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呈弥散型分布可减少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 被引量:21 2022年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会对其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2例,其中男52例,女80例,年龄(76.3±8.2)岁,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根据X射线片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弥散不良组(n=54)和弥散分布组(n=78)。对比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局部后凸Cobb角与术后随访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的实施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1)两组术后2 d、1个月、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弥散不良组术后1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弥散分布组(P <0.05),两组间术后2 d、6个月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两组术后的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 <0.05),两组间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弥散分布组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弥散不良组(P <0.05);(4)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会影响手术效果,骨水泥分布弥散可以减少伤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沈松 徐彬关键词:骨水泥 椎体成形 椎体 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11例 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特点、鉴别诊断及损伤机制,并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经验。方法:1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彻底摘除髓核的术式治疗。结果:随诊1a~7a,其中4 例完全恢复,6 例不完全恢复,1例无恢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与间盘突出大小、病程长短及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密切相关,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治疗。 徐彬 李钰 郑仰林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马尾神经损伤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利用改良Stoppa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Stoppa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复杂髋臼骨折采用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术前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进行详细计划、模拟,并运用所研究的联合入路进行手术(A组),29例常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等各项指标。术后依髋臼骨折康复诊疗规范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本组均获平均13.5(6~30)个月随访,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Matta评分:A组及B组优良率分别为70.8%、72.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术后Harris评分:A组及B组优良率分别为:66.7%、65.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结合3D打印技术,利用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在术前进行合理计划,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且具有个体化治疗特点。 李伟 沈松 刘文杰 程琳 徐彬关键词:髋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睾丸间质细胞分化及在迟发性腺功能减退症中的作用 2020年 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找到解决方案,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及成功移植成为治疗迟发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的新方法。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睾丸间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治疗LO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祝锦雄 樊晓 徐彬 刘春关键词:性腺功能减退症 睾丸间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抗菌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21年 输尿管支架管是泌尿外科常用的临时植入物之一,然而由于细菌易黏附到留置的植入物表面上形成生物膜,使得相关尿路感染的机制变得更为复杂。生物膜一旦形成便很难去除,即便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也不易治愈,并且易躲避免疫机制的杀伤,有可能发展为难治性感染,严重者甚至形成脓毒症。因此,了解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输尿管支架管导致尿路感染的相关机制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进行综述,从而为输尿管支架管的改进以及输尿管支架应用于下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策略。 徐彬 王子源 刘春关键词:输尿管支架管 尿路感染 生物膜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将55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K组)15只,实验组40只,向实验组按20mg/kg剂量交替经大鼠双侧臀大肌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每周1次,制备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造模6周后将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造模组(Z组)和灌胃治疗组(G组),每组15只。G组以辛伐他汀(10mg·kg-1·d-1)灌胃治疗,K、Z组以等剂量的蒸馏水灌胃。灌胃4、8、12周,取股骨,分别进行股骨头骨密度分析及股骨头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①G组灌胃治疗后各时间相点股骨头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12周后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Z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G组灌胃治疗后股骨头的形状完整,逐显光滑,色泽逐渐接近正常,光镜下见骨小梁不同程度增粗,结构渐规则,新生毛细血管、骨组织日益明显,髓腔内脂肪细胞大小及分布均匀;③G组灌胃治疗后各时间相点空骨陷窝数均有减少,12周后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Z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郑立强 徐彬关键词:辛伐他汀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综合治疗透水矿难幸存者“浸渍足”28例 被引量:1 2011年 “浸渍足”又名“战壕足”或“水缦足”等,是一种非冻结性冷伤,在冰点以上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系下肢长时问(一般〉12h)浸泡在寒冷(一般〈10℃)、潮湿的水中所致。肢体长期相对静止地暴露于潮湿低温的环境中,由于低温的直接作用以及较长时间的血管收缩,继发性肢体缺氧,导致局部肢体毛细血管、静脉、肌肉、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及神经功能障碍和损伤,由于浸泡的时间、温度和范围的不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但无病理变化的区别。 康思宁 吴斗 刘强 徐彬关键词:幸存者 神经功能障碍 皮下脂肪组织 麻醉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5 2000年 麻醉学科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已为人们广泛认识。近年来,国内部分院校也加强了对麻醉学教学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仍无改观。本文结合山西医科大学麻醉教学现状,探讨其改革前景。 程桥 徐彬关键词:麻醉学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 微创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从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的相关文献,还辅以对所有检索到的研究和综述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手动搜索。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总计1054例患者。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相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手术时间较长(MD=26.48,95%CI:9.99~42.97,P<0.01),术中出血量少(MD=-180.85,95%CI:-228.45~-133.26,P<0.01),术后引流量少(MD=-90.67,95%CI:-232.50~-51.16,P<0.01),术后住院时间较短(MD=-2.78,95%CI:-4.56~-1.00,P<0.01),术后6、12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较低(MD=-0.18,95%CI:-0.43~-0.08,P=0.02),疼痛症状较轻(MD=-0.11,95%CI:-0.30~-0.08,P=0.02),术后3个月术后腿痛VAS评分较低,疼痛症状较轻(MD=-0.22,95%CI:-0.59~-0.14),(P=0.004),术后3个月ODI评分较低,(MD=-2.72,95%CI:-6.95~-1.51,P<0.01),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0.73,95%CI:0.40~1.36,P=0.15)。结论与后路椎间融合相比,微创经椎间孔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两种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张涛 徐彬关键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META分析 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银、纳米氧化铜的制备及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本研究在水热条件下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分别还原硝酸银和硫酸铜,得到稳定的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铜,并测试其抑菌能力。表征测试显示,所制的纳米银为20~30 nm的球状结构,纳米氧化铜为80~100 nm的花瓣状结构,二者都均匀稳定地分布于羧甲基壳聚糖中。抑菌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银(A组2 mg/100 mL、B组4 mg/100 mL)的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达到(92.6±0.8)%和(97.8±1.9)%(P<0.05),而纳米氧化铜(C组2 mg/100 mL、D组4 mg/100 mL)的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为(89.4±1.4)%、(95.3±1.6)%(P<0.05),二者均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后续将进一步完善研究,使其作为抗菌材料早日应用于制备医用器具。 开梓翔 刘春 刘宇翔 徐彬 郭亚雄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 纳米银 纳米氧化铜 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