均升高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灰度值的变化规律与内皮素相反 ,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较为轻微。与对照组相比 ,单纯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 <0 .0 1) ;与单纯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相比 ,卡托普利组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均明显升高 (P <0 .0 1) ;与卡托普利组相比 ,3种阻断剂均可使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表达下降 (P <0 .0 1) ,而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表达升高 (P <0 .0 1)。结果提示 ,缺氧复氧可以使内皮细胞表达的内皮素增加 ,一氧化氮合酶降低 ,
- 徐慧郑杨佟倩
- 关键词: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 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保护人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04年
- 为探讨缺氧复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卡托普利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的缺氧和复氧时间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并将细胞分为卡托普利预处理组,以及应用缓激肽β2受体阻断剂、蛋白激酶C阻断荆、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和核因子κB阻断剂,分别与卡托普利共同孵育细胞,再对内皮细胞行缺氧复氧损伤,观察细胞形态和死亡率的变化,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培养基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浓度。结果单纯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均可见细胞变圆、收缩、脱落:细胞死亡率均较正常培养组增加;丙二醛浓度增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具有显著意义,并且随着缺氧和复氧时间的延长,上述变化愈明显。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后,细胞形态基本保持正常,上述多项检测指标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具有显著意义,并且在本实验所给定的浓度中(102-104mol/L),此种保护作用随卡托普利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给予上面4种阻断别后,卡托普利的预处理保护作用均部分消失,与卡托普利预处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意义,与缺氧复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缺氧复氧可以导致细胞死亡率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和抗氧化能力减弱,并?
- 徐慧郑杨佟倩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卡托普利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应用中的影响
- 目的:以病人为中心,及时解决病人需求为基础,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制定活动方案,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改进护理服务流程,实行"包干责任制",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建...
- 徐慧王洪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一家族患者遗传及其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一家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的遗传及临床特征分析,探讨SCA3的临床特点。方法:该家族46人中有14例患SCA3,对其中5例作基因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同时对家族中包括这5例患者在内共10例进行基因诊断,归纳这一类疾病临床特征及有效的诊断与分型方法。结果:该家族患有SCA3患者的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3岁,平均发病年龄35岁;疾病持续时间6~17年,平均11.7年;临床表现复杂,以悬雍垂偏移及走路不稳最常见(4/5),其次为浅感觉障碍及面瘫(3/5);在检测标本中,1、2、3、4和8号标本基因诊断结果为PCR阳性,一条等位基因的PCR产物约200 bp,另一条等位基因的PCR产物约400 bp。1号标本来自1例7岁女孩,除查体发现悬雍垂偏移外尚无其他症状和体征。结论:SCA3种类多、亚型多、临床表现复杂,症状相互重叠,基因诊断是有效的确诊方法。
- 翟淑波王晶华徐慧杨思睿
- 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
-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及内皮素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 (endothelin,ET)与其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及胰岛素受体的关系 ,旨在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0例 )及高血压病组 (2 0例 ) ,在做葡萄糖耐量的同时分别采用放免法测空腹血胰岛素、ET,采用受体放射分析法测定空腹血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容量。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均低于对照组 ,ET含量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组 ET含量与其 ISI及胰岛素受体数目均呈负性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存在 IR,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减少很可能是其产生 IR原因之一。高血压病患者血中 ET含量较正常人高且与 IR有关 ,而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变化可能是其之间联系的纽带之一。
- 佟倩郑杨徐慧
- 关键词:胰岛素敏感指数内皮缩血管肽类红细胞受体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