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礼清 作品数:51 被引量:23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在评价主动脉缩窄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13年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评价主动脉缩窄(CoA)中的临床价值。对23例临床怀疑CoA的患者行DS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将手术结作为金标准。经手术证实23例病例均有主动脉缩,其中12例患者为局限性狭窄,11例为管状缩窄;19例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主动脉弓发育不良5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10例,二叶主动脉瓣2例,合并侧枝循环形成4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2例,残存左上腔静脉2例。23例CoA最窄处直径约(7.0±3.7)mm;9例管状缩窄患者,缩窄段直径约(6.2±7.3)mm,长度约(29.2±5.9)mm。DSCTA和TTE对CoA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1.3%(P>0.05)。本研究结果证明心电门控DSCTA可以准确评价CoA及合并心血管畸形,为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彭礼清 杨志刚 余建群 禇志刚 陈冬冬 罗艺关键词:主动脉缩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双源CT评价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双源CT(D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97例小儿(14岁以下)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结果 97例中,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58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CT图像上显示小儿阑尾位置:28例阑尾显示不清;其余69例中盆位阑尾20例(29.0%),回肠前位15例(21.7%),回肠后位11例(15.9%),盲肠后位12例(17.4%),盲肠下位3例(4.3%),盲肠外侧位1例(1.5%),其他位置7例(10.2%)。小儿阑尾炎CT平扫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表现为阑尾增粗、肿胀,阑尾腔内粪石影,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升高,邻近腹膜增厚,相邻回盲部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周围脓肿形成,腹腔和(或)盆腔积液。CT对小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85.7%(6/7),化脓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80.0%(16/20),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100%(58/58),阑尾脓肿的确诊率为100%(12/12),总确诊率为94.8%(92/97)。结论 DSCT能较好地显示小儿阑尾的解剖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强有力的信息。 朱洪基 余建群 彭礼清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阑尾位置 儿童 心脏磁共振在轻链型淀粉样变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轻链型淀粉样变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轻链聚集形成的淀粉样原纤维在组织及器官中沉积并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系统性疾病,心脏受累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心脏受累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至关重要。电影成像、灌注成像、延迟强化、T1 mapping等不同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从多个方面评估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心脏受累程度,为患者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提供重要价值。现就心脏磁共振在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王银秋 彭礼清关键词: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双源CT血管成像在评价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2年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评价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例行DSCTA检查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CT资料。重点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分型、肺动脉发育情况、主肺侧支血管(MAPCAs),并观察其它合并的心内及心外畸形。20例PA-VSD中,A型6例,B型13例,C型1例。12例患者有未闭合动脉导管(PDA),其中6例由PDA供血,其余14例主要由MAPCAs供血。MAPCAs直径约(7.2±3.4)mm(范围,2.0~14.3mm)。DSCTA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心血管成像方法,可以准确评价PA-VSD的分型、肺动脉发育情况和MAPCAs,为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赵龙 彭礼清 余建群 安琪关键词:肺动脉闭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70kV颅脑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70 k V管电压技术对颅脑CT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2月拟行CT灌注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分为A、B两组。所有的患者采用西门子128层双源CT进行扫描。分别从每组中筛选出15例经CT检查无颅脑疾病患者的图像数据进行研究。在A、B两组患者的额叶室旁、尾状核、壳、丘脑、颞枕叶放置面积为80 mm2的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分别测量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比较两组图像丘脑和额叶室旁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请2位高年资神经影像学诊断医生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5分=最好,1分=最差)。记录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出有效剂量来评价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感兴趣区内的灌注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较A组患者均降低了35%。结论使用西门子第2代双源CT最新70 k V管电压技术行颅脑CT灌注检查,对颅脑灌注参数值和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而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李万江 张凯 彭礼清 李真林关键词:颅脑 灌注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价卵圆孔未闭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在心动周期中的形态学、动态特征及其邻近异常结构。