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锋
- 作品数:85 被引量:3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应用1H-MRS技术结合LCmodel软件定量分析正常成人中央前回及海马脑代谢物浓度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1H-MRS)技术结合LCmodel软件分析正常健康成人中央前回及海马的脑代谢物特征及其浓度。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9名,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用GE 1.5T Signa HDX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刺激回波采样方式(STEAM)对大脑左侧中央前回及海马区的脑代谢物进行测定,并利用LCmodel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定量分析。结果:海马及中央前回Cho及MI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海马浓度均高于中央前回。两部位的Cr及GLX浓度无统计学差异。中央前回(7.608±1.20)mmol/L所获得的NAA浓度相对高于海马(5.841±1.38)mmol/L。结论:中央前回及海马之间的脑代谢物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央前回CHO及MI浓度低于海马,两部位的Cr及GLX浓度无显著差异。
- 成小芳曹震徐志锋肖叶玉沈智威庞丽郭绣琴吴仁华
- 关键词:LCMODEL中央前回海马
- 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20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MSCT图像。结果 MSCT提示肠梗阻的正确率为100%,肠扭转、肠套叠和粪石引致的肠梗阻诊断率最高,但肠套叠中合并肿瘤的有3例漏诊。恶性肿瘤引起肠梗阻的CT诊断率较良性肿瘤的高。腹内疝和腹茧症临床少见,MSCT肠梗阻病因诊断率最低。结论 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有重要意义。
- 陈颖瑜潘爱珍徐志锋黄惠玲
- 关键词:肠梗阻病因诊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不同MRI序列检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乳腺病变效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不同MRI序列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后乳腺病变的检出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怀疑合并乳腺病变的注射隆乳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弥散加权成像(DWI)、MR水成像(MRH)及肝脏容积超快速(LAVA)三维多期动态增强序列,分析各序列图像中病灶的信号特点、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别计算不同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总检出率和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各序列病灶的总检出率差异采用R×C交叉表卡方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160个乳腺中共检出86个病灶,其中乳腺癌病灶30个。T1加权像、T2加权像、STIR、DWI、MRH及LAVA增强序列对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56%(28/86)、61.11%(53/86)、63.88%(55/86)、41.66%(36/86)、89.53%(77/86)、100%(86/86),其中乳腺癌病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33%(10/30)、66.67%(20/30)、66.67%(20/30)、46.67%(14/30)、100%(30/30)、100%(30/30)。对各序列乳腺病变的总检出率行R×C交叉表卡方检验:χ^2=129.4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序列乳腺癌病灶诊断准确率行R×C交叉表卡方检验:χ^2=51.8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序列乳腺病变总检出率和乳腺癌病灶诊断准确率行组内两两比较分析,除T1加权像与MRH、T2加权像与STIR对乳腺病变总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1.593、0.100,P均〉0.05),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9-87.509,P均〈0.05);而MRH与T1加权像、MRH与T2加权像、MRH与STIR、T2加权像与STIR,以及DWI与LAVA增强序列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1、2.443、2.443、0.000、0.000,P均〉0.05),其他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30.000,P均〈0.05)。结�
- 卢瑞梁贺小红蔡华清洪居陆冯燕颟徐志锋
- 关键词:乳腺疾病注射隆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影像诊断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总结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基底细胞腺瘤以中老年女性好发,34例(97.14%)表现为无症状或腮腺区无痛性渐大肿块。33例(94.29%)单侧发病,单发病灶31例(88.57%);腮腺浅叶病灶27例(77.14%)。32例(91.43%)病灶界限清楚,3例边缘模糊;圆形/类圆形21例(60%)。基底节细胞腺瘤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迅速显著强化,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模式8例,“快进慢出”模式22例(62.86%)。35例病灶中均匀性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30例(85.71%),其中坏死/囊变区14例(囊变区≥50%);4例病灶周缘见明显强化小结节样改变。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 徐志锋郭师琴潘爱珍
- 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 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及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与多形性腺瘤(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腮腺BCA及PA病例共37例,其中BCA组17例,PA组20例。患者均采用Discovery CT行颌面部平扫及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病灶的碘浓度(IC)及40、70、100、140 keV单能量CT值,获取能谱曲线斜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对BCA及P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物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BCA组4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BCA组40、7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K2、K3,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1诊断BCA及PA的临界值为1.19,曲线下面积为0.994,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100%。结论使用能谱CT成像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诊断BCA与PA,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罗冰林景兴郭莉张丽丽曾成龙潘爱珍徐志锋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
- STEAM和PRESS序列对磁共振频谱绝对定量后处理方法
- 目的比较PRESS和STEAM序列对大脑中央前回的代谢物绝对定量的差异。比较目前磁共振频谱绝对定量的3种常用后处理软件:LCModel、SAGE、Functool。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1.5T Signal Horizo...
