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英
-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近视弧、屈光度和眼轴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3年
- 徐国英沈玉英王越
- 关键词:屈光度眼轴
-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70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试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P〈0.01),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丝裂霉素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只需1次用药,不引起眼内损害,联合使用巩膜瓣可调缝线减少了手术算管痒.椹高了青光眼手术的成功室.
- 徐国英
- 关键词:巩膜
- 外伤性和医源性上睑提肌腱膜损伤致上睑下垂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外伤性和医源性上睑提肌腱膜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 5 4例各种外伤及手术引起的上睑提肌腱膜损伤所致上睑下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种眼外伤及一些医源性原因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上睑提肌损伤 ,造成上睑提肌腱膜与睑板分离 ,形成腱膜性上睑下垂 ,上睑皱襞过高 ,上眶区凹陷 ,二次手术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及断端缝合术 ,效果良好。结论 外伤和医源性原因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经过手术矫正效果理想。
- 马克明徐国英
- 关键词:上睑下垂外伤性医源性
-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08例(108眼)外伤性白内障按伤后手术的时间早晚不同分为3组,在伤后不同时间做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随访半年后视力都有提高,除2例眼内炎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效果良好。
- 徐国英
- 关键词:眼外伤工伤
- 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 2012年
- 目的:探讨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方法,提高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对64例(72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随访1~2年。结果: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结论: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去除胬肉组织干净,复发率低。
- 徐国英
- 关键词:翼状胬肉逆行切除丝裂霉素C
- 逆行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被引量:8
- 1995年
- 逆行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徐国英,沈玉英,毛秀梅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以往的手术多是采用另辟通道的方法,手术操作复杂.自1991年11月至1993年11月,我们采用逆行插管术治疗因鼻泪管阻...
- 徐国英沈玉英毛秀梅
- 关键词:泪囊炎慢性
- 重睑成形隐浮缝合术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张健张毅徐国英张美欣
-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缝合术美容整形整形医师手术中
-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应用
- 2006年
- 目的 探讨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56例(28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在术中同时进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5~48个月。结果 视力在1.0以上者74眼,占26%;0.5~0.9者135眼,占48%;0.1~0.4者39眼,占14%;0.1以下者8眼,占3%。新生膜6眼,发生率2%,手术主要并发症有玻璃体内脱出。结论 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是降低后囊膜混浊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徐国英
- 关键词: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后囊膜混浊白内障
-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筛查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碱基突变,研究LHON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对3个疑似LHON家系进行调查,知情同意后,抽取了30个母系成员的血样,对照组32个血样均来自无视力障碍的正常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3个家系的30个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11个位点的突变筛查。结果3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共41人(男23人,女19人),发病20例,发病率48·78%,男女比例3∶1,平均发病年龄28.73岁。3个家系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的增加而减小,呈现遗传早发现象。含11778、11696两个位点的片段1,实验组30例检测结果全部为异常,对照组32例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结果全部正常。含14459、14482、14484、14498位点的片段2实验组30例中仅有1例检测结果为异常,对照组32例SSCP检测结果全部正常。含3394、3460两个位点的片段3和含4136、4160、4216三个位点的片段4,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样本均未发现异常。结论LHON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的增加而提前,具有遗传早发现象;综合国内的文献资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我国LHON患者以携带11778点突变占绝大多数;所检测3个家系母系成员有共同的突变位点,但只有部分发病,其中已发病者可确诊为LHON患者,未发病的母系成员为该病的携带者。
- 胡宏阁陈辉金学民李晓文徐国英
- 关键词:线粒体DNA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0.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 徐国英李鹏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