方法收集59例行心电门控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发现PFO的成年患者影像学资料,评价PFO及邻近解剖结构特征、心动周期对PFO显示的影响。解剖评价内容:PFO大小、卵圆窝大小、继发房间隔厚度及是否合并房间隔瘤。结果 PFO平均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9.5 ± 4.6)mm、(6.4 ± 4.0)mm和(2.1 ± 0.6)mm,卵圆窝大小为(17.1 ± 5.3) mm×(15.4 ± 4.2) mm,继发房间隔宽度为(6.5 ± 2.4)mm。6例患者(10.1%)合并房间隔瘤。在心动周期中,多数患者PFO最佳图像质量见于70% R-R间期。结论 PFO显示最佳时相为70% R-R间期,心电门控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可评价PFO的精确解剖及周围结构特征,为PFO封堵提供详细的术前解剖数据。 陈晓艺 彭礼清 刘静 蒲华霞 粟丽 代承忠关键词:卵圆孔未闭 卒中 能谱CT单能量成像显示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价值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能谱CT普通扫描不同单能量重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早期病灶显示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月11例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确诊为COVID-19病例的胸部能谱CT影像学资料,11例病例总共发现炎性病灶34个。将能谱CT扫描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40~140 keV(间隔20 keV)的单能量图像和常规混合能量图像,每例患者共重建7组图像,并测量所有炎性病灶的CT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计算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由2名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单能量组以及混合能量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7组重建图像上,单能量组重建图像CT值和SD值随X线能量升高而逐渐降低,SNR和CNR逐渐升高,相邻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140 keV范围内单能量组图像SD值低于混合能量组,而SNR和CNR高于混合能量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0 keV单能量图像主观评分最高,且与混合能量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应用于COVID-19扫描时,不同单能量重建可显著降低COVID-19早期病灶的图像噪声,从而提高图像质量。结合图像的主客观评价,120 keV单能量重建图像对COVID-19早期病灶的显示最佳,对临床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雨婷 李万江 帅桃 潘雪琳 彭礼清 秦韵 李真林关键词:能谱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图像质量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及血管特征的双源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双源CT评价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及血管变化的特点。对3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的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发现39例患者术后均无支架断裂及移位,术后内漏15例(Ⅰ型12例、Ⅱ型2例、不明原因1例),17例假腔大量血栓形成,1例支架段假腔完全吸收。术前15例肾灌注异常病例,术后肾灌注改善9例,并且越靠近原发破口封堵部位,其血管重塑情况越明显。因此,双源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价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情况及血管的解剖病理特点。 邵恒 杨志刚 唐思诗 陈静 邓雯 彭礼清关键词: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夹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支架血栓的双源CT评价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TIPS)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行TIPS治疗后肝硬变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三维CT血管成像。记录TIPS术后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评价内容:是否存在血栓、血栓位置、血栓量以及支架出口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结果本组TIPS术后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9.0%(27/142)。支架血栓可见于支架上端周围(7.4%)、下端周围(18.6%)以及支架腔内(74.0%),不同位置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血栓可表现为支架腔内少量附壁血栓,伴管腔轻度狭窄(12/27,44.4%)、大量血栓致管腔中~重度狭窄(3/27,11.1%)以及支架腔内完全充满血栓致管腔闭塞(12/27,44.4%),不同血栓量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栓和无血栓病例支架上端多位于肝右静脉,有血栓病例组出口血管大多数明显细小或狭窄(88.9%)。结论 TIPS术后支架血栓较常见,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明确TIPS支架血栓特征。支架上端出口血管狭窄可能与支架血栓形成有关。 彭礼清 张笑 黄子星 余建群 方之家关键词:门体分流术 血栓 宽体探测器CT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 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进行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脑血管CTA扫描患者的图像,根据扫描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n=32)注射1次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立即行头颈部CTA扫描;B组(n=41)注射2次对比剂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扫描。对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比较其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 A组和B组CTA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且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中,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CTA的噪声和CNR、头颈部CTA的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00±6.69)ml和(105.41±1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应用于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且能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 李万江 李真林 帅桃 赵瑾 彭礼清 余建群关键词:冠状血管 脑动脉 血管造影术