- 郭绣琴吴仁华肖叶玉沈智威徐志锋庞丽尤克增马春林宁立波
- 文献传递
- 腮腺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特点及病理学基础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的特点和病理学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MSCT表现,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方式。结果 6例为单发肿块,19例为多发,其中16例(64%)为双侧发病,共64个病灶;52个(81.3%)病灶均发生于腮腺后下部;界限清楚,密度均匀(48个)或不均匀(16个),不均匀者见不同程度囊变;腺淋巴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CT值平均为(85.76±12.43)Hu,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下降趋势,CT值平均为(62.38±13.14)Hu,呈快进快退表现。肿瘤内见丰富淋巴样组织和毛细血管网。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双期强化方式具有特征性,结合发病年龄、数目和部位等特点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张广彬徐志锋张永辉葛小兵
-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
- MR定量磁敏感图在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和红核铁含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MR定量磁敏感图(QSM)成像技术测量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和红核铁含量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1例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PD组)并根据Hoehn-Yahr分期分为早期PD组(9例)和进展期PD组(12例);同期选择25名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PD组及对照组均进行脑QSM成像,测量双侧黑质和红核磁敏感值,并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D组和对照组间红核和黑质的磁敏感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早期和进展期PD患者间红核和黑质磁敏感值的差异;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临床Hoehn-Yahr分期与黑质及红核磁敏感值的相关性。结果 PD组黑质和红核的磁敏感值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早期PD组和进展期PD组患者黑质及红核磁敏感值呈增加趋势,红核的磁敏感值在3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黑质磁敏感值在对照组及早期P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患者Hoehn-Yahr分期与黑质及红核的磁敏感值呈明显正相关(r=0.921,0.775,P〈0.01)。结论QSM技术可以准确测量PD患者黑质和红核铁含量的变化,能为PD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根据。
- 周涛徐志锋潘爱珍雍昉陈颖瑜马锦成
-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红核脑铁
- 肾脏神经鞘瘤临床及MSCT表现一例
- 2018年
- 肾神经鞘瘤(renal neurilemoma,RN)极为罕见,约占肾脏间叶肿瘤的3.7﹪,由1955年Phillips和Baumruckert首次对发生于肾门的神经鞘瘤进行了首次报道[1]RN生长缓慢,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因此术前影像学检查尤其重要[2]。由于该病罕见,目前国内外关于RN影像学特征报道仍少见,在术前影像学诊断中与肾癌极为相似,通过影像学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提高影像科医师及临床医师对RN的认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RN患者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临床及CT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加深临床医师对RN疾病的了解,现报道如下。
- 高铭聪徐志锋潘爱珍高明勇
- 关键词:冠状动脉-肺动脉瘘64层螺旋CT
- 二维超声及CT技术在涎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 2020年
- 目的:对二维超声与CT在涎腺肿块定性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150例涎腺肿块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均予以二维超声与CT的方法进行诊断,在诊断完成后将其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技术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混合瘤为70例,混合瘤恶变为9例,腺淋巴瘤为20例,神经纤维瘤为15例,干酪性结核为14例,腮腺癌17例,淋巴瘤为5例。CT诊断混合瘤、腺淋巴瘤、神经稍瘤、腮腺瘤、淋巴瘤准确率与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CT技术在涎腺肿块均具有较高准确性,两者之间诊断效能相仿。
- 李斌潘爱珍徐志锋
- 关键词:二维超声CT涎腺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